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茶坊矿业开发有限公司3万t_a金矿开采项目 环评报告

举报
资源描述
国环评证乙字第1331号 繁峙县茶坊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3万t/a金矿开采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建设单位:繁峙县茶坊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山西清源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九月 修改说明 序号 专家意见 修改说明 一、项目概况 1 补充本项目矿产资源分布及开拓方案布置图,注明五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明确本项目开采区及地面设施布置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给出禁采区拐点坐标,并在开拓布置图注明。 补充了本项目矿产资源分布图,见图2-5-1;补充了本项目开拓方案布置图,见图3-2-1;明确本项目矿界不在调整后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见图2-5-1;由于本项目不在调整后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因此,不需要设置禁采区。 2 说清楚本项目开采顺序的安排,补充开采接续表,注明对应的储量和服务年限。 补充介绍了本项目开采顺序和开采接续表,补充了表中其对应的储量及服务年限,见P3-22-P3-23。 3 补充南、北采区的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注明风频、图例、主要建构筑物特征表和环保设施的布置。核实地面设施的布置。 在南、北采区工业场地平面图上补充了风频、图例,见图3-4-3;补充了各场地的主要建构筑物特征表和环保设施,见P3-25-P3-26;经核实,北工业场地内设置空压机房,见P3-25-P3-26。 4 结合主要技术参数,细化和完善运输道路和管线工程内容介绍,补充运输道路和隧道及管线(供水及排水)的布置图。 在工程表中补充了运输道路及井下排水管线内容,见P3-7-P3-9;在地理位置图中补充了运输道路布置,见图2-1-2;补充介绍了矿井排水的管线设置,见P3-13-P3-16。 5 给出办公生活区、南、北采区工业场地采暖供热负荷估算,具体落实工业场地采暖供热方式,明确食堂和浴室的燃料方式。 补充了办公生活区采暖负荷估算结果,由于本矿冬季不生产,南、北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不进行冬季采暖,明确食堂燃料采用电磁灶或罐装液化气,浴室热源采用太阳能或电能,见P3-17-P3-18。 6 细化和完善生活用排水量,分别针对北、南采区,核实全矿的用排水平衡分析。核实2个采区的矿井水出水口。 根据南、北采区开采建设情况,修改了本项目总水平衡用排水量表及水平衡图,见P3-16-P3-17;经核实,北采区矿井水出口在1380平硐口,南采区矿井水通过竖井排出,见P3-22。 二、环境质量现状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 环境保护目标表中补充五台山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结合本项目矿界坐标和五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五台山臭冷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坐标,核准本项目矿界与上述保护目标的准确距离。 在环境保护目标表中补充了调整后的五台山相关保护区的内容,并补充了本项目矿界与上述保护目标的距离,见P1-14-P1-15。 2 应针对南、北采区工业场地、废石场及运输道路考虑各环境要素,梳理和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表。 修改了环节保护目标表,按与南、北采区工业场地、废石场及运输道路的相对位置关系给出与各环保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见P1-14-P1-15。 3 补充评价区动植物名录,说明样方调查布点设置,核实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介绍。 补充了评价区动植物名录,见P8-13-P8-15;补充了样方调查布点设置情况,见P8-6;根据样方调查情况和生态解译成果,修改了生态环境现状介绍,见P8-4-P8-15。 4 明确本项目要保护的地下水含水层,完善村庄水井保护目标。补充说明东山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和规模。核准北工业场地与东山水源地保护区的距离。 补充工业场地和办公生活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介绍。 在环保目标表中补充了童子崖水井保护目标及保护含水层,见P1-15;补充了东山乡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和规模,见P2-4;核实了本项目北工业场地与东山乡水源地的距离,见P2-4;补充介绍了工业场地和办公生活区水文地质条件,见P7-13-P7-14。 5 应说清楚评价区不同范围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现状评价。优化和完善相关环评依据。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臭冷杉自然保护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见P1-11-P1-12;修改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内容,见P5-2-P5-4;补充完善了相关环评依据,见P1-5。 三、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 对原有工程遗留的环境问题,应细化以新带老措施的恢复目标和完成时限,并纳入本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 针对原有工程遗留的环境问题,补充了新带老措施的恢复目标,并提出了完成时限,见P3-3-P3-4;将原有工程环境问题列入本项目竣工验收表中,见P16-11-P16-12。 2 核实废石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和上游汇水面积,核实堆存容量和服务年限,提供规范、清晰的废石场平、剖面图。 细化了废石场的情况介绍,核实了堆存容量和服务年限,见P3-16-P3-17;根据废石场地形情况修改了废石场平、剖面示意图,见图9-2-1,并要求企业在废石场建设前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3 优化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规模和工艺,核实处理效率。 核实了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规模、工艺、处理效率,见P18-5-P18-7。 4 细化和完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表和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复核环保投资估算。 调整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表,见P16-11-P16-12;修改了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见登记表;修改了环保投资估算表,见P15-4。 四、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1 补充原有工程的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补充了原有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见P3-1-P3-3。 2 生态评价图件上注明本项目的工业场地和废石场等地面设施。补充分析本项目对五台山臭冷杉自然保护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生态环境影响。 在生态解译图中补充了各类地面场地,见图8-1-1、图8-1-2、图8-1-3;补充了本项目对五台山臭冷杉自然保护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见P8-19-P8-21。 3 应分别针对环境空气1类标准和2类标准区,进行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和评价。 修改和完善了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见第5章。 