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73MB
约165页
文档ID:46011034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_第1页
1/165

1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v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经济活动的类 型——农业、工业v那么,人类的居住情况怎样呢?v你家在哪里?2平原地区的乡村3牧村45山村6渔村78v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 通常被称为居民点不仅仅房屋的集合体, 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和生产 设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v分类:城市、乡村v对聚落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9本章重点v聚落、城市、乡村v城市化的概念、进程、机制v逆城市化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意义v城市体系v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及发展动力v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v城市群、中原城市群v新型城镇化10第一节 聚落的起源与发展v起源与发展v城市与乡村v城镇标准v聚落景观11一、起源与发展12v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以防寒暑、 避风雨、防野兽、防疾病及外敌入侵v?动物都有哪些居住方式v洞穴、巢状树居v也是史前时代人类的主要居住方式1、原始的居住地13v穴居:多分布于较易穿凿的地区现在的非洲、亚 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仍可见改进了的或 现代化的穴居,如,我国的窑洞v巢状树居:多建于森林茂密的低山林区,便于男子 狩猎和女子采集14v当今世界上原始聚落仍然存在,以采集和狩猎等原 始生活者约数十万人。

v东南亚岛屿的耐哥特人、非洲的布须曼人、卑格米 人和北美洲的爱斯基摩人1516v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向饲养家畜,栽培 植物,生活安定的定居生活居住条件有很大进步 ,建立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房屋,称为“小村”或“ 村落”v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单位面积能够承载的人口 很少,因此,这些“村落”呈现出分散的状态,以家 族为单位2、分散的乡村聚落1718v氏族社会时期,经济自给及提高生产力的能力都很 弱,为防备经常袭击居住地的各种事件,人们结成 了较大的集团v为了防风、防野兽及外敌,建起了城垣,维护村民 的共同利益并在村落中修筑水路、农道,提高农 业生产力这些都需要较高的管理技术和人力财力 ,并成为村落共同任务和行政组织的中心工作3、古代村落19204、城市的起源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集市城市剩余产品 商品生产优越地理环境 大河冲积平原21①灌溉农业发达地区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③出现劳动分工,集市开始出现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22城市起源的条件2.劳动分工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23二、城市与乡村v1、城市:人口集中地,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与转 化的场所,不同学科对其理解不同v地理学: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 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

v奥隆索城市职能分类v我国的城市职能分类 24奥隆索城市职能分类体系类类型城市类类型行政城市首都、税收城市防御城市要塞城市、驻军驻军 城市、海军军城市文化城市大学城市、教堂城市、艺术艺术 城市、朝圣城市、宗教 城市 生产产城市加工工业业城市交通运输输城市采集城市、运输输城市、贸贸易城市 娱乐娱乐 城市疗疗养城市、旅游胜胜地、度假胜胜地25我国的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的分类:v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v交通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和内河港埠城市 v省和地区的中心城市v县城:县城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 散地v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地、风景旅游城市、边际城 市、特区城市26v2、集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性聚落既 无行政上的含义,也无确定的人口标准,一般是对 建制镇以外的地方服务中心的统称192v3、乡村:以农业活动及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v(1)一般类型:密集型农村聚落、分散型农村聚落 、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v(2)活动型:游牧村v(3)特殊类型:集体农场、经营性农场27中国的乡村28法国的乡村29呈多边形的村落30呈带状的村落31?讨论: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差异?32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别城市乡村房屋建筑特点道路修筑特点从事的生产活 动自然景观改变 大小 医院、商店、 学校的多少钢筋水泥的高楼大 厦,分布密集大多是比较简易 的平房宽阔、平坦、密 集崎岖、稀疏工业、商业、交通 等行业农业发展快、变化大发展较慢、变化小多少33三、城镇标准202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密度不同,划 分标准也很不一致。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2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3 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4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城镇标准5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34我国的城镇标准v(1) 城市: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 可设市:v 1)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v 2) 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 是重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 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可设 市的建制35(2) 镇:1984年11月,国家民政部对原建制镇标准作了调整,新的建制标准规定:1)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2) 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务工、经商、办服务行业的人口合计超过2000人的,可以建镇3)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可以比第二条适当放宽4) 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两项总数虽不足2000 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警惕正在消失的村落v中国10年消失90万个自然村v在2000年时,我国拥有360万个自然村,但 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70万也就 是说,10年间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每天 消失250个,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36v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 首次超过农村,城镇化已达到51.27%很明显,随着城市 化的到来,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农耕文明的古国开始进入了工 业文明新的发展阶段v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完成了人类进步史上 的一个壮举,我们应该为此而欢呼喝彩毕竟,城市化社会 是一种进步的文明,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就像十 九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一样,伴随着城市化的到来,人们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7v但是,面对城市化我们不能盲目的乐观,伴随着城 市化而来的还有阵痛,而这个阵痛就是大量村落的 消失v村落的消失并不是简单的组织单位的消失,因为村 落是农耕文化的一种象征村落的消失就是农耕文 化的萎靡v在这些消失的村落中不排除有一些具有观赏价值、 历史价值的村落,同时,在这正在消失的农耕文化 中也包括一些民间传统艺术,比如曾经一度是人们 茶余饭后重要精神食粮的花鼓戏、舞狮、皮影戏等 等。

