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第五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226745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学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土地资源学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土地资源学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土地资源学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土地资源学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学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学第五章(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资源学第五章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土土地地评评价价的的特特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土地税收土地税收土土地地评评价价的的作作用用土地交易土地交易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土地管理估

2、计土地利用和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经营好坏服务服务土土地地评评价价的的分分类类评价目的的不同评价目的的不同评价成果评价成果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定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根据土地评价目的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分多目的(综合)和,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土地评价的分类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目的(单项)评价,如多目的(综合)单目的(单项)评价,如1 1:100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和适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和

3、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 按评价对象的不同按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不同分按评价的时间不同分,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良之后在将来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

4、适宜性。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土地评价的分类土地评价的分类5.1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续)土地资源评价概述(续)多目的(综合)多目的(综合)评价目的的不同评价目的的不同评价目的的不同评价目的的不同土土地地评评价价的的分分类类多目的(综合)多目的(综合)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n n土地评价的类型土地评价的类型土地评价的类型土地评价的类型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土地评

5、价土地评价的实质的实质研究目标研究目标 土地质量土地质量( (如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如气候、地形、土地、水文、社会经济因素等社会经济因素等) )和土地用途和土地用途( (包括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各种土地利用方式) )是分析各种可能被考虑的土地用途在一定区域内的是分析各种可能被考虑的土地用途在一定区域内的适宜性程度,包括当前适宜性和潜在适宜性、适宜性程度,包括当前适宜性和潜在适宜性、生态适宜性、经济适宜性利社会适宜性生态适宜性、经济适宜性利社会适宜性。多多样样性性原原理理相相对对性性原原理理可可比比性性原原理理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综综合合性性原原理理系系统统分分析析原原理理限

6、限制制性性原原理理 多样性原理多样性原理 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质量好坏程度的反映,因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质量好坏程度的反映,因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比性原理可比性原理

7、 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被被被 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索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索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索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索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

8、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索影响的统一体。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索影响的统一体。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索影响的统一体。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索影响的统一

9、体。 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因此,在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的要求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的方法。的方法。的方法。综合性原理综合性原理 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质上就是土地用途的限制不同。所谓限制性,是指土地质量不质上就是土地用

10、途的限制不同。所谓限制性,是指土地质量不能满足土地用途要求的程度,如某种作物在某个生育期需要速能满足土地用途要求的程度,如某种作物在某个生育期需要速效磷达到效磷达到 30ppm 30ppm,而实际土壤中,而实际土壤中l 0ppml 0ppm,那么由于速效磷含量,那么由于速效磷含量太少吸收不到充足的磷太少吸收不到充足的磷限制性原理限制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系统分析原理系统分析原理 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的

11、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应

12、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出与投入之比。出与投入之比。出与投入之比。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不同评价地区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不同评价地区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

13、大差异。为了不同评价地区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不同评价地区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内质量最好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理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理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理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理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

14、致,同一等级的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同一等级的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同一等级的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同一等级的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土地评价的原则土地评价的原则 刘黎明(刘黎明(19941994)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地类别在可继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土地

15、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地类别在可继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较需要多学科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研究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适宜性是指持续的利用而言适宜性是指持续的利用而言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 陈百明(陈百明(19961996)土地评价的原则土地评价的原则综综合合性性原原则则差差异异性性原原则则限限制制性性原原则则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价层次:评价层次:评价单元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

16、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度用于制图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度用于制图的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实践来看,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方式:方式: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评价价单单元元的的选选择择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单元,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单元,以土壤以土壤地貌地貌植被植被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作为划分依据;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土

17、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土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是土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壤分类体系。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评价单元;评价单元;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价程序评价程序无论什么评价,其评价程序基本一致,无论什么评价,其评价

18、程序基本一致,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大体可分三个阶段:野野外外调调查查与与制制图图室室内内准准备备室室内内成成果果整整理理v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如如FAOFAO提出的两(三)阶段法,多采用两阶段法。提出的两(三)阶段法,多采用两阶段法。 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从事土地的定性(质量)评价,第二阶段进行 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土地的社会经济分析. .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其作用仅限于核实土地利用种类是否恰当。该法通 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常为概略的规划目的而进行的资源调查和 生物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生物

