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3635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是小柯论文网通 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是篇 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 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 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理念 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 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

2、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 在自主的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自尊和自信。如第一册的北风和小鱼一课,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鱼的勇敢和北风的盛 气凌人,富有情趣。我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观察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示、表演 等方法,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梧桐树变黄了,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落”、 “躲”。分角色朗读时启发学生根据内容配上动作,进行有表情地表演。通过看图和表演, 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逐步清晰起来,使学生“入境、悟情”,生动

3、形象地感悟 青草、梧桐树和鸟儿“怕”北风、北风的盛气凌人和小鱼的机智勇敢。二、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 我教雨点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从天上飘下来的雨点都是一般大小, 怎么落在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呢?”此问题一出,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 起来了。雨点为什么落进池塘里是睡觉,而在小溪里是散步、在江河里是奔跑、在海洋里 是跳跃呢?我没有过多的讲解,通过设计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段精美的动画,并配 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自己观察动画,探究问题。同学们在读书、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到了 朗读、合作、竞争

4、、成功等多种乐趣。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 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尊重学生的见解,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 情感体验。我在教口语交际春天来啦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静心 地聆听那音乐中的山泉叮咚声,那翠竹摇摆声,那山鸟清脆的鸣叫声并让学生描述他 通过音乐捕捉到的画面。学生很快便能从他们捕捉到的画面中总结出这是一派春之景。我 趁着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让他们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这时

5、,学生们经过美妙音乐的熏 陶、感染之后,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春就是小草萌发、百花齐绽;有的说春就是细雨蒙 蒙、万物复苏;有的说春就是山泉消融、群鸟争鸣;更有的说,春就是村口那几个顽童光 着脚丫,在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奔跑,放风筝由于这开放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敢于 去想,去发现,去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其中的精彩和孩子们创造的火花是随处可见的。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说起来容 易,真正要做到肯定还有不少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 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了信念和热情,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作者单位:山东菏泽牡丹区黄罡镇马堂小学

6、)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

7、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8、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