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99053 上传时间:2018-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台区域文化整理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闽台区域文化闽台区域文化第一章第一章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 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 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 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 在距今 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 年前,由于气 候逐渐变暖, “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 “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

2、镇人 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 今约 3 万至 2 万年。 “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 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 “左镇 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 1 万多年。3、台湾文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 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 关系、 以儒学 “开化”台湾、 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 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 传承。4、闽南文化

3、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 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 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 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 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 、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 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二、 简答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 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

4、。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 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 200 千米,狭处只有 130 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 平均水深只有 50 米至 100 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 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 1.5 万年以前, 东海海面比现在低 130 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 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 ,表示台湾是福建 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 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 40

5、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 10 米。这道浅滩曾经 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 32000 年, 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 “东山第 2 页 共 9 页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 “东山陆桥”曾经多 次露出海面。 “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您认为闽南人与台湾人有哪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 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 2、闽台人有共同

6、的宗教信仰、 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 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 界。 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重情意、讲义气。 4、闽台人在认知、思维、情感、行为 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在认知、行为上具有矛盾性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 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 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3、简述保护妈祖文化的意义?(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 ) 答:有利于开掘中华民族优秀品质,进一步弘扬社

7、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加强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密切与海外的华人华侨的联系,沟通与外籍友好人士关系;有利于反 对“文化” ,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进一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打 下基础;有利于拓展妈祖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为今后向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打下基础。三、论述 1、试论述台湾解严以来闽台宗教交往的模式。 答案要点: 福建宗教对台湾宗教界交往的模式:(1)参访考察。特别在交往早期,因双 方都不太了解,这种形式双方都能接受。1995 年 12 月,时任福建佛教协会会长的界诠法 师应邀访台,对台湾佛教的现状进行考察;(2)大型活动。这类

8、宗教大型活动,往往是全国 宗教界都参加,但以福建为主。2002 年 2 月,应台湾佛教界联合邀请,中国佛协会护送西 安法门寺指舍利赴台湾供奉;(3)法事交流。1998 年 11 月,林舟道长应台湾道教总庙三清 宫邀请,率 23 人赴台湾参加台北指南宫举办的“罗天大醮” ,主事者因对各种科仪的熟练 使台湾道教界人士大饱眼福; (4)学术交流。1998 年 7 月,福建佛教协会应台北法鼓山中 华佛学研究所之邀,作为大陆佛教代表团成员前往台湾进行两岸佛学教育交流,学诚法师还 作了两岸佛学教育交流之建议的发言;(5)神像出巡。这类交流主要是道教,仅 2002 年就有湄洲妈祖金身 5 月抵金门巡安,泉州

9、天后宫妈祖 7 月抵澎湖会香,漳州千年金身黑 面妈祖 9 月抵台绕澎湖会香,漳州千年金身黑面妈祖 9 月抵台绕境祈福 2、台湾宗教界对福建宗教界交往的模式: (1)谒祖寻根 (2)参观交流 (3)庆典活动 (4)宗教活动 (5)院校交流 (6)学术交流 第 3 页 共 9 页第二章第二章(第 46 章)一、名词解释1、打尾牙 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 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 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 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

10、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 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 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2 2、婚嫁六礼 早在周代就确立了婚嫁程序中的“六礼”: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和生辰) 、纳青(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设有 一套繁文缛节。明清以后,福建 婚嫁风俗虽有变化,不尽相同,但仍旧习难改,总体上仍 取六礼之意,从议婚到成婚,通常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送嫁、 迎亲、婚礼、归宁等程序。3、放王船 王船多半有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

11、神像于船上,并在各神像上写上王爷名 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 即可保健康平安。 4、诗钟 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 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 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二、简答1、 简述闽台主要民间禁忌概况。 禁忌,即“忌讳”,在民俗学中也称为“塔布”(caboo 或 tabu 的译音)。简单地说, 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 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

