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医学教授的科技评价的看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13648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我对医学教授的科技评价的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谈我对医学教授的科技评价的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我对医学教授的科技评价的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我对医学教授的科技评价的看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众所周知,科技评价,是指由科技评价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 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 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 在这里,笔者想就医学教授的科技评价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大学与医学教授评价过程中,往往是“计数”,有多少篇 SCI 论文、EI 论文等, 一区多少、二区多少,影响因子多少等,基本上不谈实际研究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许 多诺贝尔奖的论文发表的杂志, 每年刊登论文许多许多, 难道这些论文的含金量一样吗?有 的诺奖论文发表的杂志并不是最权威的杂志。 我认为

2、, 进行科技评价, 应该用简短的语言 (数 百、数千字)写出这个单位、学科、医学教授某时间段研究了什么,取得了什么结果,而发 表的论文只作为佐证材料,因为发表了的论文是经过了同行及杂志的审查,增加可信度。我 们假设一下,一个学科数亿经费,但没有好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数也不少,但都没有什么 创新,这样的学科能够算强吗?在这过程中,材料一定要有前后的连续性,防止将前面的成 果算到后面来进行重复计算。 医学界要想正确进行科技与医学教授评价, 必须要杜绝不诚信的现象。 用诚信档案甚至 “黑名单”的形式,按轻重让其成为今后科技项目评审、院士评审、职称评审、大学及学科 排名中的重要参考。 当然有严重与不严

3、重之分, 严重及恶劣的事件要具有 “见光死” 的威力, 当然不太严重的,不要一棍子将人打死,就像是偷点东西与抢劫杀人的处罚不同一样。鼓励 进行举报,有专门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审核,最后给一个明确的结论。要禁止用虚假的材 料、拼装材料、别人的材料、重复材料申报院士、奖项、职称等。科技得奖及成果应该用文 字用数百字甚至千字明确写出项目成果,这样是可以防止重复得奖与项目的。 现在大项目及经费成为科技评价中永远的“正价值”,一说有个什么大项目,就为其增 色不少。我认为,科技项目与经费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一般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进行了 “计数”,如果再将用于其研究的项目经费再计算严格来说是重复“计数”。

4、打个比方,你 拿到一百万元钱,买到一百万元钱的东西回来,对这些东西就“计数”一次,如果你再将你 原来用于买东西的一百万元钱进行计数累加, 是不是一百万元计数二次?假如其他人用二十 万元经费甚至不用经费做到相同的成果, 他们不是亏了吗?这个重复计数是大牛们战无不胜 的法宝。严格来说,项目经费应该进行负计数,打个比方,拿一百万元买回来值十万元钱的 东西,这也算正计数?严格来说这应该是负计数了。对于 973 这样的超大项目,对主持人 的评价,应该是这整个项目所得到的科技成果,主持人应该得到的是领头与组织奖的部分。 例如丁肇中好象主持过一个国际上大项目,他应该得到这个项目的主持人及组织奖的评价。 我国

5、的大学与医学教授,应该为中国的经济、企业与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服务,应该 为解决中国的经济、安全、环境、食品、法规、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甚至支撑。我们不要 忘记这一条,科技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社会与大众。因此,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 研究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而且是一个链条,严格来说,纯基础研究只占其中一部分。发达 国家的企业有很强的研究力量,而我国没有,所以我国高校要承担起这一伟大任务,如果今 后企业的研究力量与条件强大了, 慢慢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比例。 在科技成果与医学教授学 术水平评价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到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三方面。理科学科、重点 高校中基础研究比例要大,应用研

6、究比例减少,而工科学科、工科教授要加大基础研究、企 鹅 1760405151 代为发表医学论文、应用研究的比例。严格来说,作为一个工科教授,应该 既有一定的基础研究与创新, 又要有实际被工业上应用的科技贡献。 但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 如何评价?因为从论文来说,他们的档次要低些,但他们的成果被工业上采用,甚至见到经 济与社会效益, 这对一个国家与民众是功德无量的。 但如何评价, 评价的方法与尺度是什么, 需要仔细研究。 不得不说,我们所做的文章,在很多情况下与实际贡献之间有剪刀差的问题。有的人文 章非常多,但是仔细看看,这些文章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个研究是非常深入, 取得令人信服成果的

