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3886824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官不为”的危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症结不放手,在突出解决“四风”问题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不落实这一“顽症”,大力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有的在一个方面突出一些,有的三个方面兼而有之。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

2、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一、“为官不为”的严重

3、危害(一)弱化干群关系,动摇执政基础随着改革深化的不断推进,一股“为官不为”之风正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悄然蔓延,“不愿为”、“不思为”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突出。这种为官不为看似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但是背后却反映着严重脱离群众,干群关系弱化的问题,反映着党的作风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问题。若任其自由发展,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异化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使政党失去其生命力和先进性,最终丧失执政合法地位。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探索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革命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历史经验证明,群众工作做得好,群众路线运用得当,就越能实现党和国家健康发展,就越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4、社会秩序也越稳固。反之,脱离群众,则弱化干群关系,动摇执政基础。(二)侵蚀干部队伍,恶化政治生态为官不为,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领导干部不作为现象,是干部队伍中的个别人缺乏担当,消极怠政的一种工作方式,其主要受害者是人民群众。但从实际来说,为官不为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更是体制制度在执行中缺少监管和运作失灵的一种表现,是党的工作机制不健全的一种反映。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很有可能蜕化成为一种不健康的官场文化,而这最终受害的是广大的干部队伍。如果不能够及时清理为官不为现象,为官不为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毒瘤,逐步蔓延到党和国家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让好干部和老实人吃亏,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5、,干与不干一个样” 的局面,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具有强大的负面导向效应和辐射效应,会严重动摇党的执政队伍和干部选用理念,最终恶化政治生态。(三)损害党政形象,辜负人民期望为官不为是潜伏在干部队伍身上的痼疾,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要渗透到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方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速度,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辜负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期望。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领导干部抱着“无利不起早”、“当太平官”、 “安稳退休” 的想法,置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于不顾,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这种现象看似不贪污、不腐败,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比贪污腐败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官乱为是权力

6、的任性,为官不为也是权力的任性”,这种手中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不为人民群众办事,拿着党和国家的重任却不作为,严重损害着党和国家的形象,最终必然要伤害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情,因而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四)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进步除了上述危害,为官不为还加剧了干群关系紧张对立,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兴旺进步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为官不为必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造成部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效率低下,延缓经济社会发展进度,阻碍社会进步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使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与同时代的发达国家水平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另一

7、方面,为官不为直接让人民群众降低了幸福指数,尤其是在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事情上,感受和体会更加剧烈,“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养老难、办事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群众最直接最深刻的民生问题,如果群众的困难长期无法得到解决,民生保障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加剧社会矛盾,很容易引发群体性的事件,直接威胁社会的健康稳定持久发展,最终吞噬改革取得的一切进步成果,阻碍社会发展进步。二、“为官不为”问题的成因“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理念信念不够坚定,党的宗旨意识淡化。无论哪种“为官

8、不为”,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三观”改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降低,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看得重,对事业的兴衰成败看得淡。群众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二)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些干部觉得要求严了、“束缚”多了,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存在盲目攀比思想,比收入、比舒适、比待遇,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准、工作失职,

9、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违反了纪律规定,而且意志消退、贻误了事业发展。有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按部就班、求稳怕乱思想,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导致一些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三)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一些干部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存在“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有的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发展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没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自觉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高,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有的“排斥”媒体,不善于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

10、兴媒体监督下工作。(四)对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把“改作风”和“敢担当”、把“干净”与“干事”人为对立起来。面对当前反腐高压态势和正风肃纪要求,一些干部感到被束缚了手脚,“规矩多了、什么也干不了”。其实,转变作风、提倡“干净”,是为了洗澡治病、轻装上阵,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不能拿大胆“干事”替“不干净”找理由,更不能以“干净”为“不干事”找借口。这种人为地把二者对立的思想,不仅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也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三、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为官不为”(一)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为官不为”问题,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

11、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开展活动形成的优良作风转变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二)端正思想,引导为官有为。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同时,组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我们大力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推动干部更加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

12、;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推动干部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模式。(三)打消顾虑,鼓励大胆作为。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但个别干部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我们着力消除“为官不易”的认识误区,切实向干部讲清楚,现在不让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党的宗旨、章程、原则、规定所不允许的,现在所做的只是正本清源。我们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去做。我们着力消除畏难退缩的不良倾向,敢于担当是干部的基本素质,体现干部的党性觉悟,引导干部

13、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四)树立导向,指导正确作为。我们把树立正确导向作为推动干部“为官有为”的核心要务,着力引导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为树立科学的工作导向,我们提出把全面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五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提出突出选用“四种类型”干部,即突出选用党性强的干部、敢担当的干部、有本事的干部、有实绩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改进作风、崇尚实干。为树立明晰的考评导向,我们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市州、县域考核指标作了较大调整,减少发展速度和规模指标的权重,增加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权重。(五)提高本领,促进善做善为。有本领才能有作为。我们紧密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突出干部履职尽责急需,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使他们不仅“为官有为”,而且“为官善为”,着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行政、联系服务群众和推动振兴发展的本领。(六)严肃问责,督促必须作为。对虽干事但不干净的要处理,对虽干净但不干事的也要问责。强化整改,纠正错误行为。解决“为官不为”,必须标本兼治,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攻克作风顽疾,树立正确的导向和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