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B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887722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B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B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B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B(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外国教育经典导读课程复习题B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赫尔巴特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2、学习即回忆柏拉图认为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

2、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回忆说是对苏格拉底追求“一般”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3、泛智教育泛智教育思想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7世纪提出的。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 “ 泛智论” ,二是 “ 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自然观。 “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对教育性质的认识 , “ 教育适应自然”可以看作是他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它对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 教育和教育组织等方面提出了颇为新颖的观点

3、,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建立了基本的框架 ,正是在这个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近现代西方教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4、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教育就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证了教育的本质。5、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所谓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

4、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赫尔巴特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6、直观性教学原则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的关于直观教学的思想,认为儿童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事物,这是认识的开端,并把它看作是最根本的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二、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国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教育学有详细地讨论。在人性与德行认知的基础

5、之上,柏拉图提出了他的国家理想。他认为,最完美的“理想国”应由三类人组成的:一是哲学王,即有智慧的统治者;二是军人、官吏;三是劳动者。执政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又称哲学王;军人的主要使命是帮助统治;而处在最低层的大多数农工商人是被统治的对象。“统治者和武士是神用金银做的,农工商人是神用铁做的。这种性质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柏拉图用这样一种方式将人性论与政治观做了一个有效的连接。这三类人如何相处?柏拉图认为既然人性决定了人的社会分工,与人性相关的美德也是与人的社会分工相一致的,统治者或哲学王应该具有智慧的美德,武士和高级官吏应该具有勇敢的美德,农工商阶层应该具有的是节制的美德,只有这三类人安分

6、守己,和谐相处,国家就有了正义的美德,国家就能长治久安,这样的一个城邦在柏拉图看来就是一个理想的城邦“理想国”。 如何去构建这样一个理想的城邦,柏拉图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理想国”的工具。2、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首次将受教育者的心理作为确立教育教学方法的决定性因素的人正是裴斯泰洛奇。裴斯泰洛奇所谓的“教育心理学化”,是指“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按照符合心理学的方式发展和培养我们的行为能力,也必须十分注意进行训练来发展认识能力”。 怎样实现教育心理学化?这其中包:一是就教育的目的或结果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二是教育内容

7、心理学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学习和心理规律。三是就教育教学的活动或过程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致起来,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慧和道德情感诸方面,都处于自然主动的地位。四是教育方法心理学化。即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裴斯泰洛齐称,他“确立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即直观性原则。裴斯泰洛奇对教育心理学化的阐述,既是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他提供给教育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更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3、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把“由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作为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副标题。赫尔巴特把学生未来到的目的的范围

8、划分为“一种纯粹可能的目的领域和一种完全于此区分开来的必要的目的领域”。由此,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双方面的目的:职业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最高目的。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1)“可能的目的” 又称选择的目的即职业选择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2)赫尔巴特认为,“选择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仅居次位,最重要的是“必要的目的”又称“道德的目的”。(3)双重目的的关系。职业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有密切联系,人的多方面兴趣和能力,可使人对道德行为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对道德判断更富于灵活性、更加准确和有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完善的道德品质。三、 论述题(每小题2

9、0分,共40分)1、论述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杜威明确提出了“从做中学”的知行教育观,主张让学生主动的作业,“从做中学”。“从做中学”实际上就是“从生活中学”,“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提出的依据有一下几点:第一,“从做中学”是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第二,“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指明了这一一个事实,即人的固有的本能是他学习的工具。杜威认为,儿童身上蕴藏着充满生机的冲动,生来就有一种天然的欲望,要做事,要工作。第三,“从做中学

10、”是儿童的真正兴趣之所在。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兴趣主要是活动。 “从做中学”的主要包括一下观点:第一,“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杜威所要求的教学形式是活动教学,在课堂中,要为儿童准备具有充分活动的地方,备有适合儿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要在学校里设实验室、工场、园地等等,让儿童在制作的活动中学习,而不是静坐在有序的桌椅上听教师系统讲授。第二,有目的的“活动”或“作业”是实施“从做中学”的载体。“从做中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或作业实现的,这些活动必须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包含对儿童来说有疑难问题的活动,是他们需要通过自我探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活动。第三,在“从做中

11、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第四,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等等。2、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使人在“自然的状态”中“成为自然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 (1)教育对象自然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富人。穷人是不需要受什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富人生活在恶劣的城市环境中,人性本善“自然的状态”遭到腐蚀;穷人生活在自然、纯朴的社会环境中,自然而然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因此

12、,富人比穷人更需要受自然教育,必须首先教育富家子弟,使他们成为人。(2)教育目标培养 “自然人”卢梭“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培养 “自然人”。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自然人”就是“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卢梭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劳动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可以看出,这比以往的和当时的教育理想跨越了一大步。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这正是他的思想比封建主义教育、教会教育进步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他横遭教会

13、迫害的主要原因。(3)教育归于自然卢梭认为“归于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否则就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点:解除束缚,让儿童自然成长。自然教育要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不要进行人为的干涉,使儿童恢复到“自然的状态”。发展人的自然天性。 遵循自然规律。卢梭认为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天性出发,遵循儿童自身发展规律,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14、。卢梭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和束缚儿童的自由。 “消极教育”。卢梭认为,让儿童自然而然成长的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卢梭反对成人干预儿童,也不赞成口头说教,强调儿童在成长中具有主动地位。反对为了惩罚儿童而惩罚儿童,主张运用“自然后果”的原则进行教育。通过儿童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使儿童受到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从而制止儿童的不良行为。遵从自然并非无原则的迁就儿童,使儿童任性放纵,那是对儿童的不负责任的表现。满足儿童的一切要求,将助长他的贪婪与霸道,导致自居他人的观念,使儿童变的难以管教。另一方面,对儿童滥施权威、专断强制,也是不可取的,其结果不是造成儿童怯懦就是欺骗,甚至是公开的反抗。 卢梭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他以性善论出发,为其“归于自然”的教育理论提供了合理的基础,并规划了一幅培养资产阶级王国“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尔的教育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