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58402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清代内经名物考据成就说略【摘要 】 “考据名物” ,就是诂释、考据事物命名的原因。而内经的名物考据,当指用训诂的方法解释病名,以及考据相关医学称谓的演革与证异。在清代,由于朴学发达,考据工夫精深,不少学者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相当有价值的成果。 【关键词】 内经 名物 考据 清代“考据名物” ,是诂释、考据事物命名的原因,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东汉末刘熙释名是我国第一部名物训诂的专著。运用声训方法解释病名、药名,在中医古注中时有所见。杨上善是为内经进行名物训诂第一人,他采用词义训诂的方法,开创了内经名物考据之先河。至清代,朴学昌明。朴学,又以考据学名之。广义的考据,包括以小学为先导,对字义音训的明

2、辨考证,狭义的考据则专指名物典制之学,考据无疑是清代朴学体系之核心。段玉裁谓;“考核者,学问之全体,学者所以学为人也。 ”(经韵楼集卷八娱亲雅言序 ) 1 从清初方以智、阎若璩,至朴学之中坚戴震、惠栋、焦循等都无不重视考据名物。2王鸣盛有周礼军赋说 、任大椿有深衣释例 ,焦循有群经宫室图 ,这些著作显示了清代朴学名物考据范围之广。就 内经研究而言,名物之辨当指相关医学称谓的沿革与证异。清代,一些学者以其涉猎之广,考据工夫之精,在该领域取得了相当有价值的成果。其研究肇始于明末清初方以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以智崛起崇祯间,考据精核,迥出其上” ,与顾炎武并称为清代小学之开山祖,但顾长于音韵,

3、方长于训诂,所著通雅凡 52 卷,是一部考释百科语词的学术著作,作者在凡例中曰:“此书主于辨当名物,征引以证其义。 ”2由于他在哲学、医学、物理、天文等多方面的修养,使得该书成为研究社会科学文化渊源的重要作品。在书中多处可见对内经语词音义的考据,如通雅 卷十八 身体 :“ 募、俞,胸与背也。 内经曰:治之胆募俞。 注曰:胸腹曰募,背脊曰俞。 汉书西域传 钱面 、 钱幕 ,幕谓背也。 仓公传 爪幕 ,按背穴也。 ”又如:“内经有“祝由” ,徐文长引物原曰:禁咒名越方,汉武信南越,而禁咒方始。 智按:后汉传:赵炳善禁方。 汉书有禁方。古有祝科,至汉通外国而更奇,如西域幻人之类。 ”2此后,其他一部

4、分朴学学者亦取得一定成就,试以俞正燮、沈彤、莫文泉说明之。沈彤与释骨3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 清史稿儒林传记:于乾隆元年“修三礼及一统志 ”,他笃志经学,文风古朴,有果堂集传世。他是朴学吴派代表人物惠栋的后学。沈彤博考甲乙经 、 玉篇等撰释骨 ,以解说内经骨名、形状、位置,他在自序中说:“骨为身之干,其载于内经 、 甲乙经者,以十百数,皆各有其部与其形象。然名之单复分总,散见错出,能辨析而会通者实鲜。 ”3沈氏详考诸说,订正错复,确认骨度和经穴。如他对“角”之考释:“颠之旁,崭然起者曰头角,亦曰角。左曰左角,右曰右角。 经筋篇云:足少阳之筋, 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 。彤按:耳上近

5、巅者,乃头角,非额角也。故额角为头角之讹,则其下所云右角 、 左角者,亦头角也。旧说以左右角为额角 ,误。当耳之后上起者,曰耳上角,曰耳后上角。其前曰耳前角,亦曰角。形曲,故又曰曲角, 曲角 ,经文俱误作曲周 。惟气府论注周作角 ,今从之。 ”他还应用文字知识考证骨名:“通回匝口颊下之骨,曰或骨。骨空论云: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 。王太仆注云:谓大迎穴也。 彤按:说文:或,即域本字。 云或骨者,以其骨在口颊下,象邦域之回匝也。 ”3俞正燮和癸巳类稿 、 癸巳存稿4俞正燮(17751840 年),字理初,安徽黟县人。他是清代嘉庆、道光时代朴学之中流砥柱,他上承其乡先辈江永、戴震诸人,治经精研覃思,并

6、扩大了考据范围,李慈铭云:“理初经说之外,医学、天文,尤所穷究。 ”(越缦堂读书记 ) 4 癸巳类稿 、 癸巳存稿两书,实为其学问之荟粹,其中论证之广,引证之富,考证之精,可见俞氏学问之博大精深。 癸巳存稿卷一对“末疾”进行考释:“素问缪刺论云布于四末 , 管子内业篇云气不通于四末 ,是末疾,四肢缓急也。 ”“案:礼乐记奋末广贲之音,注云:奋末,动使四肢。 ”但是,在古文献中,末疾并非独指四肢缓急,另有“贾逵以末疾为首疾。服虔云:末疾,头眩。案:周逸书 ,武顺解云: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五五二十五,曰元本,则末为首,古人目足曰跟、曰底、曰胝,皆以在下为根柢,故可以首为末