19、生产潜力评价的研究。 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 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 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土地评价的两阶段法和平行法土地评价的两阶段法和平行法n n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

20、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4 4)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项目 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 核心,也是土地评核心,也是土地评核心,也是土地评核心,也是土地评价依据在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过程,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一般价依据在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过程,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一般价依据在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过程,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一般价依据在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过程,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一般需注意以下问题:需注意以下问题:需注意以下

21、问题:需注意以下问题: 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作为评素作为评素作为评素作为评 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条件、排水性能等;改良条件、排水性能等;改良条件、排水性能等;改良条件、排水性能等; 要选择那些符

22、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目。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目。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目。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目。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 评价指标中的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评价指标中的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评价指标中的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评价指标中的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使

23、之相互吻合。使之相互吻合。使之相互吻合。使之相互吻合。2525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2525临界值临界值临界值临界值。 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各项评价项目的指标分级应与土地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分级大体一致,如地下水埋深、潜育层深度等。如地下水埋深、潜育层深度等。如地下水埋深、潜育层深度等。如地下水埋深、潜育层深度等。n n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

24、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于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于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于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目前常用的评价项目主要由于土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要素构成(见下表)。素构成(见下表)。素构成(见下表)。素构成(见下表)。因因因因素素素素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项目气气气气候候候候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日照时数、湿润度、年均温、10101010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积温、无霜期、灾害

25、性天气影积温、无霜期、灾害性天气影响。响。响。响。地地地地形形形形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地貌类型、基岩裸露状况、海拔、坡度、坡位、侵蚀度等。土土土土壤壤壤壤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母质、质地、结构、田间持水量、土体构型、土层厚度、障碍层厚度与深度、度与深度、度与深度、度与深度、OMOMOMOM、pHpHpHpH、C

26、ECCECCECCEC、养分、含盐量等。、养分、含盐量等。、养分、含盐量等。、养分、含盐量等。植植植植被被被被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植被类型、覆盖度、天然产草量、载畜量等。水水水水文文文文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地下水位、排水能力、灌溉水保证率、渠系配套状况、潜育层深度等。等。等。等。n n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5 5)分级系统)分

27、级系统)分级系统)分级系统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价系统有:评价系统有:评价系统有:评价系统有: 美国美国美国美国“ “土地潜力分类土地潜力分类土地潜力分类土地潜力分类” ”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序列;力单元三级序列;力单元三级序列;力单元三级序列; FAO“FAO“土地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

28、性分类土地适宜性分类” ”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级序列;四级序列;四级序列;四级序列; 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

29、、适宜性类别二级序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列;列;列; 中国中国中国中国1 1:100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评评 价价 方方 法法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是指通过试验

30、了解土地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程度程度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质量。质量。间接法间接法直接法直接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该法以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该法以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量优劣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或适量优劣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或适宜性与适宜程度,潜力高低等),也即根宜性与适宜程度,潜力高低等),也即根据各类土地在生产实践上的相似性与差别,据

31、各类土地在生产实践上的相似性与差别,对土地类型再次进行组合、分类和排队,对土地类型再次进行组合、分类和排队,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或结论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或结论归类法归类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根据各要素性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根据各要素性质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工资,以对作物的适宜性程度质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工资,以对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对各项指数进行算术得出总数,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对各项指数进行算术得出总数,按指数出土地等级。按指数出土地等级。 迄今计量方法的应用主要在于选择评价因素确迄今计量方法的应用主要在于选择评价因素确 定其权值及

32、对单项评价进行综合。定其权值及对单项评价进行综合。数值法数值法n n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以往选取评价因素大多基于经验判断,并将诸因素以等权处理。宋延以往选取评价因素大多基于经验判断,并将诸因素以等权处理。宋延以往选取评价因素大多基于经验判断,并将诸因素以等权处理。宋延以往选取评价因素大多基于经验判断,并将诸因素以等权处理。宋延洲在河南禹县也据经验判断选择评价因素,但赋予各因素以等差指数,为土洲在河南禹县也据经验判断选择评价因素,但赋予各因素以等差指数,为土洲在河南禹县也据经验判断选择评价因素,但赋予各因素以等差指数,为土洲在河南禹县也据经验判断选择评价因素,但赋予各因素以等差

