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鄂钢职业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鄂钢职业中学高二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 ,猜想的表达式为 (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2.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参考答案: B 3. 如图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五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已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8,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6,则x,y的值分别为(  ) A.18,6 B.8,16 C.8,6 D.18,16 参考答案: C 【考点】茎叶图. 【分析】利用中位数、平均数计算公式求解. 【解答】解:由茎叶图知,甲组数据为:9,12,10+x,24,27, ∵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8, ∴5(9+12+10+x+24+27)=90, 解得y=8. ∵甲组数据为:9,15,10+y,18,24,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6 ∴10+y=16,解得y=6. 故选:C. 4. 椭圆C:的上下顶点分别为,点在上且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那么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5. 在Rt△ABC中,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由勾股定理知c2=b2+a2,则在四面体P﹣ABC中,PA⊥PB,PA⊥PC,PB⊥PC,类比勾股定理,类似的结论为(  ) A.S△PBC2=S△PAB2+S△PAC2 B.S△ABC2=S△PAB2+S△PAC2 C.S△ABC2=S△PAB2+S△PAC2+S△PBC2 D.S△PBC2=S△PAB2+S△PAC2+S△ABC2 参考答案: C 【考点】F3:类比推理. 【分析】由题意结合平面与空间类比的关系即可得出题中的结论. 【解答】解:平面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为:边对应着面,边长对应着面积, 结合题意类比可得. 故选:C. 6. 设f (x)=,则的定义域为(     ) A.                  B. C.                 D.(-4,-2)(2,4) 参考答案: B 7. 是方程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____________条件(填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必要充分、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参考答案: 充分不必要 8.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x的值分别为3,2则输出v的值为(  ) A. 35        B.20     C. 18      D.9 参考答案: C 9.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预报变量的变化由(  )决定 A.解释变量 ; B.残差变量;  C.解释变量与残差变量; D.都不是 参考答案: C 10. 把边长为a的正△ABC沿BC边上的高线AD折成60°的二面角,则点A到BC的距离是(   ) A. a B. C. D. 参考答案: D 【分析】 取中点,连接,根据垂直关系可知且平面,通过三线合一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从而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平面,根据线面垂直性质知,即为所求距离;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结果. 【详解】取中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为边上的高    , 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且平面 正三角形        为正三角形 又为中点    平面    ,    平面 又平面    即为点到的距离 又,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关键是能够通过垂直关系在立体图形中找到所求距离,涉及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若函数f(x)=x2+ax+2b在区间(0,1),(1,2)内各有一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3,6)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 【分析】由题意可得,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z=2+,表示2加上点(a,b)与点M(0,4)连线的斜率.数形结合求得的范围,可得z的范围. 【解答】解:∵函数f(x)=x2+ax+2b在区间(0,1),(1,2) 内各有一个零点, ∴,即,画出可行域, 如图所示:表示△ABC的内部区域, 其中A(﹣3,1),B(﹣2,0),C(﹣1,0). 目标函数z=2+,即2加上点(a,b)与点M(0,4) 连线的斜率. 数形结合可得,的最小值趋于 KAM==1, 的最大值趋于 KBM==4, 故z的最小值趋于2+1=3,最大值趋于2+4=6, 故答案为(3,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简单的线性规划,斜率公式,体现了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12. 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 (O为坐标原点)的最大值为          参考答案: 5 13. 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 参考答案:   14. 若根据5名儿童的年龄x(岁)和体重y(kg)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用年龄预报体重的回归方程是,已知这5名儿童的年龄分别是3,5,2,6,4,则这5名儿童的平均体重是______kg. 参考答案: 26 【分析】 由题意求出,代入回归方程,即可得到平均体重。 【详解】由题意:, 由于回归方程过样本的中心点,所以, 则这5名儿童的平均体重是26。 【点睛】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5. 若过点A(a,a)可作圆x2+y2﹣2ax+a2+2a﹣3=0的两条切线,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3)∪(1,) 【考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把已知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找出圆心P的坐标和圆的半径r,并根据二元二次方程构成圆的条件可得a的范围,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P|的值,由过A可作圆的两条切线,得到点A在圆P外,可得|AP|的值大于圆的半径r,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与求出的a的范围求出并集,可得满足题意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把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x﹣a)2+y2=3﹣2a, 可得圆心P坐标为(a,0),半径r=,且3﹣2a>0,即a<, 由题意可得点A在圆外,即|AP|=>r=, 即有a2>3﹣2a,整理得:a2+2a﹣3>0,即(a+3)(a﹣1)>0, 解得:a<﹣3或a>1,又a<, 可得a<﹣3或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1,) 故答案为:(﹣∞,﹣3)∪(1,) 【点评】此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涉及的知识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元二次方程构成圆的条件,以及不等式的解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由这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当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点在圆内. 16. 若直线被圆C:所截得的弦长为4,则实数的值是               . 参考答案:     17. 曲线与曲线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分析】 联立方程组求出积分的上限和下限,结合积分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由曲线y=x与y=2-x2,得2-x2=x,解得x=-2或x=1, 则根据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所求的几何面积(2x-)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定积分在求面积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本小题满分13分) 设的内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且. (Ⅰ)求的值; (Ⅱ)求的最大值,并判断当取最大值时的形状. 参考答案: 此时,故,△ABC为直角三角形……………13分 19. 某中学开设甲、乙、丙三门选修课,学生是否选修哪门课互不影响.已知某学生只选修甲的概率为0.08,只选修甲和乙的概率是0.12,至少选修一门的概率是0.88,用表示该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和没有选修的课程门数的乘积. (1)记“函数为上的偶函数”为事件A,求事件A的概率; (2)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参考答案: (1)设学生选修设甲、乙、丙三门课的概率分别为,则由条件可得 解得. 用表示该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和没有选修的课程门数的乘积,则或. ∵ 记“函数为上的偶函数”为事件A, ∴ ; (2)随机变量的取值有或, 由(1)知,故, ∴ 的分布列为 . 20. (本小题满分12分)下表是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年)和所需要的维修费用(万元)的几组统计数据: 2 3 4 5 6 2.2 3.8 5.5 6.5 7.0 (1)请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上表数据的散点图; (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 (3)估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时,维修费用为多少? (参考数值:) 参考答案: 所以估计当使用10年时,维修费用约为12.38万元.……12分 略 21. (12分)已知在直线上移动,求的最小值,并指出取最小值时的与的值。 参考答案: 22. 如图1,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O为DE的中点, ,BC=4.将△ADE沿DE折起到△的位置,使得平面平面BCED, F为A1C的中点,如图2. (Ⅰ)求证: EF∥平面; (Ⅱ)求F到平面的距离.   图1                      图2  参考答案: (Ⅰ)取线段的中点,连接, . 因为在△中, , 分别为, 的中点,所以 , . 因为 , 分别为, 的中点,所以 , ,     所以 , ,所以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 因为 平面, 平面,所以 平面.……… 6分 (Ⅱ)为的中点, 又平面平面, .由图有,,则                                                      ……………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