12、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 人们相信,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 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罚。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由于知识的贫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 信。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 民间禁 忌大多是荒诞的、迷信的、迂腐不堪的,是建立在错误观念上的,缺乏科学依据,给人们的 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严重危害。但是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婚姻制度、保障人 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禁忌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 类型禁忌就其性质可分为 宗教信仰的和社会习惯的两类,而就其规定的形式则

13、可分为法律的、礼仪的和土俗的,它们 彼此之间也有相交叉的。 产生原因: (1) 源于宗教信仰的禁忌,产生得很早,是先民出 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自发地遵从的。所以,这种禁忌可以称为蒙昧型的禁忌。 (2 2) 源于 社会习惯的禁忌,产生得较晚,是古人受生活经验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自觉地恪守的。所 以,这种禁忌也可以称之为理性型的禁忌。第 4 页 共 9 页2 2、概述闽台诗钟繁荣的原因。 闽台诗钟之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闽台闭塞的自然环境,相 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较完整地保留。其二,福建文人大量进入台湾,把 诗钟带到台湾,并成为台湾诗钟发展的主力。 其三,日据时

14、期,闽台诗人组织诗社,开展 诗钟活动,以抒发亡国之恨。3、简述教会学校对女性意识行为的启蒙。(参看辅教材闽台文化探略)三、论述题1、 通过对闽台婚俗习惯、婚嫁程序的学习,谈谈你的感想。 闽台婚姻礼俗多姿多彩,它既保留了古代氏俗社会婚姻制度的一些遗风,又掺杂了后世 封建迷信的一些色彩,以及现代文明的一些表征,是愚昧与文明,落后与进步的混合体,既 蓄含着理性的精华,也有许多非理性的糟粕。婚姻礼俗中的一整套礼节,是人们对婚姻郑重 其事的表现,有助于婚姻和家庭的稳定;而大事铺张,浪费人力和物力,则有害而无益。至 于一些避忌习俗,多是封建迷信,没有道理可言。2 2、试析福建民间信仰对台湾的影响。 福建民

15、间信仰起源于秦汉以前的原始宗教和巫术,包括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信仰。三国至唐中期,北方的民间信仰开始传入并有了初步发 展古老的闽越族信仰随着闽越人躲进深山而保留了下来,对蛇、龟等动物的自然崇拜如今还 残存在福建民间;唐末至宋元事情,北方传入的民间信仰逐步与福建的人文、地理相适应, 发生了变异逐渐本土化。至今仍在福建流传的众多地方神都是在这个时期塑造出来的。明清 至民国,佛教和道教在福建逐渐衰弱,民间信仰的兴盛,并且开始对外传播。民间信仰逐渐 和儒家的传统思想结合,完善发展了福建民间家族制度。台湾民间信仰是由福建移民的迁移 而传进台湾。福建移民不仅奉迁去地方

16、的神灵,同时也带入一些全国性的神明,如:观音、 玉皇大帝、城隍、土地等。台湾岛内神祇繁多,庙宫林立,号称“神明三百,庙宇逾万”。 闽台民间供奉的神祇来源复杂,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如妈祖、临水娘娘和王爷,有的来源于 历史人物,如关帝、开漳圣王和保生大帝,有的是从北方流传来的如城隍、土地。 闽台之 所有这样多的民间神祇与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从自 然地理条件来看,福建和台湾气候炎热、自古便是瘴疠之地,疾病瘟疫繁多,山崩海啸,干 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致使人们不得不求助于各种神灵的保佑。 (2 2)由于地理条件复杂, 山海阻隔,交通闭塞,往往一山一水之隔,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形成较为 封闭的宗族制社会,极易产生各自宗族的神祇。 (3)闽台都属于移民社会,一方面从各自 祖居地带来了各自的神祇另外一方面又融合了当地原有的信仰,还有各地的神祇之间的互相 融合。由此民间信仰不仅有本地的神祇,也有从中原来的,还受到古老闽越族原始宗教的影 响。第三章第三章(第 79 章)一、名词解释 1、地方传说 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