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06958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涪陵第九中学校 周朝兰(一)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初一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一个过渡开始,是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活动的一个转折和飞跃,学生在各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首先,课程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大,使刚上初一的学生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其次,数学教学重点由小学的“知识教育”转到了中学的“能力培养上等等,因此,在教学中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学生对老师过分依赖很多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思想:作业等老师来布置,难题等老师来讲明,错了等老师来指出习惯于一步一步等待,模仿,生搬硬套。从而,出现了大批的学生做完作业就无所事事,缺乏学习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在

2、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会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也不能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乐趣。2、学生讲解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预案导学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即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预习结果,学生讲学生听,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事实上学生通过预习得到的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多数是简单、机械的,是浅层次上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刚刚尝试课前预习的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展示时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偏低,此时,教师如果不说或少说,不能及时追问、点拨,则教学重点难以突出,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

3、目标难以达成,失去了课改的意义。3、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对抽象的概念不理解,常常张冠李戴。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经常会有学生背诵:“两个数相加,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这样的错误记忆将直接导致“23=+ 5”的典型错误。究其原因,是概念的窜位和不理解导致的。4、小组合作学习过于“泛化”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过于“泛化”,教师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容易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认真研究,一是表现在有些教师让学生对一看就懂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探讨价值,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二是数学教学有很多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继

4、承,这些内容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到。5、评价的方式缺乏多样,单一的方式过多过滥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即时评价,随着教师的一声“夸夸他”,全班学生就像受过专业训练一样,齐声回答“嘿,嘿,你真棒!”,这样的即时评价我们偶尔听一两次还感觉不错,但是如果整节课都是这样整齐划一的模式,就显得太单一了,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发展,则即时评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6、态度不理智,对学生缺少理解与尊重的问题当孩子跨进中学的大门时,他们对学习充满了期望与憧憬,他们饱含着学习的积极性,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赏与夸奖,希望得到同学的肯定与接纳。我们可以回想自己刚刚走进学校大门的情景,

5、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同学的信任。但我们仍然有一些教师不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缺少深入的分析,甚至采用轻视或挖苦的态度进行即时评价。殊不知教师的不理智评价很有可能对学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与自我,直至最后的自暴自弃。(二)问题的解决策略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使学生爱学数学“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新课程七年级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名数学之舟的领航员,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去研究去体验的数学奥秘,我们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不仅如此,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也要不时地安排一些兴趣活动,比如:小组活动或解题竞赛,利用孩子的

6、好动性和好胜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教师还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过低会产生骄傲心理,使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过高则易产生畏惧心理,让学生缩手缩脚,裹足不前。对待后进生和尖子生,通过“暗示”或“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方向,给他们加油鼓励。2、 研究深入教材,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课标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图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只有认真领会其丰富的内涵,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才能使其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7、,诱导数学知识的产生,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议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特别是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好地实施新课程。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函数图象”中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讲学生听取代了教师讲学生听让学生担当小老师,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导学、评价、展示交流学习的结果,学生通过预习能直接说出问题的结果,但不能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容易出现学习的内容匆匆而过,此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道不明教师就点拨,书上看不到教师就补充,这样才能确保不因为学生讲解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4

8、、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习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确定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值得肯定的是,讲授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都具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确定学习方式,着力研究一种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 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 “熟能生巧”是我国的教育古训,并已成为我国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采取学生反复做题的策略,靠反复训练强化记忆,熟能生巧形成能力,我们不反对让学生多做题,但是不能只停

9、留在“单纯做题”层面的“题海战术”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排山倒海似的中考模拟题,会造成教师和学生身心疲惫,建议扼制“题海战术”,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6、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澄清认识冷静分析学生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的原因,想办法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澄清认识,用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去接纳每一名学生。比如:刚才我所遇到的这个稍微调皮的男同学没答对问题,此时,我应该冷静的分析学生答错的原因,这个错误的原因应该引导他相信的同学给他分析,给他提出来,如果一开始就是老师提出来他又接受不了,又在想老师和他过不去。7、注意策略,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数学初一新生大多学无章法,需要

10、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与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与反思等。而这些指导则应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环节中,通过学法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有理数这章学完后,可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基本概念有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科学记数法,基本技能有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不是很熟练,基本的怎样复习,难点如何突破,这样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而不是拿了本书从前翻到后,不知道看什么。在怎样解题怎样考试上也同样需要老师一点点的悉心指点。“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只有教会了学生好的方法,才会有以后轻松的教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