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742144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的基本性状学习ppt演示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基本性状1.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酸(RNARNA或或DNADNA)、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2. 病毒的主要特点病毒的主要特点 体积微小(体积微小(nmnm)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结构简单,无完整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仅有一种核酸(RNA或或DNA)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3.1.1.病毒引起的疾病占病毒引起的疾病占75-80%75-80%。2.2.传染性强

2、,流行广泛,而且很少有特效药物传染性强,流行广泛,而且很少有特效药物3.3.病死率高病死率高4.4.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5.5.有些病毒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些病毒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EBV EBV 鼻咽癌鼻咽癌 HBVHBV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HSV-2HSV-2 宫颈癌宫颈癌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4.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第一节5.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大小:测量单位为测量单位为纳米(纳米(nm nm ) 方法:方法:电子显微镜测量法电子显微镜测量法 超速离心沉淀法超速离心沉淀法 分级超过滤法分级超过滤

3、法 X X线晶体衍射法线晶体衍射法 形态:形态:球形球形 、杆(丝)形杆(丝)形、弹形弹形、砖形砖形、蝌蚪形蝌蚪形 6.各种形态病毒的电镜照片各种形态病毒的电镜照片7.病病毒毒的的大大小小与与形形态态比比较较示示意意图图8.微生物的大小比较微生物的大小比较葡萄球菌(1000nm) 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体450nm衣原体390nmA、大肠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B、腺病毒腺病毒 (70nm )C、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D、乙脑病毒乙脑病毒 ( 40nm )E、蛋白分子蛋白分子 (10nm )F、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 100nm

4、 )G、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9.核衣壳核衣壳核衣壳核衣壳核心核心核心核心衣壳衣壳衣壳衣壳一种类型的核酸一种类型的核酸小量非结构蛋白小量非结构蛋白壳粒组成壳粒组成壳粒组成壳粒组成螺旋对称螺旋对称螺旋对称螺旋对称20202020面体立体对称面体立体对称面体立体对称面体立体对称复合对称复合对称复合对称复合对称包膜包膜包膜包膜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多糖多糖多糖多糖脂类脂类脂类脂类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0.11.2020面体对称型面体对称型12.螺旋对称型螺旋对称型13.(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1.1.病毒核酸病毒核酸2.2.病毒蛋白质病毒蛋

5、白质3.3.脂类和糖脂类和糖14.1. 病毒核酸病毒核酸 化学成分为化学成分为DNADNA或或RNARNA是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功能功能病毒复制病毒复制病毒复制病毒复制决定病毒的特性决定病毒的特性决定病毒的特性决定病毒的特性具有感染性,但感染性比完整的病毒体要低。具有感染性,但感染性比完整的病毒体要低。具有感染性,但感染性比完整的病毒体要低。具有感染性,但感染性比完整的病毒体要低。15.2. 病毒蛋白质病毒蛋白质 结构蛋白:结构蛋白: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功能:保护病毒功能:保护病毒核酸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参与感染过程

6、具有抗原性具有抗原性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包括病毒编码的酶类和特殊功包括病毒编码的酶类和特殊功能的蛋白,如蛋白水解酶、能的蛋白,如蛋白水解酶、DNADNA聚合酶、逆转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录酶等。16.3. 脂类和糖脂类和糖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辅助病毒感染辅助病毒感染具有抗原性具有抗原性17.第二节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增殖(一)病毒增殖条件(一)病毒增殖条件进入活的易感细胞内,易感细胞提供进入活的易感细胞内,易感细胞提供合成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帮料,如低分合成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帮料,如低分子前体成分、能量、必需的酶和细胞等。子前体成分

7、、能量、必需的酶和细胞等。18.(二)病毒的增殖过程(二)病毒的增殖过程复制周期包括:复制周期包括:吸附吸附穿入穿入脱壳脱壳生物合成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组装、成熟和释放19.吸附吸附20.dsDNA病毒复制示意图病毒复制示意图21.+ssRNA病毒复制示意图病毒复制示意图22. 亲代(亲代(具有具有mRNA功能功能)(+)ssRNA蛋白质蛋白质(病毒基因编码)(病毒基因编码)(-)ssRNA (dsRNA)复制中间型复制中间型子代子代(+)ssRNA)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单股正链单股正链RNARNA病毒复制图病毒复制图23.亲代亲代RNA聚合酶聚合酶(-)ssRNA(+)mRNA 蛋白质蛋白质

8、(+)ssRNA (dsRNA)复制中间型复制中间型子代子代(-)ssRNA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单股负链单股负链RNARNA病毒复制示意图病毒复制示意图 24.(三)细胞改变(三)细胞改变1. 溶解细胞溶解细胞2. 稳定状态感染稳定状态感染3.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4. 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5.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病毒基因组的整合6. 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25.(四)病毒培养(四)病毒培养1. 组织细胞培养组织细胞培养2. 鸡胚培养鸡胚培养3. 动物接种动物接种(详见第七章)(详见第七章)26.二、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二、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一)病毒的异常增殖(一)病毒的异常增

