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7280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张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桂林山水甲天下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提供者:张睿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4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顺序分为三大版块。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以一“甲”字高度概括桂林山水的奇丽为天下之最;第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先描绘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再展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风姿;第

2、4自然段则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结,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概括全文,呼应开头。全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进行阅读的典型例子;而其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特别是抓住桂林山水鲜明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是学生读中学写的最佳范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掌握课本“漓、瑕、峦”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玩赏、波澜壮阔、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7个词语;能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桂林山水的基本特点;能带着喜爱之情朗读与背诵课文。2、能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3、,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能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处理相关信息。情感与审美:1、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自豪感;2、能注意从观察生活中发现美,逐步形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过程与方法:1、 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需要加强感悟和积累,提高表 达运用的能力,达到能把自己喜爱的美好事物、想要表达的意思感情清楚地表达出来;也需要教师

4、的引导,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六、教学过程教师

5、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同学们,大家课前上网收集了有关桂林自然景观的资料。桂林的哪处风景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桌交流资料;代表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资料。通过展示,检查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从网上收集、整理、加工与文本有关信息的能力。我们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真实的桂林山水的。边听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桂林山水)听课文朗读录音;看桂林山水录像片段;思考问题设计。创设良好的视听情境,营造欣赏课文的轻松氛围,激发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老师读的正确吗?请大家都来当评委。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生听师读,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生字词,提高学习

6、效果,使得学生乐学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 一”什么意思?同桌交流;学生发言。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课文是如何围绕着“桂林山水甲天下”描写漓江的水与桂林的山,把每个自然段的大概意思写出来。(明确归纳段意的要求:全面、简洁、准确)生写段意;同桌交换学习,全班汇报。理清文脉,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先总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写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 山“奇、秀、险”,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括。按“总-分-总”的方法来写。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文脉更清晰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 “甲天下”?(板书:静、清、绿)品读课

7、文第二自然段;生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文本内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请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师小结:一是比较法,二是从感觉、视觉等方面,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学生汇报交流。视听对比、生动直接,学生能很快理解漓江水更美“甲天下”。作者把漓江水写得如此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请同学们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范读;引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个人汇报读(评比)、小组挑战读、集体齐读。形式多样的朗读,在品味语言、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生成学生的个人感悟。这么美的水,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把它背下来吧! (示范背诵)以上为第一课时,以下为第二课时。生练背;同桌互背。教师的示范作用

8、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经典文段的背诵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问题设计。自学第四自然段;汇报小组方式,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地学习;从扶到放,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自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对桂林山水总的感觉是什么?你的感觉又有什么?画出作者感觉最佳的句子。通过对桂林山水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生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自由描绘: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生同桌交流后发言对全文的总结,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总结写作方法。总-分-总的写法;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

9、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如果你置身于桂林山水,请说一句心中最想说的话。生同桌交流后说感受。拉近学生与文本 的距离。请同学们用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感情,把2、3自然段齐声朗读。学生朗读2、3自然段。学生感情升华请同学们运用第2、3自然段的写法完成下列小练笔:黄山的 播放黄山的风景录像。生写片段学生写片段,让学生进入写作情境。请同学们上传作品,大家一起分享;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上传作品;生交流;同桌交流后自评;互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流中碰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展现。布置作业:1.喜爱书法的同学,把赞美桂林山水的话语写在课本插图上,题词,签名;2.喜欢讲故事的同学,选择

10、插图上的一个景点,说给家人听,练练怎样做导游;3.喜欢写作的同学,给桂林山水设计旅游广告词;4.喜欢阅读的同学,上网收集祖国名胜风景的小文章阅读。学生浏览作业超市,跃跃欲试。课后自主合作交流作业和学习心得、感受。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设计问题,即拓展延伸,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跃跃欲试。七、教学评价设计1、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2、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

11、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3、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4、让生说中体会美,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5、启发想象,创造美。学生写片段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

12、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八、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舟行碧波上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人在画中游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突怪石嶙峋九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家陈淼先生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结合多种写作方法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语言诗化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赏析,了解桂林山水美的特点,并学习作者为了突出山水美所采用的多种写作手法,同时感受这座桂花飘香的城市山水相依、和谐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学生全情融入课文描述的美景中,必将心旷神怡,从而感悟到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