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31603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每章重点问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复习内容(仅供25班内部交流参考)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对象以及体系结构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 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学科性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 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 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研究对象: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整体的科学技

2、术(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学科体系:一般认为自然辨证法的学科体系是由总论、分论和历史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本书采用的结构为:导论一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一科学技术方法论一一科学技术观。2、什么是系统,其特征?自然系统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定义:一般认为,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 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体性:系统各个要素按一

3、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 素简单地机械加和。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 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自然系统的三对辩证关系:系统与要素的辨证关系: 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其一:自然系统在性质、数量、关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不同于组成它的物质要素。并且 自然系统所具有的性质,不是通过自然要素的简单相加获得的。因此,自然系统相 对于它的组成要素来说,是具有不可还原性的;(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方面:a. 防止导致还原论。还原论者虽然承认自然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差异,可是,他 们却认为这种差异可以

4、通过逐渐地还原而消失。b. 深刻理解自然系统对组成它的各个要素具有决定性和支配作用的内在机制。还 原论者虽然承认自然要素在构成自然系统过程中的作用,但却忽视了自然系统对 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决定性的、支配的、约束的和限制的作用。)其二:要素对系统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它影响或决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 (这也正是技术原理构思中运用要素置换法的本体论依据) 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其一:系统和要素的规定具有相对性;其二:系统和要素具有全息相关性;其三:系统和要素密不可分。 系统和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一:系统和要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地位的转化。其二:系统与组成它的要素矛盾双方,通过系统的

5、“递阶分解”而转化为要素;通过要 素的“递进相干”而转化为自然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自然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 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自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 结构决定功能。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 现。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一种功能也不是唯一地决 定于一种结构。 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 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自然系统的结构会影响其功能,自然系统的功能也会

6、影响其结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表现了自然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自然系统的环境是指与系统及其要素虽然存在相互联系但却并不属于该系统的其他要 素。在自然界存在的系统方式中,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各种系 统与环境有着不同的关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其一: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土壤,环境对系统的发展和演 化起着一定的诱导甚至支配作用,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是通过环境显现出来的。其二:系统对环境的作用。系统有其内在的结构和独立性,它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对环 境产生影响,系统可将环境要素变为自己的要素,可以抗拒环境的干扰

7、保持自身 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可以通过改变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与环境的输入一输出必须按自然发展规律进行,使矛盾双方协调、和谐与 平衡发展,才能形成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反之,就将破坏物质系统与 环境这种固有的平衡、协调与和谐发展的规律,最终将损害物质系统自身的生存 和发展。)其三:系统对系统的作用。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往往表现为系统与系统的作用。系统与系 统有并存关系、互依关系、竞争关系等等。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是自然系统客观存在的基本关系, 这些基本关系是系统方法等科研方法的本体论基础,也是进一步讨论自然系统演化和人与自 然关系的基础。3、结合度递减原理是什

8、么?答:层次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中各层次结合的紧密程度互不相同。随着层次的由低到高的 推进,结合的紧密程度由大到小而递减,比如夸克的例子。正因为存在着结合度递减的趋势, 所以高层系统的解体不一定导致低层系统的瓦解,高层系统的构型变换可以不影响低层系统 的稳定性,有可能在稳定的低层结构之上重新建立新构型,出现变构过程中的稳定转变。4、自组织概念及机制?答: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自组织是 相对于组织(他组织)而言的。自组织是在开放背景下,系统自发形成内部有序结构的过程。 理解自组织概念的关键在于: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事实上, 任

9、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织实现的。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现在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 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开放性: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系统要 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保持对外环境的开放性,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所谓开 放,就是借助外部环境输入的负熵克服、抵消系统内部的熵增。因此,开放性是系统自 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从热力学系统的研究得知,孤立系统中平衡或稳定状态,熵达到最大值, 系统的无序性最大。所以系统要由无序到有序,除满足开放性条件外,还要处于远离平 衡态,“

10、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 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这意味着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 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的出现。涨落:“生序原理”: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会使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 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称为涨落,涨落是由组成系统 的大量微观元素的无规则运动及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微观变动引起的,是一种随机的、 不可预言的事件。当系

11、统处在远离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 非线性相互作用,那么,某种微小的涨落会使系统的状态发生微小变化,这种微小变化 有可能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状态。所以,究 竟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样的有序结构,是由非线性相互作用与系统内的涨落共同作用 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在非平衡过程中,涨落决定全局的结果”,“通过涨落达到有 序。”这就是所谓的“生序原理”。5、生态自然观的生态系统三大规律?答: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 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其三大规律是闭路循环规律、反馈调控规律

12、、 系统和谐规律。闭路循环规律: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多种多样,而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生态系统的物质运动是周而复始 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从物理环境中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 物理环境,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能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生态 循环。物质闭路循环所反映的就是物质的转化再生与多层次分级利用的过程。b在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过程中,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便产生了能量的流动,即能量流。 它是推动生物圈和各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能量流是单向 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c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规律除了体现在生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13、流动以外,还表现在系统 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即信息流。信息流是双向的循环。总之,宏生态与微生物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复合,使生态系统显现为闭路循环 的不断转化和无限过程。反馈调控规律:调控,即调节与控制,具体到生态系统,就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 制作用。a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 改变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使之与生物变化相协调;b环境系统的外 在控制是指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 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 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

14、制效果的回报。 反馈调控的层次性:a.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b.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c.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 d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它 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系统和谐规律:循环再生过程和反馈调控机制昭示了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性。生态系统的 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恰当的要素比例、稳定的层次结构、和美的外在形式、绵延的生机活力、 精致的系统耦合等方面。闭路循环规律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运动过程,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系 统和谐规律显现了生态系统的本然性态。三大规律在“过程一机

15、制一性态”的辉映中系统地 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些规律理当成为人们制定行为规范和 进行社会实践的依据。6、科学问题的来源、地位与意义?答:科学问题:是指在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 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 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来源:(一)从社会实践的需要中产生问题(二)从已知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中产生(三)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的逻辑矛盾中产生问题(四)从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与疑惑中产生问题(五)从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与统一解释的需求中产生问题(六)从各个知识领域的交叉空白区中产生问题科学问题的地位及意义:(一)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这是由科学研究自身的探索性特点所决定的;(二)一般来说,确立了问题就找出了疑难之处,也就确立了研究的对象和目标,因此科学 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三)科学问题表明了科研中的关键点,它所预示的解决方向,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 作用。7、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和步骤是什么?答:在进行科研选题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1. 需要性原则(目的)是指所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或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2创造性原则(本质)是指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 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