9、殖1.1.1.1.顿挫感染:顿挫感染:顿挫感染: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若细胞缺乏病毒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若细胞缺乏病毒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若细胞缺乏病毒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若细胞缺乏病毒增殖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无法合增殖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无法合增殖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无法合增殖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成自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成自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成自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完整的子代病毒。释放完整的子代病毒

10、。释放完整的子代病毒。释放完整的子代病毒。2.2.2.2.缺陷病毒:缺陷病毒:缺陷病毒:缺陷病毒: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27.(二)干扰现象(二)干扰现象 两两种种病病毒毒感感染染同同一一细细胞胞时时,可可发发生生一一种种病病毒毒抑抑制制另另一一种种病病毒毒增增殖殖的的现现象象称称为干扰现象。为干扰现象。28.第三节第三节 病毒与环境病毒与环境一

11、、病毒的抵抗力与控制一、病毒的抵抗力与控制(一)物理因素(一)物理因素1.1.温度:耐冷不耐热温度:耐冷不耐热 2.p2.pH H3.3.射线和紫外线射线和紫外线29.(二)化学因素(二)化学因素脂溶剂脂溶剂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抗病毒化学药物抗病毒化学药物抗生素与中草药抗生素与中草药其他其他30.(三)生物因素(三)生物因素1.1.人工免疫人工免疫(1 1)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2 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2.2.干扰素干扰素31.(1 1)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将免疫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是将免疫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即产生抗体和

12、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即产生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等,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活性细胞等,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32.(1 1)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感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疫苗、Salk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基因工程免疫:基因工程免疫: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核酸疫苗33.(2 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是指

13、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白细胞介素清、丙种球蛋白、白细胞介素-2、与细胞免疫、与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使机体有关的转移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34.2.2.干扰素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种糖蛋白。生物学活性:生物学活性: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节作用。35.2.2.干扰素干扰素种类:种类: 、 、 干扰素干扰素 、 干扰素:干扰素:型干扰素,用于防

14、治病毒感染型干扰素,用于防治病毒感染 干扰素:干扰素: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具有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作用。36.2.2.干扰素干扰素理化性质:理化性质:为小分子蛋白质,为小分子蛋白质,56被灭活,可被蛋白被灭活,可被蛋白酶破坏。酶破坏。作用特点:作用特点: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有抑制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有抑制病毒而无杀病毒作用;而无杀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最高;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最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制肿瘤细胞

15、生长的作用。37.(5 5)抗病毒机制)抗病毒机制干扰素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干扰素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抗病毒蛋白,由抗病,由抗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作用。毒蛋白发挥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可通过诱导两种蛋白翻译途径:干扰素可通过诱导两种蛋白翻译途径:2-5A合成酶途径和蛋白酶激酶合成酶途径和蛋白酶激酶PKR途径。途径。38.二、病毒的变异与基因工程二、病毒的变异与基因工程(一)病毒的变异(一)病毒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重组与重配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39.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温度敏感株温度敏感株容许

16、温度:容许温度:容许温度:容许温度:282835353535,非,非,非,非容许温度:容许温度:容许温度:容许温度:373740404040宿主范围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株耐药突变株耐药突变株 40.2.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重组与重配重组重组重配重配baab+ +CabcCabc41.3.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有时病毒基因组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有时病毒基因组或基因组中某些片段可整合到宿主细胞或基因组中某些片段可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染色体DNA分子中。分子中。整合整合42.4.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病毒基因产物之间的互

17、补、交换和混合,病毒基因产物之间的互补、交换和混合,导致病毒发生遗传表型的变异。导致病毒发生遗传表型的变异。43.(二)病毒变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二)病毒变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病毒基因组小,相对简单,成为分子遗传病毒基因组小,相对简单,成为分子遗传病毒基因组小,相对简单,成为分子遗传病毒基因组小,相对简单,成为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材料。学的研究材料。学的研究材料。学的研究材料。利用病毒专一性寄生和整合特性,对病毒利用病毒专一性寄生和整合特性,对病毒利用病毒专一性寄生和整合特性,对病毒利用病毒专一性寄生和整合特性,对病毒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学改造,设计出基因工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学改造,设计出基因工基因进

18、行分子遗传学改造,设计出基因工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学改造,设计出基因工程载体。程载体。程载体。程载体。44.(二)病毒变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二)病毒变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病毒载体成功应用于:病毒载体成功应用于:病毒载体成功应用于:病毒载体成功应用于:真核细胞基因工程大量表达外源目的基因,获得基真核细胞基因工程大量表达外源目的基因,获得基真核细胞基因工程大量表达外源目的基因,获得基真核细胞基因工程大量表达外源目的基因,获得基因工程产品。因工程产品。因工程产品。因工程产品。用于人类遗传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用于人类遗传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用于人类遗传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用于人类遗传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用作基因转移工具,进行基因功能、基因调控的理用作基因转移工具,进行基因功能、基因调控的理用作基因转移工具,进行基因功能、基因调控的理用作基因转移工具,进行基因功能、基因调控的理论研究。论研究。论研究。论研究。45.思考题思考题1.简述病毒的主要特点。2.简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功能。3.病毒复制周期分哪几步骤?4.什么叫病毒的干扰现象?46.47.48.49.5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