33、指数,为土地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地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地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地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张妙玲等在江苏宜兴通过张妙玲等在江苏宜兴通过张妙玲等在江苏宜兴通过张妙玲等在江苏宜兴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筛选评价因素,并确定其筛选评价因素,并确定其筛选评价因素,并确定其筛选评价因素,并确定其权值。但权值。但权值。但权值。但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比较适于研究成线性分布的现象,尤其是要求足够数量比较适于研究成线性分布的现象,尤其是要求足够数量比较适于研究成线性分布的现象,尤其是

34、要求足够数量比较适于研究成线性分布的现象,尤其是要求足够数量代表性好的样本。正是这些,使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广泛和可靠应用受代表性好的样本。正是这些,使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广泛和可靠应用受代表性好的样本。正是这些,使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广泛和可靠应用受代表性好的样本。正是这些,使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广泛和可靠应用受到了限制。到了限制。到了限制。到了限制。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 ( (保继刚,保继刚,保继刚,保继刚,1988)1988)1988)1988)、因素成对比较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因素成对比较法( ( ( (陈百明,陈百明,陈百明,陈百明,19

35、87)1987)1987)1987)等在等在等在等在评价因素选择和权值确定上也进行过尝试和探讨。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评价因素选择和权值确定上也进行过尝试和探讨。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评价因素选择和权值确定上也进行过尝试和探讨。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评价因素选择和权值确定上也进行过尝试和探讨。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做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评价。 另一种方法

36、是另一种方法是另一种方法是另一种方法是“极限条件法极限条件法极限条件法极限条件法”,如黑龙江省的土地评价,北京丰台,如黑龙江省的土地评价,北京丰台,如黑龙江省的土地评价,北京丰台,如黑龙江省的土地评价,北京丰台区的土地评价区的土地评价区的土地评价区的土地评价( ( ( (申元村,申元村,申元村,申元村,l987)l987)l987)l987)及福建沙县的土地评价及福建沙县的土地评价及福建沙县的土地评价及福建沙县的土地评价”。实践证明,非等权。实践证明,非等权。实践证明,非等权。实践证明,非等权累加指数法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故在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中得到了越来越累加指数法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故在近

37、年我国的土地评价中得到了越来越累加指数法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故在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中得到了越来越累加指数法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故在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广泛的应用。广泛的应用。广泛的应用。n n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鉴于土地评价因素与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鉴于土地评价因素与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鉴于土地评价因素与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鉴于土地评价因素与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模糊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我国晚近的土地评价中已开在我国晚近的土地评价中已开在我国

38、晚近的土地评价中已开在我国晚近的土地评价中已开始被采用。其研究始于昌纬在河南目县山区的土地评价,通始被采用。其研究始于昌纬在河南目县山区的土地评价,通始被采用。其研究始于昌纬在河南目县山区的土地评价,通始被采用。其研究始于昌纬在河南目县山区的土地评价,通过计算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并结合权数分配得到各评价单元的过计算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并结合权数分配得到各评价单元的过计算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并结合权数分配得到各评价单元的过计算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并结合权数分配得到各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质量指数质量指数质量指数”,据其综合评定土地级别。,据其综合评定土地级别。,据其综合评定土地级别。,据其综合评定土地级别。 王县

39、生王县生王县生王县生的北方草场土地评价,刘闯在辽宁瓦房店市的的北方草场土地评价,刘闯在辽宁瓦房店市的的北方草场土地评价,刘闯在辽宁瓦房店市的的北方草场土地评价,刘闯在辽宁瓦房店市的耕地质量评价及许学工在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评价也都采用了耕地质量评价及许学工在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评价也都采用了耕地质量评价及许学工在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评价也都采用了耕地质量评价及许学工在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评价也都采用了类似方法。类似方法。类似方法。类似方法。 此外,此外,此外,此外,杨艳生、赵锐等、董黎明杨艳生、赵锐等、董黎明杨艳生、赵锐等、董黎明杨艳生、赵锐等、董黎明等,也就模糊数学用于等,也就模糊数学用于等,也就模糊数学用

