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花园中学2023年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市花园中学2023年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用98%的H2SO4吸收SO3可得到H2SO4·1.5SO3,若用1 kg 98%的H2SO4充分吸收SO3后,再进行稀释,可得98%的H2SO4(  ) A.2.77 kg B.2.6 kg                C.2.42 kg D.2.22 kg 参考答案: A 解析:解答此题时注意吸收剂为98%的H2SO4而非纯硫酸,且水吸收SO3后产物还能吸收SO3。 2. 蛋白质溶液分别作如下处理后仍不失去生理活性的是(     ) A. 高温加热       B. 紫外线照射    C. 加硫酸钠溶液   D. 加福尔马林 参考答案: C 略 3.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A 略 4. 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A.Na              B.Al               C.Fe               D.Ag 参考答案: C 略 5.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NH3·H2O      B.NaOH        C.Na2CO3        D.MgCO3 参考答案: D 略 6.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四种离子,加入KSCN溶液后变成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A.K+     B.Al3+       C.Cl―       D.Fe3+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四种离子,加入KSCN溶液后变成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铁离子,答案选B。   7.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烃的是              A.CH3CH2CH3 B.CH3-CH2一Br C.KSCN D. CH3COOCH3 参考答案: A 8.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已知C (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C (s)+O2(g)=CO2(g);△H1,C (s)+1/2O2(g)=CO(g);△H2,则△H2>△H1 C.已知CH4 (g)+2O2(g)=CO2(g)+2H2O(g);△H=-802.33kJ/mol,则CH4的燃烧热为802.33 kJ/mol       D.已知NaOH(aq)+HCl(aq)=NaCl(aq)+ H2O(l) △H=-57.3kJ/mol,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中和热为28.65kJ/mol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4Cl 和Ca(OH)2制备NH3 参考答案: 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判断物质发生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如化合价发生变化,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生成Al和氧气,反应中Al、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存在N2+3H22NH3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实验室用NH4Cl 和Ca(OH)2制备NH3,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 (Ⅰ)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混和加热; (Ⅱ)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混和加热,则(  ) A.(Ⅰ)(Ⅱ)产物均相同            B.(Ⅰ)(Ⅱ)产物均不同 C.(Ⅰ)产物相同,(Ⅱ)产物不同    D.(Ⅰ)产物不同,(Ⅱ)产物相同 参考答案: C 略 11. 某学生用2ml1mol/L的CuSO4溶液4ml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ml4%的HCHO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 A.甲醛量太少    B.硫酸铜量少    C.NaOH量少     D.加热时间短 参考答案: C 略 12. 将一定量的SO2和氧气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B. SO3的浓度等于SO2的浓度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C 略 13. 在相同条件下,做H2O2分解对比实验,其中(1)加入MnO2催化,(2)不加MnO2催化。下图是反应放出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14. 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v(NH3)=0.010  mol?(L?s)﹣1 B.v(O2)=0.001  mol?(L?s)﹣1 C.v(NO)=0.0010  mol?(L?s)﹣1 D.v(H2O)=0.045  mol?(L?s)﹣1 参考答案: C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v=计算v(H2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判断 解答:解:在体积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v(H2O)==0.0015mol?L﹣1?s﹣1, 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0.0015mol?L﹣1?s﹣1=0.0010mol?L﹣1?s﹣1,故A错误;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0.0015mol?L﹣1?s﹣1=0.00125mol?L﹣1?s﹣1,故B错误;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O)=×0.0015mol?L﹣1?s﹣1=0.0010mol?L﹣1?s﹣1,故C正确; D、v(H2O)==0.0015mol?L﹣1?s﹣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公式的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通常有定义法、化学计量数法,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15.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CN-+H2OHCN+OH-             B.NH3·H2ONH+OH- C.HCO+H2OH3O++CO           D.H2CO3HCO+H+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8分)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图1、2装置测定某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夹持装置已略去。 提供的试剂:研细的钙片粉末(钙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2mol/L 盐酸、5%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和蒸馏水。 图1                          图2 实验过程: I.检查两套装置的气密性。 II.在A、C的右边加入0.25 g钙片粉末,左边加入3 mL 2mol/L盐酸,塞紧塞子。在B、E中均加入饱和NaHCO3溶液,如图所示,记下量气管读数。 Ⅲ.将A、C倾斜,使液体与固体混合,实验结束并冷却后读出量气管读数,测得 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41.90 mL,E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39.20 mL(以上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I中检查图1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中加入的试剂为       。 (3)实验前左右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右管的液面高于左管的液面, 应进行的操作是         。 (4)图2实验所得钙片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图1实验比图2实验所得钙片中的碳酸钙含量偏高,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偏高的原因:          。 参考答案: (8分) (1)往B中右侧量气管中加水,一段时间后量气装置左右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2)CaCO3 + 2H+ ==== Ca2+ + CO2↑ + H2O    蒸馏水(H2O) (3)向下移动右管,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4)70%(或用小数、分数表示) HCO3— + H+ ==== CO2↑ + H2O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4分)四种元素A、B、C、D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且核电荷数之和为50;A元素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B元素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C元素原子与B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之比为5︰1。 (1)B、C可分别与A形成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共价化合物a、b,共价化合物a、b的分子式分别是       、      ;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a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与一个a分子紧密相邻的a分子有     个。 (2)将过量氨水滴入盛有D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为            ; 反应过程中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D的单质晶体是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5个D原子紧密堆砌(即面心立方体最紧密堆积),D原子半径为d cm,设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D的单质晶体的密度为_____   ____g·cm-3。 参考答案: (共14分) (1)CH4(1分)     SiH4 (1分)    正四面体形(1分)     12(2分) (2)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呈深蓝色    (2分) Cu2+ + 2NH3.H2O = Cu(OH)2↓+ 2NH4+                        (2分) Cu(OH)2 + 4NH3.H2O = [Cu(NH3)4]2+ + 2OH- + 4H2O   (2分) (3)         (3分) 略 18. (1)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虽大,但溶解过程较慢,实验室常用热水配制以加快溶解速率,但常常会产生浑浊,请用文字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_____,如何才能用热水配制出澄清的较浓的CuSO4溶液_____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①KNO3、②Na2CO3、③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