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t****j 文档编号:593879688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文阅读训练(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岑 参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注】潘子,指潘岳。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景物描写入手,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 B.颔联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C.尾联在前三联写景状物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认同。D.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近于田园诗,与作者为人熟知的边塞诗风

2、差别较大。15.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开龙门八节石滩(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注】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

3、,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 15.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4、15题。寻 春苏 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题为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酽:yn,(汁液)浓;味厚。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B.颔联

5、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C.“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D.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15.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野泊对月有感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

6、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杓柄。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诗歌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B.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D.颈联形象地写出酒化客泪及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

7、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16.方回在诗集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沉累:指屈原。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此景使

8、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的意思。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漫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15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6分) 六、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范

9、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刬,chn。刬地:依旧,还是。南徐:今江苏填江。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东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D.“鸣橹”指划船摇格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15本词

10、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6分)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二)答案一、15. (3分)C(“直抒胸臆”不当)16. (6分)情趣高雅。“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描写出陶处士居所的优美环境,衬托出主人的雅趣和闲情;闲适洒脱。“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写出陶处士服药养生、持杆垂钓的自得其乐的生活情形;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与“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相对比,写出他远离尘嚣的安宁心境。二、14D “唯一来源”错,第六句表明,工程资金还有一部分是作者的“家财”。15【参考答案】“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写出了作者晚年对成功治理八节滩心中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欣慰。尾联里,作

11、者希望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或作者因生前做了好事,想象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写出了诗人开凿险滩后内心的悠然自得(或欣喜)表达了诗人晚年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或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三、14.D(“邀请京城的朋友”不准确,这里是与“野老”相约。)15.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3分)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3分)四、15.C(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16.忠:诗人为逃避战乱而“野泊”,只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近消息”,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愤:愤

12、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愤“群盗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人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虽欲问消息而无由。(每点3分,大致意思符合即可)五、14.D题解:“想象漫山遍野的杜若花”错,漫山遍野的杜若花是实景,并非想象。15.幻海沉浮,漂泊倦怠。词人自称“湖海倦游客”,“倦”字暗示出仕途不得意的疲惫。评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系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希望明君发现并重用自己的心声。(答对一点2分)六、18D(D项,“为君愁绝听鸣橹”描写的对象是作者,而非朋友,这句话描写了作者送行时听着朋友乘坐的小船摇橹声音越来越小,心生惆怅,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前途未卜的担忧,“绝”写出的是作者的无限深情。)19相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写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不同:本词设想友人回望却有乱山遮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