40、于等,也就模糊数学用于土地评价进行了有益探讨。土地评价进行了有益探讨。土地评价进行了有益探讨。土地评价进行了有益探讨。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综合化精确化、精确化、土地评价土地评价专家系统专家系统。1 12 23 34 4 定量化定量化(2 2)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目标的确定(1 1)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 商讨的内容:商讨的内容: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论据;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论据;评评价地区范围与界线;价地区范围与界线;可能考虑的土地利用种类;可能考虑的土地利用种类;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评价要求进行的调查深度和比例尺;评价要求进行

41、的调查深度和比例尺;对评价最终成果的要求;对评价最终成果的要求;评价过程中工作阶段的评价过程中工作阶段的划分划分v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础数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3 3 3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生物资源

42、、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投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 n n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例尺、划分工作阶段。例尺、划分工作阶段。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n n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

43、和确定、土地用途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确定土地用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确定土地用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确定土地用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确定土地

44、用途的要求。途的要求。途的要求。途的要求。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土地评价结果汇报土地评价结果汇报土土地地评评价价图图土土地地评评价价报报告告土土地地评评价价的的目目的的土土地地评评价价的的过过程程和和方方法法土土地地评评价价的的结结论论 比比例例尺尺图图面面设设计计制制图图综综合合n n土地自然适应性土地自然适应性土地自然适应性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

45、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土土地地自自然然适适应应性性的的分分类类方方法法根据不同用途根据不同用途根据作物或土地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宜农宜农宜林宜林宜牧宜牧宜渔业宜渔业宜灌溉宜灌溉适宜适宜较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不适宜n n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46、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 比配比配比配比配: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适宜性

47、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比配的过程比配的过程依依 据据土地性状的土地性状的分析比较分析比较得出得出提提出出新的土地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利用方式土地利土地利用要求用要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适方式的适宜性等级宜性等级n n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 比配的方法:最小因子法,即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比配的方法:最小因子法,即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比配的方法:最小因子法,即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比配的方法:最小因子法,即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具体要求是:具体要求是:具体要求是:具体要求是: 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

48、宜性等级(见表);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见表);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见表);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见表);适宜适宜适宜适宜性等性等性等性等级级级级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评价因子有效土有效土有效土有效土层层层层耕层质耕层质耕层质耕层质地地地地盐渍化盐渍化盐渍化盐渍化程度程度程度程度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程度程度程度程度OMOMOMOM(% % % %)pHpHpHpH距障碍层距障碍层距障碍层距障碍层深度深度深度深度(cm)(cm)(cm)(cm)S1S1S1S1100100100100壤土壤土壤土壤土无无无无无无无无2.02.02.02.06.5-7.56.

49、5-7.56.5-7.56.5-7.560606060S2S2S2S260-10060-10060-10060-100粘土粘土粘土粘土轻度轻度轻度轻度微微微微2.0-0.52.0-0.52.0-0.52.0-0.57.5-8.07.5-8.07.5-8.07.5-8.05.5-6.55.5-6.55.5-6.55.5-6.530-6030-6030-6030-60S3S3S3S330-6030-6030-6030-60沙土沙土沙土沙土中度中度中度中度中中中中0.50.50.50.58.0-9.08.0-9.08.0-9.08.0-9.020-3020-3020-3020-30N1N1N1N12

50、0-3020-3020-3020-30砾石土砾石土砾石土砾石土重度重度重度重度重重重重9.0-9.49.0-9.49.0-9.49.0-9.420202020N2N2N2N2202020209.49.49.49.4n n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 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适宜性等级。适宜性等级。适宜性等级。 对评价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对评价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对评价的评价

51、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对评价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适宜性适宜性适宜性适宜性等级等级等级等级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评价因子有效土有效土有效土有效土层层层层耕层耕层耕层耕层质地质地质地质地盐渍盐渍盐渍盐渍化程化程化程化程度度度度土壤土壤土壤土壤污染污染污染污染程度程度程度程度OMOMOMOM(% % % %)pHpHpHpH距障碍距障碍距障碍距障碍层深度层深度层深度层深度(cm)(cm)(cm)(cm)U1U1U1U11101101

