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分布及成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885470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温分布及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气温分布及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气温分布及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气温分布及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气温分布及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温分布及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温分布及成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页 共5页气温分布及成因方法平台1 .思维步骤:理解大气热状况一归纳影响气温的因素一解释气温时空分布特点。2 .运用关键:高中理论要与初中世界、中国区域的气温分布特点(等温线区域图)紧密结合。必懂原理一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一太阳辐射是能量源泉;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一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有关;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一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人类活动一森林、水库、城市等影响大气和下垫面。二 .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1、图表分析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2、从世界7月和1且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上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一)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汽温就低。从图上可以看出,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这说明气温的分布,除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二)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表面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在南半球要比北半球广阔得多。(三)北半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四)7

3、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030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这是因为:7月份太阳直射北纬200附近;沙漠地区少云雨,太阳辐射强度大;沙漠对太阳辐射吸收强,增温快。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等温线的弯曲判读1、判断南北半球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所以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如图中AD是南半球,BC是北半球。2、判断季节(1)根据陆地等温线的疏密判断.若陆地等温线密集,说明南北温理大一冬季;若陆地等温线稀疏,说

4、明南北温差小一夏季。(2)根据同纬度海陆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判断。同纬度的海陆因热容量不同,若大陆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则其所在半球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若海洋温度高于大陆温度,其所在半球为冬季,等温线弯曲状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南北半球的月份相同。根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适用于全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即:按月份说,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按季节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原因:冬季太阳直

5、射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低,昼长较短,太阳辐射少;寒冷的冬季风加剧北方寒冷;冬季风南下受山岭阻挡,对南方影响减弱。(2)夏季等温线稀疏,南北普遍高温。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较长;受来自海洋的暖气流影响。我国极端气温分布(1)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有“火洲之称)。原因:地势低且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发;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烈。(2)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气温低。(3)我国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原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少;冬季风加剧北方寒冷。气温差异典例分析(1)印度半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偏高。原因:北面有高山屏障,阻挡冬季冷气流入侵。印度最高气温

6、出现在35月。原因:太阳直射点北移;旱季后期降水少,晴天多;北面有高山阻挡,热量不易扩散。(2)亚欧大陆东岸气温年较差大于西岸。原因: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气温年较差大;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海洋性明显,终年温暖,气温年较差小。(3)南美西岸大陆等温线弯曲明显。原因:受安第斯山脉影响,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等温线向北凸出)。(4)冬季四川盆地暖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原因:北面的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冬季风的侵入,气温较高。(5)台湾中部等温线弯曲明显。原因:受台湾山脉影响,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向南凸出)。(6)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7、气流下沉增温;地处长江谷地背风坡,热量不易散发;这里河湖密布,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3、气温的时间变化(1)影响因素取决于地面贮热量的多少,滞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和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能)状况。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下垫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2)变化规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就对流层大气来说,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所以说,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日出以后

8、,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获得的热量不断增多,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辐射不断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气温也跟着不断上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并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而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了是因为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已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比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地面温度继续升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也继续上升。随着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也就是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午后2时左右,气

9、温才达到最高值。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继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随之不断下降,至日出前后,气温达最低值。同样道理,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缘故,一年之中,就北半球来说,气温最高与最低的月份,也不是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6月)和最弱(12月)的月份,而是要落后一两个月。一般大陆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海洋白热容量大,受热和放热都较陆地慢,所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4、气温要素的实际应用(1)气温和降水是最基本的两个气候因子,水热条件是自然环境最根本、最活跃的两个要素。(2)气温的纬度变化是形成纬度地带性的基础;气温的垂直变化是形成垂

10、直地带性的主要原因。(3)气候四季是以气温的季节变化为划分依据;温度带的划分,以无霜期和10c积温来划分。(4)各地的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5)气温0C,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微弱,水体、土壤结冰封冻,许多动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生长缓慢。严寒或剧烈降温会导致低温冷害。生物生命活动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人体最适温度16c20C,25C感觉热,10c感觉凉,5c感觉冷,oC缩手缩脚。冬夏季节人们为了取暖或降温,会消耗很多能源。气温太高(35C40C),生物易脱水,生理机能失调。物候能指示气温的变化情况。(6)气温低的地区,为了保温,一般墙体较厚,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建筑密闭性好。(7)

11、气温变化对商业、旅游业影响很大。三、气温与气压的关系(一)热力原因形成的热低压、冷高压热低压和冷高压都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关系。地表的冷热不均是引起气压高低变化的重要原因。1 .热低压热低压是气温和气压的双重表现,二者具有相关性,“由于热而形成低”。如热力环流简图,近地面A点附近气体受热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变小,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这就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是最典型的热低压带。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有多有少,赤道最多,温度高,蒸发旺盛,在赤道上空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近地面空气分子都“跑”到高空,

12、因此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同理;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和海洋热容量不同,陆地增温快,因此同纬度的地方,陆地比海洋温度要高,在陆地形成了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在北美大陆上形成了北美低压。我国夏季午后(14点)“闷热”,多对流雨,就是热低压造成的。2 .冷高压冷高压是指近地面受热少,气温低,气体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空气分子大量集聚,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在三圈环流模式图中,极地高气压带便是典型的冷高压,极地气温低,高空气体下沉。冬季北半球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于气温低而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在这个高压的影响下,我国北方冬季呈现“干冷”的天气特点。

13、3 .注意问题气压与气流的关系:因为气流的运动与气压也具有相关性。热低压和冷高压表现为气温与气流的因果关系。其垂直方向的气流可认为是冷热气流。其形成要与气旋、反气旋(气流分布状况)区别开来。气旋的中心气压是低气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由四周向中心流,中心气体大量集聚,因而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气流,可称之为推动气流。与此相反,反气旋中心是高压,中心气体往四周流,其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补充,可称之为补偿气流。无论是推动气流还是补偿气流,其成因都与冷热气流不同,它们都是由动力原因引起的。(二)动力原因形成的热高压、冷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热高压)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冷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

14、压带。1 .热高压南北纬30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就是典型的热高压。热是指纬度低,高压是指气体集聚,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如果有,可以这样认为:高压加剧了“热”。北半球来自赤道上空的源源不断的气流向极地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无摩擦力),逐渐偏转为西风,气流在南北纬300的上空集聚,最后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副高的控制下,世界上一些地区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等。我国7、8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动到东北、华北地区,长江流域由于受到副高的控制形成了伏旱天气,持续高温不降。2 .冷低压在南北纬600附近,因地处高纬气候寒冷,近地面来自低纬

15、的暖热气流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在此相遇,气体辐合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则形成低气压,即副极地低气压带。(三)地势对气温和气压的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雄踞中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地势高、海拔高,使得高原上空气稀薄,气温也低,高寒缺氧。近地面由于空气密度小,而气压低。我们知道由于沸点与气压之间成正比,在高原上煮鸡蛋即使达到了沸点,鸡蛋也不熟。气温低、气压也低,我们称之为“冷低压”。所以平原地区的人们初到高原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高原反应。四、对流层中的逆温类型及其应用举例在对流层中,总体情况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越高。整个对流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C/100米。实际上,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降低很慢甚至升高的情况,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和污染物扩散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