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信息和突发.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419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信息和突发.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传染病信息和突发.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传染病信息和突发.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传染病信息和突发.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传染病信息和突发.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信息和突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信息和突发.(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规范及自查管理 主要内容 1、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规范 4、传染病院内自查管理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三、报告数据管理 四、资料保存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传染病相关 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 、培训工作、网络直报卡的审核工作 (三)、医疗机构具体对发现的传染病进 行上报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v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 v责任报告人:医护人员、医学检验

2、人员、卫 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 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 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 (二)、领导小组 设立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公共卫生科、医务科 、检验科及计算机信息等科室负责人及具体 工作人员组成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领导小 组,全面负责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组织、 领导和落实工作。 报告病种 1、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9种。 v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v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 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百日咳

3、、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 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v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 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 染性腹泻、手足口病(11种) v2、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 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 一部署,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 理。 v3、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病按其他类上 报。 填报要求 v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

4、告卡的要 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 和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填报人签名。 v传染病病例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 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v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 医生负责填写。 v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 也应填写报告卡。 v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 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 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 v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 片时,直接以自身账号登陆,“报告单位”也 应该选择该卡片的报告单位。 v疫情暴发现场调查的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 卡,由属地疾控机构的现场

5、调查人员填写 ,并由疾控机构进行报告。 报告时限 1、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v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 、疑似病人以及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 网络报告。 v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 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 进行网络报告。 2、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v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 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 及其它传染病

6、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 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同时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v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 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 (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三、报告数据管理 1、核对 v录入前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 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 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 人查询与核对。 v录入后核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 员每人(包括发的节假日)上网对辖区内的 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 检查。 2、确认 v脊髓灰质炎、全国第一例传染性

7、非典型肺炎,在 国家确认后,由病例报告单位所在的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 v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在省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确认后,由病理报告单位所在的县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 认。 v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经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 息确认。 3、订正 v对疑似病例确诊后,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 断时,或发现因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 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 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病种。 v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 应重新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注明死 亡日期)。

8、 v收到订正报告卡,按照传染病报告规定的 时限修改或订正。 4、补报 v责任单位自查时,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 ,应及时补报。 四、资料保存 一、电子数据的保存 1、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 因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 2、各级疾病预防控机构,应按相应的时间将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 片、统计分析表导出后保存。 v二、纸质资料保存 1、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 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 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 期限5年。 2、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 报告单位,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

9、,登记备 案记录保存5年。 五、考核与评估 v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辖区内的传染 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 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v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 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 行指导和考核。 v各级医疗机构因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传染病网络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v卡片的逻辑错误 v卡片填写不完整 v病例分类错误 v传染病卡片迟报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规范 v卡片编号:系统自动生成,由网络录入人员填写。 v报卡类别:初次、订正报告,要打勾。 v姓名:填写患者真实姓名。 v家长姓名: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

10、姓名。 v出生日期:如出生日期不详的,知道年龄的请先填 写年龄,然后将系统生成的出生年月日填写在纸质 卡上(年龄和出生日期填写要网卡一致)注意年龄 的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或可能造 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 情,国家法定的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 的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影 响公众身体健康的事件。 三、事件的分类 主要涉及部分传染病事件、中毒事件、环境 因素事件、原因不明事件等。 四、相关实例:2008年江南雪 灾 2008年1月我国部 分地区出现入冬以 来最大幅度的降温 和雨雪天气,雪灾 已造成湖南、湖北 、贵州、安

11、徽等10 省区3287万人受灾 ,倒塌房屋31万 间;因灾直接经济 损失623亿元。灾 情发生后,各级政 府纷纷启动应急预 案,全力开展抗灾 救灾工作。 2010年南方旱灾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 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省昆明市 石林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见底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 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 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日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 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5.12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四川汶川、北川, 8级强震猝然袭

12、来 。遇难:69142人 , 失踪:17551人 ,受伤:374065人 , 受灾:4624万人 青海玉树地震 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 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 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 玉树地震 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8人。 公共卫生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9月11日,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 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 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 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石家庄三鹿集团 股份有

13、限公司11日晚则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 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 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同时全国结石婴儿数量剧增,并造成数名婴 儿夭亡。 国内知名奶粉巨人蒙牛、伊利等知名厂家卷入”奶粉门“。 2003年SARS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程序 各科诊室 医务科总值 班 院长、城北疾 控中心 调动 相关科室业务 骨干 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 省卫生厅市政府省疾控中心 v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时限 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2小时内上报至辖区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自查管理 自查的目的 v1、防止传染病漏报、迟报等现象。 v2、规范医院的传染病管

14、理、 v3、加深和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 医院传染病自查制度 v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 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由公共卫生科人员实施。 v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 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v3、公共卫生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到门诊部和住院 部等科室收取、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对出现的问题 及时处理,并在传染病交接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字。 v4、传染疫情管理病领导小组,定期组织院内传染 病漏报、迟报、错报等进行自查,自查必须有记 录,内容包括自查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 的解决措施。同时应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院长, 必要时通报全院。 v疫情管理人

15、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 病漏报、迟报、错报等检查。具体卫生院每周开 展一次自查,卫生院每月至少下村一次,记录必 须有领导签字,医院盖章, v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存在 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医院自己 制定)进行处理。 存在的问题 v问题:1:门诊日志、化验室记录本、传染病 登记本不规范,记录不连续,项目不完整, 登记项目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住址、诊断的病名、发病日期、就诊 日期、初复诊、)等九项。14岁以下儿童要 填写家长姓名,住址要详细到门牌号,联系 方式必须填写。 v问题2:自查只注重形式,没有认真落实, 检查督导时仍有漏报,院内自查没有领导 签字和单位盖章;村级没有村医签字。 v问题3:没有传染病交接记录,或者交接记录 本不规范,项目不全。 v问题4:部分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以“ 麻烦”为由,瞒报病例,没有尽到医生应尽 的职责,这也是许多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 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如果造成传染病暴发 、流行,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责任。 希望各个医院加大传染病的培训力度,提 高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