52、10110壤土壤土壤土壤土无无无无无无无无2.32.32.32.37.7.7.7.0 0 0 070707070U2U2U2U270707070壤土壤土壤土壤土中度中度中度中度微微微微2.02.02.02.08.8.8.8.0 0 0 070707070n n对土地自然适应性评价的评述对土地自然适应性评价的评述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1 1 1 1)评价结果应用广泛;)评价结果应用广泛;)评价结果应用广泛;)评价结果应用广泛;(2 2 2 2)方法简便易行;)方法简便易行;)方法简便易行;)方法简便易行;(3 3 3 3)适当考虑社会经济因素;)适当考虑社会经济因素;)适当考虑社会经济因素;)适

53、当考虑社会经济因素;(4 4 4 4)适用于任何比例尺的评价。)适用于任何比例尺的评价。)适用于任何比例尺的评价。)适用于任何比例尺的评价。适宜性适宜性适宜性适宜性等级等级等级等级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评价因子有效有效有效有效土层土层土层土层耕层质耕层质耕层质耕层质地地地地盐渍化盐渍化盐渍化盐渍化程度程度程度程度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程度程度程度程度OMOMOMOM(% % % %)pHpHpHpH距障碍层距障碍层距障碍层距障碍层深度深度深度深度(cm)(cm)(cm)(cm)U1U1U1U1110110110110壤土壤土壤土壤土无无无无无无无无2.32.32.32.37.07.

54、07.07.070707070U2U2U2U270707070壤土壤土壤土壤土中度中度中度中度微微微微2.02.02.02.08.08.08.08.070707070 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其方法有定性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其方法有定性(按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按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 性因素性因素的强弱程度排序,进行分级和定量(多用数学模型,如莫的强弱程度排序,进行分级和定量(多用数学模型,如莫斯模型、斯模型、 GOSSYM ) GOS

55、SYM ) 两类。两类。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 该方法以加拿大生态土地分类单位的生态该方法以加拿大生态土地分类单位的生态该方法以加拿大生态土地分类单位的生态该方法以加拿大生态土地分类单位的生态区作为评价单元,先从实际蒸发与第一性生产区作为评价单元,先从实际蒸发与第一性生产区作为评价单元,先从实际蒸发与第一性生产区作为评价单元,先从实际蒸发与第一性生产力的关系方程中得出各主要区域的潜在净第一力的关系方程中得出各主要区域的潜在净第一力的关系方程中得出各主要区域的潜在净第一力的关系方程中得出各主要区域的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然后根据土壤特性求出土壤潜力,性生产力,然后根据土壤特性求出土壤潜力,性生产

56、力,然后根据土壤特性求出土壤潜力,性生产力,然后根据土壤特性求出土壤潜力,交对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修正。步骤如下:交对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修正。步骤如下:交对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修正。步骤如下:交对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修正。步骤如下:高高 斯斯 模模 型型n n莫斯模型莫斯模型莫斯模型莫斯模型(1 1 1 1)计算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光能生产潜力计算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光能生产潜力计算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光能生产潜力计算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光能生产潜力) NPP=30001-eNPP=30001-eNPP=30001-eNPP=30001-e-0.0009695-0.0009695-0.0009695-0.0

57、009695(E-20E-20E-20E-20) NPP NPP NPP NPP(g/mg/mg/mg/m2 2 2 2/y/y/y/y) E E E E为年实际蒸散量(为年实际蒸散量(为年实际蒸散量(为年实际蒸散量(mmmmmmmm)。)。)。)。(2 2 2 2)生态区的平均土壤特性指数()生态区的平均土壤特性指数()生态区的平均土壤特性指数()生态区的平均土壤特性指数(PIPIPIPI) PI=PI=PI=PI=(AAAAi i i iV V V Vi i i i)/100/100/100/100 n n n n为土壤类型数;为土壤类型数;为土壤类型数;为土壤类型数; A A A Ai

