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2119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宝典17植物的激素调节(原卷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典17 植物的激素调节内容概览第一部分 高考考情速递第二部分 知识导图第三部分 考点清单(四大考点)第四部分 易错易混(五大易错点)第五部分 真题赏析常考考点真题举例乙烯和赤霉素作用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探究赤霉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2023海南高考真题赤霉素的作用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乙烯和生长素的作用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2023山东高考真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光敏色素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生长素的相关实验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植物激素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生长素的产生、应用20

2、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独脚金内酯、植物激素调节2021重庆高考真题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1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P91)2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P91)3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P92)4向光性原理: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并将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先 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从而使背光侧 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向光侧 生长素分布

3、得少,生长得慢。即向光性外因是 单侧光刺激,内因是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P92“相关信息”)6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7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属于跨膜运输中的主动运输), 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P93)8生长素多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4、处。(P93)9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P93)10生长素首先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P93“小字内容”)考点二 其他植物激素1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较项目合成部位生理功能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脱落酸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

5、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乙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2.第六类植物激素是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3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上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4.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P97)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P98)6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

6、用。(P98)考点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P100)2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P101“思考讨论”)3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可能有副作用。(P101“思考讨论”)4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P102“科学方法”)5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

7、,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 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沾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即可。(P103“探究实践”)考点四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1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实际上也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P106)2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

8、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P106)3除了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P106)4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冬小麦、冬大麦、蕙兰等就是这样。(P107“思考讨论”)5“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这种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P108“小字内容”)6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P108)易错点1误认为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吲

9、哚乙酸点拨:植物激素的种类不同,其化学本质不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易错点2抑制生长不生长点拨: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谓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者可谓促进生长,如在相同时间内加蒸馏水处理组生长状况为2 cm4 cm,“抑制”组生长状况为2 cm3 cm,“促进”组生长状况为2 cm6 cm,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慢于对照组。易错点3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果实“成熟”点拨:促进果实“发育”的植物激素为生长素、赤霉素,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为乙烯。易错点4误将高于最适浓度的浓度都当作“抑

10、制浓度”点拨: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的浓度,不是抑制浓度,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才是“抑制浓度”。易错点5误认为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点拨: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1)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2)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3)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一、单选题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水稻种子萌发后不久,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乙烯

11、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如图。以下关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D乙烯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2(2023海南高考真题)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B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D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

12、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4(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高浓度NH4NO3会毒害野生型拟南芥幼苗,诱导幼苗根毛畸形分叉。为研究

13、高浓度NH4NO3下乙烯和生长素(IAA)在调节拟南芥幼苗根毛发育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注:甲是蛋白M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乙是蛋白N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ACC是乙烯合成的前体;分叉根毛比率=分叉根毛数/总根毛数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自变量是不同类型的拟南芥突变体、乙烯或IAAB实验结果表明,IAA对根毛分叉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C高浓度 NH4NO3下,外源IAA对甲的根系保护效果比乙的好D高浓度 NH4NO3下,蛋白M在乙烯和IAA抑制根毛分叉中发挥作用5(2023山东高考真题)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

14、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分组处理生长情况弯曲情况甲不切断正常弯曲乙在处切断慢弯曲丙在处切断不生长不弯曲丁在处切断不生长不弯曲A结构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C甲组的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D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6(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7(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种植和欣赏水仙是广东的春节习俗。当室外栽培的水仙被移入室内后,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徒长甚至倒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仙光敏色素感受的光信号发生改变B水仙叶绿素传递的光信号发生改变C水仙转入室内后不能发生向光性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