[选考]历史选修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0822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8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考]历史选修四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选考]历史选修四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选考]历史选修四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选考]历史选修四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选考]历史选修四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考]历史选修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考]历史选修四(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考点】1.秦统一六国b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 4.秦始皇的功过c 【内容】一.秦统一六国1.背景及条件 (1)背景趋势: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00 余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国家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心: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政治:通过长期的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目已经大大减少,各主要诸侯国也基本上采用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为统一提供了政治基础。经

2、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制农具的推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中原为核心的各地之间的联系已经大大加强,这是统一的经济基础。民族:历经数百年的冲突与融合,各民族间的联系已大为加强,一个民族共同体已初步形成,这为统一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础。(2)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了正确的同一方略。2.经过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对亲的劲敌赵国采用离间计,先使赵王杀死名将李牧,随后攻下找都城邯郸并俘虏赵王;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使魏都城墙倒塌,魏国灭亡;对秦国,秦王请出老将王翦,并倾全国之兵归王翦指挥,强攻灭楚;灭

3、燕灭齐势如破竹,终于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3.特点:先弱后强;先进后远;远交近攻4.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值得肯定二.建立统一集权国家1.政治(1)皇帝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2)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将大权集于一身,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武官之长,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2 (3)郡县制:秦始皇在全国设立36 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四

4、分五裂的局面。(4)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2.经济 (1)度量衡制:战国时期的度量衡制很混乱,影响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将诏书和度量衡标准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国。(2)货币:秦始皇将各国流行的形状、重量、大小、单位不一的货币统一起来。(3)交通: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朝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4)地位:推动经济发展3.文化: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 令李斯等人用小篆书写统一文字的样本,推行全国,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

5、流。4.军事:秦始皇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后,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使秦朝的疆域 “冬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三.秦始皇的暴政1.严格控制思想秦始皇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学、占卜和种植等方面的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些儒生妖言惑众,下令追查,活埋460 余名儒士。利于巩固统治、维护思想统一,也使文化氛围转向沉闷。2.沉重徭役、兵役 (1)修筑长城: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兵30

6、万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长城。 秦始皇强制征用49 万民夫修筑长城。由于工程艰巨, 施工条件简陋, 民夫大量死亡。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2)大兴土木在统一六国的工程中,每灭一国,秦始皇就下令绘制该国王室宫殿图样,在咸阳城北的山麓上,逐一仿建。秦始皇还下令修筑规模更大的阿房宫。阿房宫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同时坐一万人。所需木材和石料要从现在江西、四川、湖北等地翻山越岭运送。人民以童谣的形式咒骂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阿房阿房,始皇亡。 ”(3)后果:激化社会矛盾四.评说秦始

7、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不断强盛,秦王嬴政以雄才大略任用贤才、远交近攻,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此后,他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了中国统一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秦始皇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轨,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另一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穷奢极欲,建阿房宫、修骊山陵,使人民负担沉重,导致秦朝二世而亡。3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考点】1

8、.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 3.贞观之治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 【内容】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得加号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并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政治顾问;已具备夺位实力。太子李建成感到了严重的威胁,谋士魏征建议他出兵攻打割据势力的余部,与李世民争夺军功。太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联盟,几次想加害李世民,并设计将房玄龄、杜如晦调走。由于太子和齐王的联合排挤,李世民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其收买了太子府心腹成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后,一面在北门玄武门作了秘密布置,一面向李渊告状,等待李渊次日召太

9、子和齐王上朝质问。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过玄武门入朝之际,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李渊得到消息后,只得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二.贞观之治1.原因(1)客观:唐太宗即位时国家已经统一,又有隋朝一系列制度作为借鉴。(2)主观唐太宗执政时期,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一系列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沿用了均田制,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逐步复苏。重视法治建设,制定唐律。励精图治,选贤举能,兼听纳谏。2.措施(1)政治用人 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求贤若渴,用人扬长避短。制度 三

10、省六部制:A,提高效率,减少政令失误;B,加强皇权。均田制。科举制: 打破贵族垄断官场局面,扩大统治基础。(2)法律:唐太宗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认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唐太宗统治时期制定的法律唐律,体现人以为本、 刑罚为末的原则,比隋律 减少 160多条死刑条款。当事人这样描述唐初的社会: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粮价低廉。(3)经济: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唐太宗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他反复强调 “存百姓” 的思想。 在他统治的23 年间, 全国的户数增加了将近一倍。(4)思想文化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他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看到

11、进士科人才济济,他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制也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4.认识唐太宗的统治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即位之初,唐太宗汲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社4 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但贞观后期,由于统治者放松警惕,使得当时部分地区民怨沸腾。而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不轻。唐太宗统治本质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政策变化唐高祖:息事宁人唐太宗:战而后和,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2.方式: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3.民族(1)突厥厥 羁縻府州:厥部众约10 万人

12、归附唐朝后,唐太宗允许他们一部分人迁到中国内地,大部分仍居原处,唐朝在那里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职可以世袭。此后,羁縻府州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唐代在周边地区共设置几百个羁縻府州。天可汗: 630 年,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大首领“天可汗”,唐太宗欣然接受。册封:西北各族首领的子嗣由唐朝册封。西突厥 唐朝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肤,管辖西域地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2)吐蕃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决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以恭敬的子婿之礼前往河源迎亲,并在吐蕃为文成公主修建唐式宫室。和亲使唐朝与边

13、疆民族地方政权的关系变成翁婿关系。唐蕃和亲后,文成公主带去中原的谷物蔬菜种子,各色工匠、书籍、农具制造和冶金等技术,带去了中原的文化。松赞干布还派贵族子弟到内地学习诗书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是和亲对民族融合作用的写照。4.影响 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唐太宗开放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其开放的胸襟,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敬重,同时也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周边环境。四开放的对外政策1.原则: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

14、策。2.政策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与中国相隔较远的堕婆登,拂菻遣使来唐,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并回赠物品。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3.宗教5 对于外来宗教,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译成汉文,大大推动了古代翻译事业的发展;景教、回教、摩尼教也传入中国。贞观二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去佛经,历经十几年,带回六百多部经论,还有佛像、舍利、花果种子,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

15、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4.对朝鲜、日本的影响朝鲜 在朝鲜半岛上,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等广泛传播,高丽、百济,特别是新罗,大量吸收汉文化。日本 贞观年间,日本的遣唐使、僧侣陆续来到中国学习,推动了日本学习唐朝文化、废除氏族制度的“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五评说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选贤举能,虚怀纳谏。发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科举制等制度。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唐太宗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他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颁行的唐律体现了仁义为本的原则;他主张以文治德,崇儒尊孔。唐太宗在统治期间还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6、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用不同的统治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他对中外文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考点】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b 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b 3.抗击沙俄侵略b 4.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 【内容】一.少年皇帝( 1654-1722)1661 年,清朝顺治帝的第三子玄烨继位。1667 年, 14 岁的康熙帝亲政。内忧: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三藩割据; C,台湾分裂; D,噶尔丹叛乱;E,满汉民族矛盾。外患:沙俄侵略。二巩固统一国家1.平三藩( 1673-1681)(1)由来:因配合清军平息南明政权和农民军抗清斗争而受封的三大藩王,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广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