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74814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上晚自修测试(二)答案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冯君莉,女,当代作家。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扑朔迷离(shu) 2、颠簸(b) 3、深湛(zhn) 4、tin(恬) 静 5、lin(涟) y(漪) 6、眸子(mu) 7、安 m(谧)8、魅力(mi) 9、苍穹(qing) 10、伫立(zh) 11、哈达(h) 12、火gu(篝) 13、wi(逶) y(迤) 14、肃穆(m) 15、牦牛(mo) 16、轮廓(ku) 17、浩 hn(瀚) 18、shn(潸)然泪下 19、地壳(qio) 20、沧桑(cng) 21、繁 yn(衍)22、娓娓动听

2、(wi) 23、气氛(fn) 24、湖畔(pn) 25、虚无 po(缥) mio(缈) 26、kui(脍)zh(炙)人口三、下列成语解释或根据意思写出成语27、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28、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29、潸然泪下:形容眼泪流下来。潸然:流泪的样子。30、得天独厚:强具特殊优越的条件。天:天然,自然。厚:优厚。31、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颂。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32、世外桃源: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四、以“梦幻”为线索。五、文章思想内容课文写作者在青海湖的所见所感,从各个方面(湖水蓝得

3、醉人;环境氛围清新幽静;神话传说神奇迷人;鸟岛神奇鱼类丰富)描绘了青海湖醉人的美,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走进纽约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作者:刘成章,当代作家。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沼泽(zho) 2、qng (擎)天 3、倏地(sh) 4、烙印(lo) 5、皑皑(i) 6、杂沓(t) 7、镢头(ju) 8、白炽(ch) 9、巉岩(chn) 10、喧嚣(xun xio) 11、赫然(h) 12、蒿草(ho) 13、螺旋(lu)14、浸淫(yn) 15、寒气砭骨(bin) 16、容光 hun(焕)发三、给下列成语注释或根据意思写出成

4、语17、超尘脱凡:超出尘世,脱离凡俗。18、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19、分道扬镳(bio):各走各的道路。三、主题本文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华景象,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表达了作者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 ,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另一方面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第二部分 理解与运用(一)应聘李桂芳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

5、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2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

6、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

7、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

8、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 ,有删改)来源:学科网 ZXXK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 分)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替儿子填写表格替儿子

9、打圆场陪儿子面试替儿子回答问题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 分)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2 分,意思符合即可)3.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3 分)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选择 A 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

10、可以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 B 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 (3 分, 选择 A 项得 1 分,理由 2 分;选择 B 项得 1分,理由 1 分;选择 C 项,能自圆其说得 1 分)4.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3 分)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个角度提出看法,阐述理由。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3 分,观点 1 分,理由阐述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二)郑振铎猫(8 分)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

11、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 3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

12、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 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 亡失,更难过得多。1.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2 分)愤怒悔恨无奈悲痛2.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 “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分)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13、原因,“我”的主观臆断。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评分:根据 1 分;原因答对一个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本题共 3 分。3.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3 分)凭表明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三) 大医仁心 周大新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 90 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 90 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 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 90 岁的外科

14、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 3 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 3660 岁。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 90 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今年 2 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上

15、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 CT 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 B 超室为病人做过 B 超检查。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 20 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

16、:他身高只有 1.62 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弥漫开来。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病变的胆。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作,像极了一个 50 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4下子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