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931098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与教育策略攻击性,潜伏于人性之内,是人的本能之一,它在保护人类生存的同时也成为人类必须面对一个充满危险的对象。大部分校园暴力都是由攻击性行为引发的,我们的某些孩子常常会挥动他们的拳头,实行某些攻击行为,伤害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初中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学会认识并驾驭“攻击性”,引导他们放下充满攻击性的拳头, 也成了重要的任务。一、具有攻击性行为学生的特征攻击性行为是指以语言或暴力的方式对他人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用拳头棍棒打人 ; 用语言直接伤害他人 , 侮辱他人人格等,因而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攻击行

2、为会带来各种后果,若不加干预,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探讨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做出干预,控制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攻击性行为学生的特征:(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 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1满,常常喜欢在同龄人或异性面前显示自己是多么英勇的男子汉。案例(一):男生叶某,平时特别喜欢欺负同学。比如在各类比赛中有谁胜过他,他就会怀恨在心,暗自不服,无端找人麻烦,惹是生非。谁在一些小事上不经意与他发生冲突,他就以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既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伤害

3、,也使他与其他同学不断疏远而孤立无助。(二)爱惹事,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 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案例(二):男生于某,因其父母平时工作较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教育,他在校学习成绩中下,言行举止不够文明,造成同学都不愿和他交往,人际关系较差,学习生活中常有下列行为: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发笑的恶作剧,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他毫无不悦。课间还无故欺负其他同学。甚至还鼓动其他同学结帮打架, 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感觉

4、他的存在。(三)社会性强,事件较为复杂。中学生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唤醒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更具社会性特征的成长需求。譬如感受到了孤独的可2怕、友情的珍贵,同伴接纳成了中学生重要的内心需求。同性之间,多了江湖义气,这边有“兄弟会”那里有“大姐大”。为了兄弟义气、姐妹情义,出头打架,两肋插刀;而异性之间,情愫已生,争风吃醋,事端不断 二、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一)家庭因素1 、部分家长自身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在家中经常大发雷霆,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心灵,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行为上的过敏。2 、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5、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不是循循善诱,而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打骂孩子。天长日久,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无处发泄,就会转嫁到别人身上,逐渐形成攻击行为。(二)心理因素1 、情绪、行为出问题。一般来说,有情绪问题的学生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如多动症的学生因冲动、自控能力差,当情绪稍激动,就头脑发热,与人发生争吵或动手打人。2 、心理发育不成熟。这类人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3 、自卑。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3卑的补偿方式。一旦产生自卑感,他们就会与人争斗来作为补偿,从而出

6、现攻击性行为。(三)社会因素中学生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常会受社会上一些不法青年的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人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他们就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此外,暴力影片,暴力电玩游戏也会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孩子经常看暴力影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增加人在仿真情境和真实生活中的攻击性思考、感受和行为。三、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和学习, 而且还会影响自生的发展,延续到青年后期,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困难等问题。更严重的是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对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必须予以引导与教育。(一)重视环境因素,营造爱的港湾1 、学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

7、题很大程度上有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影响,是成人的世界让孩子无法理解,无法解决,被动的采取一些消极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家长是孩子的复制品,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那说明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了问题。避免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需要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存在纷4争的时候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的争吵。作为家长必须对孩子倾以耐心和细心,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出现烦躁心理时,加以疏导,以个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困难。只有把家庭营造为爱的港湾,孩子身心才会和谐成长。2、学校应多开展正面教育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专题讲座,个别

8、心理辅导等等,教育孩子宽容友爱对待他人 , 合理处理好自己的攻击性情绪。(二)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引导策略1、悦纳、疏导。所谓悦纳就是既要接纳他人的优点,又要接纳他人的缺点,容人所短,聚人所长。所谓疏导就是要以坦诚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帮他分析现实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讲清道理, 指明方向, 找出补救的方法, 让他冷静地接受。案例 1 中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错, 可就是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所以同学都疏远他,使他觉得孤立无助。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接受他的不足之处,每当学生在我面前告他状时,我先不着急着批评他,而是把情况记录下来,在同学面前挖掘他的闪光点。他的书法不错,我就经常表扬他,而且把他的作品贴在

9、书法园地上,让学生欣赏。有时他的作文写得比较好,我就让他读给全班同学听。我还让他负责班级的领水工作,他总是认真完成,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他的闪光点不断地呈现在同学眼前。渐渐地发现同学们告他状的次数少了,由一星期多次,变为3、4 次, 1、2 次5了,同学和他玩的次数多了。我抓住机会, 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记录本让他看。肯定了他的进步, 同时又帮他分析原因,让他明白只有处处表现好,同学们才会接纳他,亲近他,他才会受到欢迎。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极少看到他攻击同学的行为。2 、干预、转化 。所谓干预就是老师采取措施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产生。所谓转化就是采取情感导入,沟通心理获取同学和老师

10、的信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通过调查, 我认为对案例 2 中的孩子确诊十分谨慎。 针对他产生攻击性的原因,我实施了一些干预措施。首先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我同他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 应耐心开导, 而不应辱骂、 踢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的放纵,要跟他多讲讲他们那时的学习生活的艰苦, 让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禁止孩子看暴力影视片,或者帮他分析,提高他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他们学习、模仿片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行为。我多次进行家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的活动情况。接着我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后来在班级

11、活动中,我尽量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通过以上措施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家庭教育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有6了明显的改变。该生与班级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喜欢和他一起玩,学习成绩有所上升,由原来的中下生转为中上,班级组织的朗诵会、故事会他都积极参加,并得到同学的好评。3 、宣泄、补偿所谓宣泄就是当遇到烦恼、挫折、愤怒时把不愉快的情绪通过其他途径得以发泄。所谓补偿就是把注意力集中或把潜力转移到能够做好的事情上,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4 、增强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是指遭受打击后免于行为失去控制的能力,即经得起挫折的能力。

12、具有攻击性的人如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容忍力,则能逐渐减弱攻击性行为,甚至消除。具体做法:( 1)将来预演法:在脑海中想像如果这件事情发生,未来自己生活的变化。( 2)换位思考法:在脑海中想象,如果我是对方,会怎么想,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3)诱因切断法:改变容易造成挫折的环境和条件。5、提高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主动掌握的能力。如果具有攻击性的人,通过自我锻炼和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忍耐水平和克制能力,就能够充分发挥意志的抑制只能,使得攻击性刚产生攻击的内心倾向时,就被遏制7而不演变为攻击行为。久而久之,攻击的额棱角就会被逐渐磨平。( 1)替代反应法,比如想开口辱骂他人,就大

13、声朗读外语,使自己无法有机会开口说话。( 2)榜样学习法,找到在自控力培养上,比自己更有毅力的学生,结合伙伴,完全可以做到。( 3)认知加小步子脱敏法,可以每天记录当日内心产生攻击性倾向时候的次数、状态,并对此做些分析。帮助自己了解自我情绪的运作规律。有意识地逐渐暗示自己降低每日的攻击性心理产生的次数。四、结语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我们时刻和你在一起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老师的教育责任。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成长的关键阶段,攻击性行为危害大,影响恶劣,保持教师、父母以及孩子亲近的成年人的健康的心理状况,是预防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应该给与正面的教育影响, 多心理辅导, 多细心关爱,重预防,重引导,让孩子们懂得在内心冲动焦虑时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紧握的拳头舒展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健康成长。8孩子,请放下你的拳头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与教育策略作者:黄军英职称:语文中学一级单位:高州市石鼓第一中学电话: 13924386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