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192311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1.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 A. 人的体力的支出 B. 人的脑力的支出 C. 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统一的 D. 世界是发展的3.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A. 不可改变的 B. 可以改变的 C. 可以任人创造的 D. 完全与人无关的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2、的联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5.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6.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7.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8.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唯一动力 D. 最终动力9.设想没有运动

3、的物质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 A. 思想 B. 物质 C. 意识 D. 实践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12.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 () A.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D.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13.“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 A. 机械决定论观点 B. 历史宿命论观点 C.

4、历史循环论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4.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15.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一切知识的总汇 C. 智慧 D. 各门科学16.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 分析方法 B. 综合方法 C. 归纳方法 D. 演绎方法1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

5、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18.人脑是 ()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19.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 A. 事物的相对性 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 事物的变化 D. 人的自觉能动性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1.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劳动对象系统 B. 信息传递系统 C. 生产工具系统 D. 能源动力系统22.根据

6、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2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实践认识实践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2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

7、面26.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27.世界观就是()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2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29.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3

8、0.规律是()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3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 生产关系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上层建筑的发展 D. 经济基础的发展32.“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3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 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9、34.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5.事物的质是指 ()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 A.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37.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

10、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38.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 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39.认识客体是指 A. 一切客观事物 B. 自然界 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 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40.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 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41.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医

11、生给病人做手术 B. 法官审理案件 C. 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42.认识主体是指 A.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 认得主观精神世界43.社会改革实质上是()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44.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B. 产品的分配形式 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45.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

12、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4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人和世界的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4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8.所谓实践,指的是() 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4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A. 主观能动

13、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 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 C. 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 D.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统一50.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二、多选题(共40道试题,共40分。)1.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指 A. 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有事不确定的 B. 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 D. 原因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2.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

14、性,就会导致() A. 绝对主义 B. 相对主义 C. 教条主义 D. 思想僵化3.就哲学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指 A. 以人为目的的发展 B.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 C. 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基本适应的发展4.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C. 康德的认识论 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6.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 感觉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8.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 渔猎社会 B. 原始社会 C. 农业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 它要排除自己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