38v自然条件恶劣或因重点项目建设搬迁倒也罢 了,但事实是很多村落山川秀美、环境宜人 ,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却因为失却了人 气,凝固了百年或千年历史的古村、老屋, 在风雨的侵袭和自然的磨蚀下,正日渐一日 地衰败着39404142v2013年10月17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称,我 国已完成历史上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截至目前, 在参与调查的1.2万多个传统村落中,共1561个被纳入中国 传统村落名录,其中云南最多,有294个,贵州排名第二, 有292个v全国经过调查,上报了1.2万个传统村落其中清代以前的 占80%,元代以前的占1/4,包含20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和3000多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涵盖了我国 少数民族的典型村落43v赵良村,纯一色的明清建筑民居,属典型的古村落,晋城市 正在为其申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中有一口泉赵良泉, 因其甘甜清冽闻名当地记者听当地留守的老人们说,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该村还居住有三百来口人,现在只剩12口人 v栖龙村,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到震撼和神秘,一色的青砖木 制结构建筑,背山面水,美丽宜居曾经有三四十户人家, 现在仅剩3户、9口人。

记者走进一家院落:顶层带有储物间 的两层青砖瓦房,门窗十分考究,院子里还有两棵树:一棵 是挂满了黑紫色桑葚的桑树,一棵是结着红粉色樱桃的樱桃 树;两相辉映,煞是好看然而,院内杂草丛生,一片狼藉 ;一派久无居人的衰败样子44454647v2013年8月4日,国家民委综合厅,“大美村寨行”系 列活动搭建全社会参与的公益平台,10年坚持, 深入最美的特色村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 声音v央视新闻视频: 胡同;世界看中国,最敬仰的是那些民族特色村寨,婚、丧 、嫁、娶、衣、食、住、行、歌舞艺术、民俗节庆……因为 它们遥远、神秘、稀少、陌生……v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最大的文化软 实力——说这话的是咱习总v村寨,是中华文化最鲜活的细胞,只有在村寨里,它才是活 态生存的离开了村寨的滋养,它就只是故纸堆、博物馆里 “死”的资料49v城市中的文化,已经在迎合中变味v过分迷恋高楼大厦、商业模式、GDP的中国 人,别忘了上数三辈,人人都来自农村;别 忘了,那片高天厚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v #p=15051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v城市化的基本概念v城市化的进程v城市化的特征v城市化的机制52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v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 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 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 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53v四个方面的含义:v(1)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v(2)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v(3)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 和集中点的增大;v(4)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 的过程54v讨论:你观察到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v内部v外围v郊区v其它55二、城市化进程(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3)郊区的城市化(4)逆城市化阶段56v(1)内部市区城市化:v城心地区城市化:城心,城市中心区,商业服务区和办公 事业区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大体适中v主要是向心型城市化,使得城心地区地价飞涨,土地利用 相当节约,街区拥挤,高层叠起,而且向地下开拓空间, 形成了城市中一个高密度、高能量、高效益的极核57v中间市区的城市化:是传递城市各种“流”的 过渡地带,呈现出动态性特点,城市发展规 划的需要可能使得其变为城心58v(2)外围市区城市化:v外围市区也称为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生长最明 显,最迅速的区域显见的是城市在不断推进,而乡村在不 断后退,城市发生着平面上的扩张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59v(3)郊区城市化:v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和交通方式的变革,城市迅速向 四周扩展,城市与郊区的联系日益密切,郊区成为 广大农村中受城市影响最为密切的地域,郊区城市 化开始显现。

60v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 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 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206v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 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 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4)逆城市化61v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 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注 :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 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v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发生的原因不同郊区城市化应是 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 出现的现象而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