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语文教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3707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与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普通话与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普通话与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普通话与语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普通话与语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话与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与语文教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話與語文教學施仲謀(香港教育大學)前言由於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無限商機,目前 全世界逾80個國家2,000多所大學在教授漢語。 另有不計其數的中小學、民間團體、孔子學院、 孔子課堂也正在積極開展漢語教學。 “一帶一路”所帶來的發展機遇。 但香港近幾十年來的中國語文教學和普通話教學, 情況卻不太令人樂觀。香港是中、英並行的雙語社會。公事和商業 上多使用英語,社會跟家庭裡卻多使用中文。 學習中文,只有抽象的文化教育功能。 學好英語,卻有其實際的市場價值。 長期以來,香港社會普遍重英輕中。 學生中文水平亦日趨低落。中國語文教學的困境和發展1972年,香港中學中文科分為中國語文科和 中國文學

2、科。 中國語文科為中學一至五年級的核心課程, 屬必修性質。 中國文學科為中學四至五年級的選修科。 中學六至七年級則開設中國語文及文學科, 供少數學生選修。1978年,教育署公佈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 綱要,提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推理 的能力。 但隻字不提傳統文化和道德思想,是一派語 言工具論的論調。 被斥為“不以中文為母語”、“不認知和不 認同中國文化”。1990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中國語文 科中一至中五課程綱要,設立兩項教 學目標。 其一是“借著本科的教學,啟發學生的思 想,培養學生的品德,增進學生對中國文 化的認識,並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1992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開始實施,

3、 並成為中學六、七年級的核心科目。 強調聽力、說話、文化、課外閱讀等學習範 疇。 是香港中文教育的一次真正的全面創新,填 補了幾十年大學預科中國語文課程的空白。2001年,課程發展議會發表了學會學習 課程發展路向。 提出中國語文課程的九個學習範疇:“閱 讀”、“寫作”、“聆聽”、“說話”、 “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 “思維”和“語文自學”。2015年新修訂的語文科學習領域定位中提到:語 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要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能說流利而得體的粵語 和普通話,同時感受語言文字之美。 文件同時強調其教育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明確語 文科不單是工具學科,而是

4、要發展高層次思維能 力和良好思維素質,得到審美、品德的培養和文化 的薰陶,以美化人格,促進全人發展。 由於積習難返,短時間內觀念不易改變。如何將定 位變為現實,還需時間驗證。高中中文科範文的存廢問題自1993年起,會考中國語文科設有26篇範文, 當中白話文與文言文各佔13篇。 考試分兩卷,卷一是作文及語文運用,卷二是 閱讀理解和讀本問題(讀本問題即考核範文的 問題)。 每卷兩小時,各佔總分的一半。此安排一直沿 用至2006年。自2007年起,會考中文科取消範文考核。 試卷分為五卷,卷一為閱讀能力,卷二為寫作,卷 三為聆聽能力,卷四為說話能力,卷五為綜合能力。 卷四說話分為朗讀與小組討論兩部份。

5、 卷五綜合能力讓考生聆聽錄音,閱讀文字和圖表等 材料,然後按題目要求完成寫作任務。另設校本評 核,以在學校的閱讀報告或參加語文活動等為評估 項目。 以上安排為後來的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所繼承。取消考核範文,改作考核課外篇章,以測試學生的語 文能力,立意雖好,但實踐上困難重重。 以往設有範文時,由於教學內容屬考核範圍,學生學 習動機較大,在語文、文學、文化等方面,水平有一 定的保證。 取消範文而改考課外篇章後,學生知道課堂教學內容 並不在考試範圍內,所以聽課時缺乏誘因,表現變得 被動和消極,難以打好基礎。語文科的教學語言香港教育大學進行的普教中研究報 告,未能推論普教中或廣教中 何者更為有效。

6、只反映普教中對學生的中文科學習 沒有負面影響。 使一直備受爭議的普教中政策更趨 於劣勢。原因探究 要實行普教中,必須有大語言環境配合。社會、 媒體可接觸到普通話。 若教師普通話表達信心不足,表達授課內容,與學 生溝通意見都成問題;更遑論深入解釋、分析、綜 合文章的內容,以至拓展思路和評鑒應用了。 學生未掌握好普通話,會感到不適應,似用第二 語言學習中文;結果思考和表達都有困難,語文 學習成效因而存疑。 普教中的施行原因和具體計畫,教育當 局未有具體指明。 2000年,課程發展議會提出使用普通話教授 中國語文科作為長遠目標。 2003年,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表示非 常贊成。 兩份文件都沒有清

7、楚交待制訂政策的理據, 以及具體實施的方案。 普通話與普教中並未與升學考試掛鉤。 推行與否,學校猶疑不決。 從各地語文能力測試來看,內地和臺灣的學 生較香港和澳門為佳。 內地和臺灣的語文科均採用普通話作為教學 語言,那麼是否採用普通話教學,語文能力 就一定比較好呢? 新加坡採用華語進行華文教學,學生測試表 現卻並不好,就不難看出問題並非那麼簡單。 目前,香港語文科教學理念有所發展,學習 領域定位從以往只注重讀和寫,逐漸過渡到 注重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 要令香港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和流利的普通話, 並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不能輕易達成。 除具備系統全面的課程外,更需大語言環境的配合。 如在內

