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443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 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是篇质量较高 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关于促进 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 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 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人数连年增加,使得学校和社 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就显得很紧迫。本文认为为了促进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2、需要从国家政策、社会观念、高效改革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加以努 力以推进大学生的就业。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思考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个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 质量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学毕业生人 数的逐年增加给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出现了不 同程度的“就业难”现象,因此,如何推进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便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所面 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大学生自身要做好职业定位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应建立明确的职业 定位。职业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

3、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 法。做好职业定位,必须做到: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 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 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他应聘者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 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2.了解职业。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 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 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

4、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二、高校要努力推进教育改革,为高校学生就业奠定扎实基础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陈旧、特色不明显,缺少根据社会有效需求结构对学校予以 合理的分工。有的学校重科研轻教学,本科生教学质量存在严重的滑坡。设想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欠缺使大学生职业意识也表现 出一定的偏差。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应该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 日程,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将这些改变落实到实处。1.要进一步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切实把本科教学工作抓好, 解决好本科教学滑坡的问题。2.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

5、求情况,结合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抓好专业设 置的改革,改造原来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3.要加强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引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 最新成就。4.要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环节的训练。当前这一环节是本科生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 要加大投入,进一步重视各种实验的建设,切实把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落到实处。三、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 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 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

6、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 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 “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 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 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 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四、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1.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 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

7、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 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 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 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 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 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 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五、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1.提升就业指导的教育指导职能,促进青年学

8、生全面发展和“精神成人”。大学生的 就业指导,因该充分体现大学的教育职能,应该有助于每个学生牢固树立这样的共识:就 业就像自己的健康一样,它的钥匙永远或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倘若我们忽略了这点, 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学生,即使找到工作,其就业压力仍然会转化为从业的压力。2.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把就业教育纳入学生能力训练和 品格培养、思想教育中。3.宣传和提倡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灵活就业,采取多种方式就业,净化 舆论环境。观念可以变成生产力,观念也可以变成就业率。4.辩证的看待社会中的就业压力,使其转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转变就业观念,爱岗敬 业促进终身学习的客观环境

9、。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与时俱进。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王丹平 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85882马东太 王竹芹:高校就业指导的反思与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 工作论坛,2004,(9):69713黄联国:论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模式全程就业指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4):40424马于强 李浙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5,(1):25其他参考文献Bak

10、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

11、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12、,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