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导读资源信息阅读方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gege****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1.34KB
约9页
文档ID:358433665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导读资源信息阅读方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1/9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艾青诗选》导读资源信息阅读方法信息艾青,这个名字和“鲁迅”一样,是作者的笔名,是诗人发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使用的名字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往事: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年轻的时候,诗人到法国在法文中,“蒋海澄”和“蒋介石”的译音相差无几,结果在入住登记时闹出了“蒋介石来了”的笑话诗人回国后因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为了表达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不满,就在“蒋”字的草字头下面画了一个大大的“×”,成了“艾”字而这个“艾”在方言中和“海澄”的“海”同音,诗人又选了和“澄”同音的“青”字一个蜚声中国现当代诗坛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艾青诗选》收录的是艾青从20 世纪30 年代到70 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他是“土地的歌者”,将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国家民族的苦难命运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记录了人民在饱受蹂躏的年代悲惨的现实生活和不屈的殊死斗争,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的强烈的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用诗歌永葆赤子之心,驱逐阴霾黑暗,唤醒沉睡的时代,呼告人民的心声《艾青诗选》是以作品的写作时间为序编排的这里为大家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通过这幅图,小伙伴们可以轻松把握主要内容,加深对这部经典著作的理解。

艾青的诗,感情真挚充沛,表达着爱土地、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感……爱贯穿诗歌始终艾青的诗艺术风格独特,“朴素、单纯、集中、明快”是诗人秉持的创作风格让我们一起走进艾青诗歌的世界吧阅读方法诗歌是最美的文学体裁之一,现代诗尤为如此它的形式美,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艺术美,美不胜收!读《艾青诗选》,体悟这些美,对大家以后学习现代诗大有裨益,下面为大家阅读艾青的诗支上几招第一招:诵读诗歌,体会形式美艾青的诗形式朴素自然,不拘一格他的诗分节不求齐整,错落有致;分行自由自在,参差灵动;诗句长短不一,近乎散文;铺陈抒发,散而不乱,活而不浮;读来音律和谐,气韵通畅诵读,首先是朗读,大声地读,做到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其次是朗诵,用声音呈现你对诗歌的理解古人云:“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在熟悉了整首诗的内容之后,再深入地探究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以此作为朗诵发声的依据处理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使之合乎诗歌的韵律第二招:理解主题,体会情感美艾青诗歌的主题大部分是单纯、集中、明快的,当然也有一些主题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笼罩着朦胧的面纱我们首先要多读,培养自己的“诗感”诗中的人、事、物以及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带给大家的直观感受,会使大家形成对整首诗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的基本判断。

其次,我们要懂得知人论世读艾青的诗要充分地熟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环境,艾青遭遇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人生重要的转折点,等等大家可以从课本、诗人的论著、图书馆及网络的相关文献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将诗歌和这些背景资料结合起来,把握诗歌创作的意图目的,破解诗歌情感的密码第三招:解析意象,体会形象美意象是浸透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是诗歌鲜活的形象意象带着诗人独有的气质,是诗歌中最活跃的精灵,最闪耀的明星经典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标志比如艾青被称为“土地的歌者”“‘太阳和火把’的歌手”等,就是这个原因艾青的诗歌里有丰富的意象,有的意象可以“组群”,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读诗时,大家可以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感受诗歌中的精彩意象,仔细揣摩,透视意象的象征意义,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诗人选择意象的匠心和诗歌的形象之美第四招: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美艾青的诗打破日常语言的使用逻辑,极富冲击力和表现力他早年学习美术,所写的很多诗歌就像精美的画作一般,诗中有画大家读诗歌要充分地展开联想与想象,还原诗歌描写的形象、事件以及营造的氛围、意境,然后重读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遣词造句之妙。

艾青的诗句善于抒发真情实感,大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改写成散文大家要关注诗中的“诗眼”,富有睿智哲思的警策之句,新颖别致的“神来之笔”,将这样的诗句积累下来,烂熟于胸,时时玩味赏析,别有一番趣味第五招:改编创写,体会艺术美大家可以学着评论诗歌,以自己喜欢的诗歌为例,就艾青诗歌的艺术手法及特色谈谈看法,做到有依据,有条理,能自圆其说同学们可以改写、仿写艾青的诗,寻找艺术的感觉,抓住灵感,创作诗歌资源艾青的诗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深远这里推荐一些名家对《艾青诗选》的评语和解读,看看他们的评语和解读是不是正好符合你们的心中所想点评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了一条壮阔的河流他(艾青)在诗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六十年,他的诗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来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他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哲学思考和美学思考都已熔铸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和谐的整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和世界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艾青从一开始就是写实派,但他不是僵硬的,教条主义的,是一种自由的现实主义,开明的现实主义,进取的现实主义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2.成书过程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订《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3.作品风格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4.内容梗概艾青诗歌创作总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艾青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渴盼光明社会的到来;第二阶段是抗战时期,创作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我爱这土地》,抒发了对祖国、大地、人民的无限眷恋与热爱;第三阶段创作的《礁石》,描述了具有坚定意志和顽强抗争的形象,象征着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第四阶段艾青复出之后,创作了《鱼化石》,抒发了对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诗歌中借助许多意象,如“土地”“太阳”“大堰河”“光”等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重点篇目及主要内容:篇目名称主要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分为四部分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一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北方》诗人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倾吐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我爱这土地》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被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更能表现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向太阳》这首诗借助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全诗贯穿着一个总体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阳,以太阳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希望;从“我”——一个饱经忧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抗战高潮到来之时的激奋之情。

《火把》这首诗借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镜子》诗中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光的赞歌》诗中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5.经典名言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②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③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④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⑤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⑥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精彩赏析1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艾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点拨】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2手推车艾青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