8、地和台灣,學校各科(除英文科外)均使用 普通話(國語)授課,電台、電視台也用普通話 (國語)廣播。普通話(國語)成為社會日常用語, 因此學生能直接用它作高層次思維。 香港學生缺乏應用普通話的機會,僅在普通話科及 普教中時才接觸普通話。 無法直接用普通話作出思維,說普通話時往往先用 粵語思考再行翻譯,因此成效不彰。 在香港大部分的學校裡,語文科聽說訓練和有關考 核多以粵語進行。 由於社會缺乏普通話的大語言環境,教師和學生的 普通話能力又未能完全達標,種種主客觀因素的結 合,使得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捨難取易,以致普通 話未能與考試相掛鉤。 語文科讀寫訓練,以現代漢語為標準。導致言、文 分家,形成了聽

9、說與讀寫的分離,口語不能直接促 進書面語的提高。 學生缺乏現代漢語語感,方言詞彙語法、歐化句式、 外來語、中英夾雜語彙,以及文言字詞等充斥文章。 “港式中文”影響與其他華人社區交際傳意的效果。 香港學生面對言、文分家,如何克服學習書面語的 困難? 鄧仕樑認為,香港學生如果要學會用書面語進行中 文寫作,應該使用沉浸(Immersion)的方法, 讓學生每天大量閱讀白話文,使他們每年閱讀的數 量近於以至倍於整部史記的份量,如此寫起白 話文來,會較住在北京而不大閱讀的學生有把握得 多。 李家樹亦指出,香港學生口語(粵語)與書面語 (現代漢語)有很大的分歧。單單每學年二三十篇 課文、三數個讀書報告,以

10、及不超過十篇的作文, 無法學好閱讀和寫作基本能力,只有閱讀一二千篇 文章,語文能力才會建立起來。 多讀多寫,誠然是語文學習的不二法門。 大量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使我們下筆為文, 用字準確,情酣意暢。 小學和初中語文學習的目標在於培養基礎語文運用 能力,我手寫我口,表達所見所聞和內心感受,要 求文從字順,詞達而已。 如只想提高讀寫能力,採用粵語教學,似勉強可行。 要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相輔相成,提高語文 學習效率,最佳方法莫過於以聽說促進讀寫,以讀 寫強化聽說。 如大語言環境能配合的話,學校推行普教中, 對學習中文當有好處。香港的普通話教學 從普通話學科設立,到普教中的實施,教育當 局都

11、任由學校自主性的選擇。 普通話科目的開設,填補了語文教學現代漢語 聽、說能力訓練的空白,並與語文科產生互補的作 用。 此科目以選修科形式開設,大部分學校每週的教學 時間只有一節課(35-40分鐘)。1.誤把教學重點放在語音知識的傳 授,忽視聽、說能力基本訓練。 2.在語音教學時,不去注意學生對 普通話的基本發音是否掌握,過 分地強調變調、輕聲、兒化等的 重要性。 3.個別老師甚至把北京方言、俚語 與普通話規範詞匯混為一談,教 學內容本末倒置。普通話的價值語言環境、民族文化意識、社會心理因 素,都是影響語文教學成效的先決條件。 語文科教學語言的選擇,只是眾多影響 學生語文能力的因素之一。 普教中

12、作用不止於提高學生的語文 能力,還包括提高學生普通話的水平。 (一)從語言經濟學角度講,根據眾多研究資料顯 示,語言能力與收入水準呈正相關。 學習普通話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語文能力,更是培養 一種掌握“第二語言”的語言能力。也即是雙語能 力。 Jacob Marschak (1965)認為語言作為人類經濟活動 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與其他資源一樣的經濟特 性,即價值、效用、費用、和收益,並認為這是影 響語言和經濟兩種活動的內在機制。 Ariel Rubinstein (2004)把博弈行為闡釋為對話行 為,從而在貨幣交換之外另闢出一條語言交換之路。 香港回歸後,與大陸經濟往來更加密切,本 港要保持

13、金融中心的地位,發展自身優勢, 要會說普通話。 香港民意調查計畫資料指出,當34位管理人 士被問及員工完成英語或普通話進修課程後, 是否會給員工嘉獎時,有20位被訪管理層人 士表示會考慮提升他們的待遇,包括優先 升職、有新的工作安排和優先加 薪。AP 外語教學的 5C理解詮釋(interpretive) 人際交流(interpersonal) 表達演說(presentational)Communication文化習俗、觀念(from practices to perspectives) 文化產物、觀念(From products to perspectives)Cultures與其他學科聯繫(

14、connect with other disciplines) 從學科中提取資訊、分析觀點(acquire info & perspectives) Connections 文化比較(culture comparison) 語言比較(language comparison)/Comparisons校內、校外使用(school and global communities) 終生學習(life long learning)CommunitiesIB learners strive to be:Inquirers 積極探究They develop their natural curiosity.

15、They acquire the skill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quiry and research and show independence in learning. They actively enjoy learning and this love of learning will be sustained throughout their lives. Knowledgeable 知識淵博They explore concepts, ideas and issues that have local and global significance. In

16、so doing, they acquire in-depth knowledge and develop understanding across a broad and balanced range of disciplines.Thinkers 勤於思考They exercise initiative in applying thinking skills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to recognize and approach complex problems, and make reasoned, ethical decisions.Communicators 善於交流The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