58、i i i为为为为i i i i类土壤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类土壤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类土壤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类土壤所占面积的百分比;V V V Vi i i i为为为为i i i i类土壤等类土壤等类土壤等类土壤等级值;级值;级值;级值;i=1i=1i=1i=1,2 2 2 2,nnnn。(3 3 3 3)平均潜在第一性生产力)平均潜在第一性生产力)平均潜在第一性生产力)平均潜在第一性生产力ANPPANPPANPPANPP(g/mg/mg/mg/m2 2 2 2/y/y/y/y) ANPP=ANPP=ANPP=ANPP=(AAAA* * * *j j j jV V V V* * * *j j j

59、j)/100/100/100/100 m m m m为生态区内为生态区内为生态区内为生态区内NPPNPPNPPNPP值的等级个数;值的等级个数;值的等级个数;值的等级个数; A A A A* * * *j j j j为每一个为每一个为每一个为每一个NPPNPPNPPNPP值等级所包含面积值等级所包含面积值等级所包含面积值等级所包含面积占生态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占生态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占生态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占生态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V V V V* * * *j j j j为每一个为每一个为每一个为每一个NPPNPPNPPNPP值等级的中间值;值等级的中间值;值等级的中间值;值等级的中间值;j=

60、1j=1j=1j=1,2 2 2 2,mmmm。(4 4 4 4)修正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修正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修正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修正潜在净第一性生产力 ANPPANPPANPPANPP* * * *= ANPPPI= ANPPPI= ANPPPI= ANPPPI5.4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续)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续)GOSSYM模型模型气候气候土壤土壤化学药剂化学药剂光合呼吸光合呼吸生长生长脱落脱落六个六个 子模型子模型 它是一个表达植物根际土壤水分和氮素与植株体内碳和它是一个表达植物根际土壤水分和氮素与植株体内碳和氮的物质平衡的模型,包括了水分平衡、氮素平衡、碳平衡、氮的物质平

61、衡的模型,包括了水分平衡、氮素平衡、碳平衡、光合产物的形成与分配、植株的形态建成等。光合产物的形成与分配、植株的形态建成等。vGOSSYM模型模型5.4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续)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续) u GOSSYM模型模型可以模拟棉花对外界可以模拟棉花对外界条件的反应,如逐日条件的反应,如逐日的太阳辐射、最高与的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风速、降最低气温、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以及水等气象条件,以及种植密度、行距、耕种植密度、行距、耕作措施、施氮肥和灌作措施、施氮肥和灌溉等农艺措施。包括溉等农艺措施。包括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GOSSYM模模型型输入输入输出输出植株总

62、况、胁迫因植株总况、胁迫因子、水分和蒸发、子、水分和蒸发、干物重、动态变化干物重、动态变化曲线图、剖面图、曲线图、剖面图、植株图植株图逐日气象资料、土逐日气象资料、土壤特性资料、土壤壤特性资料、土壤肥力资料、农艺资肥力资料、农艺资料、其他资料料、其他资料5.5 土宜评价土宜评价n n 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宜性一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宜性一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考虑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土宜考虑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些品质性状,或一个地区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些品质性状,或一个地区的土地条件对某些

63、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 土宜的概念土宜的概念5.5 土宜评价(续)土宜评价(续) 土宜评价土宜评价 在土宜调查的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的过程。 土宜评价土宜评价生产力生产力产品的产品的品质品质自然适自然适宜性宜性5.5 土宜评价(续)土宜

64、评价(续) 土宜调查土宜调查 它是土宜评价的基础,它它是土宜评价的基础,它针对某些土宜而进行的详细土针对某些土宜而进行的详细土地调查。地调查。作物种类作物种类作物品质作物品质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土宜调查土宜调查 土宜要求与土地性状比土宜要求与土地性状比配配 土宜评价结果表达或分土宜评价结果表达或分类方法类方法5.6 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几个相关概念v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v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65、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v土地经济分级:土地经济分级: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生产力(产值)的大小,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生产力(产值)的大小,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城镇土地、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如城镇土地、农用地的分等定级。5.6 土地经济评价(续)土地经济评价(续)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对城镇土地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综合