7、,故曰末疾,头眩也。 ”5癸巳类稿卷四至卷六有“持素脉篇” 、 “持素持篇”和“持素证篇”详考。对于内经之脉法,俞氏通过对比扁鹊诊脉法和其他古代脉书, “知三代前书,非如后人医案” ,提出不同见解, “其持法杂比略例,举其凡六条” ,如素问病能论云:“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 ”素问奇病论云:“有癃者,人迎躁盛,太阴脉微细如发,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他考证认为:“古人止五脉。沈紧浮迟躁盛微细,乃评论之名,5归之五脉,大数近于某,则曰颇于某。 ”6卷四对心与心包(心主)之关系,他首先考证认为:古时肓即心主, “说文肓,云心上鬲下也。 左传曰:病在肓之下。 道藏引字千

8、金方 、 白帖疾部 、 容斋三书皆引左传 。 ”认为今左传则作肓之上,膏之下,误。然后提出灵枢经脉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素问脉要精微论:“左外以候心,内以候 中。 ”“则心与心包,自分两候,而中藏经 、 脉经以心、心包同一候,岂明十二经之义者乎?” 6 “素问”之义,向有争议,卷六对此提出新的见解:“素问名义,如素王之素。黄帝以大神灵遍索先师所习著之精光之论,仍复请藏慎传。古人刑名,八索九邱,素、索、邱,皆空也。刑病皆空设之,欲人不犯法,不害性,故曰汤液醪醴,为而不用。 ”6莫文泉和研经言莫文泉,字枚士,浙江归安人,清同治九年举人, 浙江通志稿言

9、其“潜心经术,精声音、训诂之学,于尔雅 、 毛诗多所考证,生平善病,则移其治经之法以治医” 7 。著研经言四卷,陆心源序:“君举于乡,不乐仕进,潜心小学,出其余绪,以治医家言。 ”8该书系莫氏 “解经之作,随成随弃,录其存者,得百余6首”而成,由于其多用文字训诂学的知识来阐释医经,其风格自成一家。全书包含了许多对内经病名或术语的考证,从体例可分为论、说、释、解、辨五类,其中释者,释病、释证、释脉也;解者,解古今未尽、未明之义。卷二 “释代一”对代脉的称谓予以解释:“所以谓之代者,取其变更不常,如四时更代,日月代明,父子代嬗,盛衰代迁之比。 说文:代,更也是也。 ”代脉之含义,一指脉有乍数乍疏之

10、意。如素问宣明五气 “脾脉代” 。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黄者,其脉代” , “盖有数有疏,则气不调匀,如相更代,故曰代,而古因谓不调之脉为代。 史记扁鹊仓公列:“和即经主病,代则络脉有过。”以代对和,则代为不调可知。另指“脉之有止者为代” , “所以引代为于止者,即动以观止则见为数,即止以观动则见为数。 ”8卷二“释疝”曰:“说文疝,腹中痛也。 释名疝,犹诜也,气诜诜上也。然则腹气逆上作痛者疝也。 ”意谓“疝”之本义为腹中有气上逆作痛,不涉前阴,如素问厥疝、 外台石疝均指此。“疝以寒疝为正,如狐疝、 疝诸关前阴者,特以其兼腹痛,故以疝之名名之,其不兼腹痛,则直云阴缩、阴颓而已。 ”8卷三 “

11、鼠瘘解”:灵 、 素等有鼠瘘,旧说乃因食鼠残成瘘者,莫氏纠其谬。认为“鼠当为窜,鼠性善窜,故窜字从鼠” , “瘘之称鼠,亦取窜通经络为义。窜俗作串,瘘与疬双声,故近世疡科7书皆呼疬串。疬串即窜瘘之倒言也。鼠如字读,则与注为声转,瘘与流为声同,故近世疡科书或呼流注。流注即鼠瘘之倒言也。 ”8除以上举例外,书中还有“肠覃解” 、 “伏冲解” 、 “释淋” 、 “释” 、“释证名”等内容,均体现了莫氏从治经家的角度对医经的解读。诚如书前王宝书序所言:“其于著述家之义例,古今名实之异同,文字之舛误,诚汲汲矣。 ”【参考文献】1 段玉裁.经韵楼集(卷八) M. 道光元年七叶衍祥堂刊本.2 方以智. 方以智全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30.3 王洪图.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G.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2326,23262328.4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676.5 俞正燮. 癸巳存稿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51.86 俞正燮. 癸巳类稿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188,140,236.7 王 熠. 详于训诂,言必有据 研经言特色谈J . 中医文 献杂志.2000.(1):7.8 莫枚士. 研经言M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63,64,59,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