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设计理论与通用技术,主讲人:曾庆伟副研究员、博士后 Email:zqw8586@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一、项目学的背景 二、 高中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引入项目学习理论及设计 什么是项目及项目学习 三、项目学习的类型 四、项目学习有哪些特点 五、项目学习的构成要素 六、项目学习的目标 七、项目学习的类型 八、项目学习的原则 九、高中通用技术中的项目设计举要,一、项目学的背景,“项目学习”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并逐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改进 在农业和大工业时代,一般学习的目的仅仅限于文化知识的吸收,而书本和教师传授是最便捷的方式传统的学习一般是将要学的知识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制取出来,学习者所面对的问题被人为地删除了许多复杂因素,变得单纯而抽象,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其优点让学习者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其缺点割裂了现实生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习者全面地了解知识的生活原型,一旦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强调创造性和灵活性因此,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只是继承,更在于创造更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知识创造财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项目学习正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是从多个层面促进人发展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项目学习的发展 当今电脑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迅速发展,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捷,知识量猛增,仅仅靠书本知识的学习难以完全把握相关知识的前沿为此,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项目,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在更高层次上整合,使所有学科更贴近生活和现实问题因此,采取综合性的、研究性的项目学习也是必要的四)时代对人才要求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 我国(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项目学习为学生发展自身提供了良好平台二、项目学习理论价值和意义,(一)能够为同学们提供探寻各自的兴趣和问题以及就如何找出答案、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机会 (二)突破了学科间的限制,实现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学生们在一个真实的项目研究工程中运用和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而不是用单一的学科知识或是在一个假设的环境中学习。
(三)通过建立与课堂以外生活的联系,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学到的许多技能是今天就业所需要的,包括与他人协作、作出严谨的决策、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在课堂中,“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能够使同学们围绕已完成的作品、计划、草稿、样品等相互交流、讨论正在进行的学习 (五)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项目学习能促使师生与广大的社区进行联系,同学们的作品—包括学习过程的文献资料以及学生的最终作品都能够与老师、家长以及商业团体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制作的作品可以提供给商家在市面上销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三、通用技术为何要引进项目学习,(一)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决定 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创造课程、科学与人文融合课程 (二)通用技术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 、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三)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追求决定 社会适应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沟通、改变学习方式四、什么是项目和项目学习,(一)项目的内涵 项目一般是指在特定时间内 ,为了实现与显示相关联的特定目标,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任务 , 以便群体间可以相互合作, 并有效组织和利用相关资源, 从而创造出特定产品或提供服务,包括物质产品 、 创意 、 简报 、发明或建议等多种形式。
例如 , 绿色食品项目 、桥梁设计项目、双人车设计项目、 美食节项目 、 校园网建设项目、建筑项目等二)项目学习的含义,一 般指学习者把项目及项目管理的理念应用于学习中, 从现实社会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 , 让学习者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通过调查 、 观察、 探究、 交流、 展示、 分享等方式, 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并借助多种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我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基于项目 的 学 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 , 简 称 PBL)五、项目学习的特点,1、项目具有真实性项目学习要求同学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同学们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同学们在项目的完成中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使得学习更接近真实世界 2、有一个驱动(引发)性的问题本问题是用来组织和激发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则是有意义的基于项目学习的主体 3、方式多样化项目学习支持同学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样的内 容,比如,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等鼓励同学们使用课本以外的资源 4、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而且学生之间要就作品制作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在交流和讨论中得出结论和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5、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激发性的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因现实生活的问题是多种学科交叉作用的结果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和学习,单纯地依靠哪一门学科知识则无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6、项目具有独立性项目确立、实施、结束和结果评估等阶段构成是相对独立的 7、提升各种能力项目实施不仅是丰富了学生将来做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能就是同学们将来所要做的事情本身即,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六、项目学习的理论视野,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蕴含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情境教学等理论,(一)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学习观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基本观点: 知识信息不是教师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指即学习者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己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原则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或确认某一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 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务; 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以反映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在学习发生后,学习者必须在这一环境中活动; 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顺利展开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实质上就是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与同学广泛交流,不断地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20世纪初期美国实用哲学大师、教育家他针对“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强制性的纪律和教师的权威作用”的传统教育,在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C·S “ Peirce ) ,詹姆斯(W ” James)等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阐述了其教育思想体系概括地说,这种理论体系可称作为新的“三中心论”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 以经验为中心 他认为,“知识不是由读书或人解疑而得来的结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1928年,他又写了《经验与教育》一书,:“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以儿童为中心 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的兴趣、忽视儿童的僻要的做法,主张教育应以儿童(或者说受教育者)为起点教育的重心应由教师转向学生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细心的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以活动为中心 他认为,崇尚书本的弊端是没有给儿童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只提供了被动学习的条件——死记硬背他又“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求学问,即“做中学”的主张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经验”,“学生”和“活动”这三个中心基于项目的学习基本上也是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通过制作作品来完成知识的学习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针对传统教学的“仓库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了发现学习理论。
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他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他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布鲁纳设计如下发现学习的程序. 1、问题: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一般的原理,学生的任务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弄不清的问题或疑难 2、创设问题情境:情境中的问题既适合学生己有的知识能力,又需经一番努力才能够解决,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心向 3、假设: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资料,对问题各种可能性 4、检验建设,得出结论: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反复的求证、讨论、寻求答案 项目的学习(PBL)不是采用接受式的学习,而是采用发现式的学习在学习的开端,学生就问题解决形成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各种探究活动以及所收集来的资料对所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七、项目学习的构成要素,项目构成的六要素 目标:项目中要完成的任务 角色:学生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 对象:在项目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所服 务的个体或群体 情景:项目实施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