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374716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1.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 A ) (P25)A发展基础教育 B. 发展中等教育 C发展普通教育 D. 发展农村教育2.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D ) (P26)A国家统一管理 B. 各省统一管理 C各县、乡自行管理 D地方负责,分级管理3. 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C ) (P20) 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B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C. 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D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4 “精神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B ) (P12)A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洛克 D亚里斯多德5. 我

2、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 ( D )(P57)A受教育化 B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 C社会公民 D. 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P81)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 课程目标7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使他们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 ) (P104)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8教师不向学生讲课,只为学生

3、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学习一个阶段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察。考察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C )(P114)A分组教学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程序教学9柯尔伯格揭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反映了个体发展的( A ) (P40)A顺序性 B. 互补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10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 ) (P5)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11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日期是( B ) (P24)A1981年 B1986年 C. 1991年 D. 1996年12.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

4、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成为乞丐、盗贼” 。这个说法强调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B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实践13集中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D ) (P13)A.政治学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尔 D 理想国 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D ) (P27)A普及性、科学性、基础性 B普及性、科学性、强制性C科学性、基础性、强制性 D.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15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享有( C )(P59)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 隐私权16颜回说: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孔子十分讲究德育中的( B ) (P153)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17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 C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18. “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B ) (P46)A苏霍姆林斯基 B. 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 布鲁纳19.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句名言出自的教育家是( B )A. 叶圣陶 B. 陶行知 C. 蔡元培

6、D. 陈鹤琴20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属于( B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基础课程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21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 学校课程 。 (P76)22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小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它由 自我评价 、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P5123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或训练最为有效,错过了这个时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这个时期称为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 (P41)241

7、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儿童权利公约 ,其核心就是维护儿童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 (P56)25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 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P47)26 教育目的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依据。 (P29)2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 发展性 。 (P85)2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 (P94)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P117)30讲授法通常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讲述 、讲解与讲演。 (P110)31.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 道

8、德教育 的总称。 (P123)3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教育者 。 (P143)3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方法称为 说服法 。 (P139)34.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常用方法是观察法和 谈话法 。 (P145)35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 群众 组织。 (P138)36 1898 年,清政府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这可以看作现代小学的开始。 (P21)37社会、知识和 儿童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P73)38. 1897年, 盛宣怀 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P21)39小学以感知为主的常用教学方法有 演示法 和实验

9、法。 (P112)40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 意 、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P131)2)小学阶段课性质的特点有哪些1.普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生,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而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在课程内容中应注意不断地把新知识变成基础性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