66、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等上,划分土地等级,它揭示了城级,它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异规律。图图1 1 城镇土地分等的程序城镇土地分等的程序 建立因素因子体系建立因素因子体系 确定各因子的相应权重确定各因子的相应权重 初步划分城镇土地等初步划分城镇土地等 对城镇土地等进行调整并定案对城镇土地等进行调整并定案编制成果图、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编制成果图、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分析并建立评价标准分析并建立评价标准5.6 土地经济评价(续)土地经济评价(续) 对城镇土地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动中的地位作

67、用综合分析的基础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等上,划分土地等级,它揭示了城级,它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异规律。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图图2 2 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 建立因素体系建立因素体系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计算指标值和作用分并制表计算指标值和作用分并制表 划分城镇土地定级单元划分城镇土地定级单元 初步划分土地级初步划分土地级 验证和调整土地级验证和调整土地级编制成果图、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编制成果图、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5.6 土地经济评价(续)土地经济评价(续)商服商服商服商服繁华繁华繁华繁华程度程度

68、程度程度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交通条件基本设施状况基本设施状况基本设施状况基本设施状况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定级因素定级因素定级因素定级因素商服商服商服商服繁华繁华繁华繁华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度度度度道路道路道路道路通达通达通达通达度度度度公交公交公交公交便捷便捷便捷便捷度度度度对外对外对外对外交通交通交通交通便利便利便利便利度度度度基础基础基础基础设施设施设施设施完善完善完善完善度度度度公用设公用设公用设公用设施完备施完备施完备施完备度度度度环境环境环境环境质量质量质量质量优劣优劣优劣优劣度度度度绿地绿地绿地绿地覆盖覆盖覆盖覆盖度度度度自然条自然条自然条自然条件优劣件优劣件优劣件优劣

69、度度度度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必选必选必选必选至少一个必至少一个必至少一个必至少一个必选选选选备选备选备选备选至少一个必选至少一个必选至少一个必选至少一个必选备选备选备选备选重要性排重要性排重要性排重要性排序序序序1 1 1 12 2 2 2或或或或3 3 3 33 3 3 3或或或或2 2 2 24 4 4 4权重范围权重范围权重范围权重范围0.2-0.2-0.2-0.2-0.40.40.40.40.1-0.30.1-0.30.1-0.30.1-0.30.1-.30.1-.30.1-.30.1-.30.03-0.20.03-0.20.03-0.20.03-0.2城镇土地综合定级因素表城镇土

70、地综合定级因素表5.6 土地经济评价(续)土地经济评价(续)因素因素因素因素选择选择选择选择要求要求要求要求因子及选择要求因子及选择要求因子及选择要求因子及选择要求城镇区位城镇区位城镇区位城镇区位必选必选必选必选 交通区位交通区位交通区位交通区位、城镇对外辐射能力、城镇对外辐射能力、城镇对外辐射能力、城镇对外辐射能力城镇集聚城镇集聚城镇集聚城镇集聚规模规模规模规模必选必选必选必选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人口密度、非农产业规模、工业经济规模、人口密度、非农产业规模、工业经济规模、人口密度、非农产业规模、工业经济规模、人口密度、非农产业规模、工业经济规模城镇基础城镇基础城

71、镇基础城镇基础设施设施设施设施必选必选必选必选道路道路道路道路、供水、供气、排水状况、供水、供气、排水状况、供水、供气、排水状况、供水、供气、排水状况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用地投入产出投入产出投入产出投入产出水平水平水平水平备选备选备选备选城镇非农业产业产出效果、商业活动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非农业产业产出效果、商业活动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非农业产业产出效果、商业活动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非农业产业产出效果、商业活动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强度、劳动力投入强度投资强度、劳动力投入强度投资强度、劳动力投入强度投资强度、劳动力投入强度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发

72、展水平必选必选必选必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状况、商业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状况、商业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状况、商业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状况、商业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外贸活动外贸活动外贸活动外贸活动区域综合区域综合区域综合区域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必选必选必选必选金融状况金融状况金融状况金融状况、邮电服务能力、科技水平邮电服务能力、科技水平邮电服务能力、科技水平邮电服务能力、科技水平区域土地区域土地区域土地区域土地供应潜力供应潜力供应潜力供应潜力备选备选备选备选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区域人口密度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区域人口密度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区域人口密度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区域人口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