4 明确环境风险因素和环境风险影响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补充了本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和环境风险影响对象,见P12-2-P12-3;修改了本项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见P12-3-P12-5。 目 录 1 总论 1-1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 1-1 1.2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1-2 1.3 编制依据 1-4 1.4 评价等级 1-7 1.5 评价范围 1-10 1.6 评价重点 1-11 1.7 评价标准 1-11 1.8 评价方法 1-13 1.9 环境保护目标 1-14 2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2-1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 2.2 社会环境概况 2-4 2.3 生态环境 2-6 2.4 环境质量现状 2-10 2.5 其他环境敏感区域 2-10 2.6 环境功能区划 2-11 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1 3.1 现有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1 3.2 改扩建工程概况 3-5 3.3 公用工程 3-15 3.4 工程生产工艺分析 3-18 3.5 工艺路程及环境影响环节 3-27 3.6 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29 3.7 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36 3.8 服务期满后恢复措施 3-45 3.9 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分析 3-45 4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4-1 4.1 识别和筛选的目的 4-1 4.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4-1 4.3 工程环境影响识别 4-6 4.4 评价因子筛选 4-7 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5-1 5.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 5-1 5.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2 5.3 污染气象特征 5-2 5.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3 5.5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5-6 5.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5-6 6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9 6.3 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9 6.4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6-10 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1 7.1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7-1 7.2 地质环境条件 7-2 7.3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3 7.4 I类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预测及影响分析 7-5 7.5 Ⅱ类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预测及影响分析 7-10 7.6 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7-12 7.7 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7-12 7.8 结论 7-13 8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8-1 8.1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8-1 8.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8-3 8.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8-6 8.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8-9 8.5 地表沉陷分析 8-12 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1 9.1 固体废物基本情况 9-1 9.2 废石场选址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9-3 9.3 生活垃圾处置方法 9-6 9.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9-6 9.5 小结 9-8 10 声环境影响评价 10-1 10.1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 10.2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0-1 11 水土保持方案 11-1 11.1 评价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11-1 1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1-1 11.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1-1 11.4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11-2 11.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1-2 11.6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11-10 11.7 水土保持监测 11-12 11.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实施措施 11-15 12 环境风险分析 12-1 12.1 评价的目的和评价重点 12-1 12.2 环境风险识别 12-1 12.3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2-1 12.4 环境风险预防措施 12-2 12.5 应急预案 12-4 12.6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2-5 13 公众参与 13-1 13.1 公众参与目的和作用 13-1 13.2 公众参与程序 13-1 13.3 公众参与形式 13-4 13.4 公众参与调查对象 13-4 13.5 调查结果 13-5 13.6 结论 13-7 14 清洁生产分析 14-1 14.1 适用范围 14-1 14.2 指标分级 14-1 14.3 指标要求和本工程清洁生产指标 14-1 14.4 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和措施 14-4 1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5-1 15.1 社会效益分析 15-1 15.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5-2 15.3 小结 15-7 16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6-1 16.1 环境管理 16-1 16.2 环境监测 16-9 16.3 环境管理与监测经费预算 16-10 16.4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一览表 16-11 17 总量控制 17-1 17.1 总量控制原则 17-1 17.2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17-1 17.3 废水排放情况分析 17-1 18 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经济论证 18-1 18.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8-1 18.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8-4 18.3 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