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89877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大兴安岭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工程学院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第1章 绪 论1.1课题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

2、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在我市,随着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南瓮河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双河自然保护区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呼中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大兴安岭旅游的队伍中。在对生态旅游的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

3、课题。1.2 研究目的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维护自身良好发展的权利,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经济方面,这样的参与使得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能有效的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与渗透使得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可以更快的融入现代文明;从环境方面,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总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在科学、经济、技

4、术上对生态旅游资源实施保护有了客观的可能。在整体层上,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1.3研究方法 1、研究理论 本书应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环境伦理学、旅游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兴安岭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阐述生态旅游在

5、大兴安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理论意义,为大兴安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基本的框架体系。其主要成果对丰富和完善大兴安岭旅游科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深化大兴安岭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研究方法 (1)参考文献阅读分析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对大兴安岭的生态旅游发展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广泛地收集资料、信息和数据,对大兴安岭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数量、特点、类型、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状况等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2)资料分析和采用 对收集的资料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机处理信息、撰写论文报告等。1)运用准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6、法等建立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兴安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2)运用结构比较方法和分析方法分析大兴安岭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而确定旅游发展战略、开发模式和对策措施。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现状 生态旅游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欠发达的国家开始的,其中非洲的肯尼亚和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先驱,此外,非洲的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美洲的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等国家也具有代表性。生态旅游的发展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 (1)20世纪70年代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环境运动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旅游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影响,开始探讨如何正确利用

7、自然,如何实现旅游、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70年代肯尼亚所作的研究证明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经济收益远远超出狩猎,很显然,当时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环境的友好利用。 (2)20世纪80年代80年代,有远见的旅游经营者们看到旅游大众对那些老生常谈的旅游地日感淡漠,相反,对于新的旅游目的地,他们则兴趣盎然。于是,一些旅游企业家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立了生态旅舍,提供导游服务。企业家们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润,生态旅舍和生态旅游经营商纷纷推出旅游线路,前往偏远的地方旅游度假。与此同时,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不但可以赚取外汇,而且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也更小,生态

8、旅游能够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利相结合。于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很多欠发达国家都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发展目标的手段。在与自然有关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态旅游目的地供给也快速增长,以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不过那时生态旅游尚未给当地社会带来显著的收益。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家落地生根,当地社会也开始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好处,发现生态旅游在没有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给他们带来了财富。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

9、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200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态旅游年”,世界各地为此召开了各种研讨、培训活动,在正确认识生态旅游,探寻生态旅游的合理发展模式方面做出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作为旅游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第一个重要的文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但是直到90年代,规划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才真正地发现了这一现状。从1993年开始,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出版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己经具有明显的分析性和预测性的特征。目前,全世界每年以英语出版的重要文献大约有150多个。 2、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现状 “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在1983年由墨西哥专家提出的,而

10、后传入中国并得到中国专家和学者的普遍接受和不断研讨。在研究中,生态旅游被不断赋予以中国特色的内涵。纵观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概念引入阶段有关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某些方面早在“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之前就开始了,如旅游与环境这个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有关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旅游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并呼吁“创建旅游生态学、开展旅游生态研究”。进入90年代以后,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念在我国也日益深入人心。 (2)概念界定阶段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

11、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这期间,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在对生态旅游界定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方面趋势:一是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自身的学科角度提出了对生态旅游内涵的不同理解;二是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 (3)实践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学者也积极地探讨了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应该注意问题等等。生态旅游研究从内涵争论开始转向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这样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 国内很多学者关于生态旅游的内容特点和功能方面作了很多

12、的论述,学者们基本趋于一致地认为生态旅游具有环保功能、环境教育功能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功能。最后,关于生态旅游的资源和内容,国内目前基本认为有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高山生态旅游等形式,当然,最为广大旅游者所钟情的也就是最易于接受的还是森林生态旅游。第2章 生态旅游的概念、内容以及特征2.1 生态旅游的概念1、定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

13、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

14、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2、含义根据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分析,它包括三重含义: (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

15、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

16、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