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090452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工基础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工基础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热工基础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热工基础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热工基础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工基础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基础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热工基础在工业中的应用姓名: 学号:班级: 目录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11、热力学发展12、传热学发展1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3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3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3三、真空井式退火炉5型号简介5结构简介5一:热工基础的发展历史31、热力学发展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不过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的实质。但直到17世纪末,人们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17091714年华氏温标和17421745年摄氏

2、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1798年,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1799年,英国人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1842年,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

3、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1824年,法国人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18501854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

4、,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二十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随着对能源问题的重视,人们对与节能有关的复合循环、新型的复合工

5、质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兴趣。2、传热学发展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对流换热的真正发展是19世纪末叶以后的事情。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和1915年努塞尔的因次分析,为从理论和实验上正确理解和定量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1929年,施密特指出了传质与传热的类同之处。在热传导方面,法国物理学家毕奥于1804年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热辐射方面的

6、理论比较复杂。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1878年,斯忒藩由实验发现辐射率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事实,1884年又为玻耳兹曼在理论上所证明,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俗称四次方定律。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空腔黑体辐射时,得出了普朗克热辐射定律。这个定律不仅描述了黑体辐射与温度、频率的关系,还论证了维恩提出的黑体能量分布的位移定律。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

7、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二、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1) 在铸造、焊接、金属热处理等常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非稳态导热、移动边界的固液相变传热以及各类对流换热问题。在精密机械和精密仪器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热应力和热变形量的预测、修正及控制也同样有赖于传热原理的指导。 (2) 在各类机械控制方面,即在强电或弱电方面的应用,元器件的有效冷却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都与强化传热研究有关。例如大型发电机的转子、定子绕组和定子铁心

8、的冷却就是典型的对流传热问题。近百年来单机容量从几万干瓦扩大到百万千瓦,很大程度上是靠冷却技术的不断改进得以实现的,从空冷、氢冷发展到水冷,冷却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电磁负荷强度和材料的利用率。 (3)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各种机械的研发设计都离不开热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这一门学科。 2、在机械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1) 航空航天领域是当今世界上各领域高技术、

9、新材料研究最集中的体现。其中传热学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据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所作的技术分析,美国航天飞机的技术关键只有一个半,这半个是大推力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其中自然与传热有密切的关系),而那一个关键则是所谓“热防护系统”(TPS),即指以航天飞机外表面的防热瓦为主的整个热防护结构。 (2) 生物传热学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传热学科分支。虽然远末达到完善的程度,却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它是由生物学、临床医学和传热学多个学科领域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把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手段引入到生物和医学工程领域中,探讨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体内的传输规律

10、,以便为诸多至今末解开的生物医学难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一领域产生了各种新兴的机械,而这些机械的研发设计都离不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3) 以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构成的常规能源终将耗尽,而且已经为期不远。以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包括海洋温差和波浪能)以及效率更高的发电方式,如氢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乃至可控核聚变为代表的新能源总要逐步走向前台,成为人类的主要消费能源。能源的短缺,促进各种耗能机械朝着节能或者新能源方向发展,每一类新能源的发现都促进某一类机械的出现迅速发展,而这些新能源机械的出现和发展都与传热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4) 以计算机芯片为代表的微电子元器件发展迅速

11、,随着芯片体积微型化,线宽迅速下降,芯片表面的热流密度已经超过l06wm2,因此有“热障”之说,这对微型化高效冷却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近年用于高端服务器和桌面工作站的新型空气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也已经达到l05wm2。 (5) 现代的机械加工工艺已经不限于传统的车、钳、铣、刨,像激光钻孔、激光切割这类高热流、超短时间的新型加工手段已经用于石油钻井管等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这类特殊加工方式所涉及的热量传递问题己不能再用传统的导热理论来分析,而必须加入对热量传输速度的考虑,这类问题被称为“非傅里叶导热”。这是在机械生产设备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又如钛及其合金的加工,由于

12、钛及其合金阴传热率低,在其切削加工过程中,由切屑的塑性变形、切屑与刀具之间的滑动摩擦等产生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集中在刀具刀刃上,造成刀具寿命降低,加工质量差等,其实不仅仅是钛合金,像其他一些新材料都有不同的加工难题。因此正确选用加工条件,合理运用传热学的理论进行导热,显得极其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切削加工速率,延长刀具和设备寿命,还可提高加工件的加工质量。 (6) 军事领域里的机械用到的传热知识更是数不胜数。从历史上看,相当多的传热技术是从军事用途开始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和大规模应用的。例如战斗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参数一贯代表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再如红外摄像装置和传感器,最早也仅用于军事目的,像

13、侦察用的夜视仪、导弹的红外跟踪寻的装置等。 (7) 各种材料的热处理,例如金属材料的锻造、铸造、淬火、退火、回火,还有一些工程塑料的注塑成型等都离不开温度的控制。机械零件的制造离不开以上的几种加工处理手段,而以上的加工方法离不开热工基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三、真空井式退火炉型号简介RZJ-60-4型预抽真空井式退火炉系非标周期作业炉。主要用于铜包铝线材、铜包铝镁线材等产品在额定350以下真空状态中进行无氧退火热处理加热。1. 炉罐有效装料区尺寸: 1300X1300mm;2. 炉罐最大有效装料重量: 2000; 3. 额定温度: 350 ;4. 额定功率: 60kw10;5. 控温区数:

14、3区控温;3区监测6. 控温精度: 1;(以炉罐为主控)7. 炉罐温度均匀性: 5;8. 升温速度:(至350) 空炉 150min;实炉200min;9. 炉罐极限真空度: 10Pa;10.炉罐压升率: 10Pa/h11.炉体表面温升: 40:12.控温方式: PID+可编程结构简介本系列真空退火炉主要由炉体、加热元件、炉盖总成、炉罐、料架、导流筒、冷却桶、预抽真空系统、充放氮气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1、炉体:1)、炉壳:炉壳采用Q235A钢板和型钢焊接成圆筒形结构,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承重炉罐而不影响炉衬的稳固,侧面钢板厚度6mm。2)、炉衬: 炉衬炉体部分采用优质砖纤维复合结构

15、形式砌筑而成。炉膛采用高强度轻质节能型耐火砖砌筑,炉膛与炉壳之间的保温层填充硅酸铝纤维棉作为保温材料,保温节能绝缘性好,炉壳的表面温升不超过38,炉底面采用重质砖砌筑。该结构型式炉衬低密度低热容量,大大减少了该炉衬蓄热量,意味着炉衬吸收热量少,同功率炉升温快,节能显著等优点,炉体外表温升45。整台炉子的砌筑严格按照国家筑炉标准执行。3)、防护圈:在炉口处采用耐热钢护圈,以保护炉衬及加热元件不被频繁吊出吊入的炉罐撞坏。2、加热元件:加热元件采用高温电热合金丝(材质:0Cr25Al5),绕制成螺旋管状,置于炉膛周围搁砖上,用小钩定位,低表面负荷 (1.4w/cm2)长寿命设计。电热元件引出棒局部集中引出,并设防护罩;加热元件绕制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纹和划伤;3、炉盖总成:主要由厚板法兰、耐热钢绝热箱、进气装置、转子流量计、排气装置、真空充排气阀、抽空管路、真空压力表、恒压装置、电热偶、安全阀、密封的均温用强对流风机、耐热风扇、导风板等组成。炉盖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