7、,并没有多少可以学习利用的价值。所以评价一个学者,应该评价他的 整体, 他的知识技能到底在某一个分支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或深度, 而不是只看他的知识面有 多广。俗话说,门门通不如一样精。只有这样才能评价的更真实一些。 我们不能只对医学教授有要求, 却没有人文关怀的问题。 能力与知识的考核可以部分防 止一些医学教授不做科研或不思进取、 拿工资不做科研与提高学术水平的问题, 混日子的医学教授在各处都是存在的,只是量不一样而已。但是我觉得不应该实行末位淘汰制,应该进 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包括考核标准,不要订得死高死高的,不当官加上不善于交际的医学教 授甚至运气不好的医学教授在短时间内会在科研上“走上绝路”

8、,这会严重影响医学教授们 的身心健康。甚至有些医学教授会因为心理上问题走上绝境。考核时间要放长一些,对一些 医学教授要一对一专门研究他们的毛病到底在哪里, 是不努力还是无能力还是一时间顺不过 来, 如果确实部分医学教授不适合做科研, 也可以转岗于实验室或行政管理部门甚至图书馆。 也可以让他们做其他人的科研助手。 这个问题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而且对于刚入职与老医学 教授,要区别对待。 还有如何评价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与水平问题, 也至关重要。 这方面目前问题最大, 因为不少给企业做的项目没有得奖,有的企业又不让公开,也不给申请专利,甚至发表文章 都是含糊其词。例有谁知道“可口可乐”的准确配方?

9、这配方申请专利了吗?但许多企业项 目确实给企业增加了效益,给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但这经常表现不出来,考核没 有“硬东西”。这个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高校一年考核一次,当年的研究经费即使很多,也不能作为下年 度“计数”,文章也是。研究是要有时间的,特别是重要的研究,有时候要几年甚至十多年 才出大成果,一年一考核这不是杀死“重大成果嘛”。三年甚至五年一考核,甚至对一些研 究重大问题的教授们,在论证其研究意义、研究进度上应进行特例跟踪与研究。只要他努力 做,尽力做,也要允许他失败甚至不成功,但要公开他的所有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供其他 人参考。 接下来我们谈谈横向项目中的

10、设计与创新问题。 横向经费中有的是属于设计部分, 有的 属于新产品开发或科技创新,设计费是有标准的,因为工程大,经常经费不少,例如某个大 建筑或高速公路,还有大的企业装置。当然做这些大工程本身也要有水平,但得到的经费量 很大的。而为了解决工业、环境、生产、产品中的一些产品的“技术点”,往往经费不会给 太多(相比于大工程设计费)。设计费与应用基础的经费往往有很大差别,但从科技创新与 科技贡献的角度,这二者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二者的研究经费在进行评价时应该“摆平”。 我们在做科技查新时, 必须明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 通过从数据库检索到的密切相关文献的 比较分析,进行新颖性评价,并对被查创新点作出肯定

11、或否定的查新结论,供专家同行评审 参考。 现在,科技查新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也很大。科研项目中的创新点会有几个,查新员必 须对每个创新点进行主题分析,有针对性第进行数据库检索,如果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要 仔细地进行文献对比分析, 找出与被查创新点的异同。 将比较分析结果和初步结论与查新课 题委托人进行沟通, 得到他们对文献证据的认可。 为了帮助课题组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的研究 动态与进展,我们还要做研究内容的信息计量分析、文献引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 给课题组与评审专家全面的分析报告。 不得不说,不同学科之间的评价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比如理科发表的 SCI 论文与工科的 SCI 论文,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工科的产品技术转让与理科也是不一样的。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与地方一般高校的评价标准也不能一样,国家的投入不一样,学术沉淀也不一样, 医学教授素质也不同。 在清华面临下岗医学教授的学术成果, 到地方小学校可能就是一流的。 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 医学教授的科技评估, 也应根据他们所学习的学科分支而制定不同的 考核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