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类型片发展概要论文 电视电影类型片发展概要论文预读: 摘要:一、电视电影类型片发展概况由于以电视播出为主要市场,电视电影创作遵循的是电视节目的特点,恪守文艺为大众服务的原则,追求作品的民族性、大众性、通俗性、平民性,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坚持导向正确的前提下,竭力打造作品的观赏价值.因而,具备娱乐品格的类型片和带类型色彩的作品随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实践和播出反馈,逐步成为电视电影的自觉追求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自2009年开始启动至今,电视电影产量达一千三百多部,播出六千五百来部次,单片单次收视率达到两千多万人的有四百多部次,均为类型化特征较为鲜明的作品.此结果证明,类型化策略是电视电影有效的市场生存之道.电视电影类型片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1999—2000年,第二个阶段自2001—2005年,第三阶段自2006年至今.1.电视电影类型片创作的无意识期1999—2000年是电视电影创作的初期阶段,在类型片的类别、风格、数量比例上并没有特别的设计和运作,出现的一批带有类型色彩的作品仅为了实现电视电影风格多样化创作的方针,是无意识的产物.1999年出品的60部作品,出现了古装片、古装动作片、言情片、喜剧片、涉案片等六种类型,近二十部,其中有一个四集系列片《郑板桥故事系列》.初年类型片在总量中占三分之一,类型特征欠典型,艺术和技术质量较平庸,电影化程度欠缺,但演员阵容较符合类型片要求,是当时较有影响的影视演员.如由雪村编导的《郑板桥故事系列》由张丰毅、刘威、陈佩斯、刘金山主演;由蔡乃安编剧、吴建新导演的涉案片《擒凶记》,主演是当时的打星杨丽青;由徐兵编剧、杨亚洲导演的言情片《婚前别恋》用了当时的新秀曹卫宁、张延.2000年,电视电影产量大增,年产134部,其中类型片创作有四十多部,占总量的30%,质量也大为改观,出现了一些制作精良、品质较高的类型特征较为鲜明的作品.其中言情片、喜剧片、现实涉案片尤为突出,整体质量较高.言情片如《我爱长发飘飘》(林黎胜编导,韦玮主演)、农村喜剧如《俊俏媳妇开明婆》(汪之群编剧,薛彦东导演,方青卓、张晗主演)、《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吴鸣、肖蕾编剧,白玉、高希希导演,闫妮、周晓斌主演)、现实涉案片如悬疑片《黑白》(杨葵编剧,李红导演,艾敬主演)、推理片《对一个聋哑盲人谋杀案的分析》(白宏编导,贾宏声主演)、警匪片《警威壮贺兰》(张志国、王宏彬编导,戴彬主演)、刑侦片《山村奇案》(许泰彰编剧,祁德恕导演,丁海峰主演),以及《带血的铜锁》、《猎鹰》、《双重危机》、《极度贪婪》等等.其中,喜剧片和涉案片比重较大,质量也高.除了保持1999年的类型片种类外,2000年出现了新的类型样式——救援片和惊悚片.前者如《生命列车》和《大营救》,后者如《黑色风景里的女人》、《恩恩怨怨》.在1999年和2000年播映的一批电视电影中,以轻喜剧、古装动作、战争、涉案剧等类型片收视率最高,像《剑少爷》、《别让我撞上你》、《猎鹰》、《山村奇案》、《三八线上的女兵》、《美梦成真》、《蜜月到永远》、《民选村官》、《操心家长》、《的哥的姐》等,观看人数超过两千多万.2.电视电影类型片自觉追求期前期的播出收视反馈,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视电影创作带来了影响.而电视电影这一站在电影和电视剧两个巨人肩上的新影视艺术样式,先天有着许多成熟的基础,故很快在创作实践和播出检验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迅速结束了实验阶段,在制作工艺、艺术创作、美学把握和创作目标等等方面步入有意识的计划性运作.在这样的整体发展中,2001年后的类型片创作出现了较大提高,在数量比、选材、风格样式上有了一定的设计,进入了自觉追求期.2001年,总产103部,类型片近30部;2002年总产112部,类型片40多部;2003年总产110部,类型片40多部;2004年总产109部,类型片有50多部;2005年总产121部,类型片近50部.此阶段增加了新的类型品种,如科幻片《里安的奇遇》.2001年在电视电影类型片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也是电视电影充满创造力、佳作迭出的年份.这年出现的灾难片《大沙暴》(孟中、刘一兵编剧,白玉、高希希导演,刘小宁、陆玲主演),涉案片《情不自禁》(魏燕群、林黎胜编剧,方刚亮导演,潘粤明、邬玉君主演),古装片《王勃之死》(高峰编剧,郑大圣导演,刘小峰、池华琼主演)是电视电影类型片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电视电影史上的精品.三部作品均因制作精良、构思巧妙、特色突出将电视电影类型片创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大沙暴》的出现,还为电视电影增添了灾难片种类.此外,该年还有其他一批市场播出效果良好的谍战片、轻喜剧作品,如《绝密行动》(杨轩、唐龙潜编剧,毛玉勤导演,刘钰璇、范春霞主演)、《我和连长》(舒崇福、王一兵编剧,舒崇福导演,范明、江柯主演).尤其是由尚昌仪、于业华编剧,栾逢勤导演,金鑫、王新民主演的《血浴羊山》;由赵冬苓编剧、杨亚洲导演、马恩然主演的《法官老张轶事》;由王莉芝、郑怀兴、郑宜庸编剧,卫翰韬导演,郑佩佩、李若彤、张智尧等主演的《女儿当自强》、《女将出征》;由魏人编剧,孙铁导演,王学圻、张晗主演的《刑警张玉贵》和《刑警张玉贵的队长生活》等,为《法官老张系列》、《共和国名将系列》、《杨门女将系列》、《刑警张玉贵系列》做了高质量的开场,拉开了电视电影系列片大规模创作的帷幕,对电视电影类型片创作和电视电影品牌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后续创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之后三年的创作是2001年创作思路的延续,类型片数量保持在较高比例,有关题材和风格样式的挖掘也在逐步扩大,制作和创作上也在力求精良.此外,还新添了音乐歌舞片等新类型.在这期间《,杨门女将系列》15集全部在2002年完成,《共和国名将系列》又拍出了《曾克林出关》(2003,徐宝琦编剧,安澜导演,连奕名主演)、《许世友出拳》(2003,徐宝琦编剧,栾逢勤导演,赵福余主演)、《王树声征战豫西》(2004,王强、张东、无名编剧,安澜导演,马诗红主演),《刑警张玉贵系列》又增加了《刑警张玉贵之执法者》和《刑警张玉贵之忠孝两全》,《法官老张系列》陆续新添了《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法官老张轶事之养老树》.此外,三个新的系列也诞生了,如改编自《资治通鉴》、《史记》和民间传说的19集古装动作历史片《大汉风系列》(周长赋、刘岚、何耀宏编剧,卫翰韬、邢树民、黄伟明、林洛平导演,胡军、杨恭如、肖荣生、吴倩莲、王刚、李立群、沈保平主演)2004年开始启动,拍出了《鸿门宴》、《破釜沉舟》、《群雄并起》三部,2005年完成了后18集;名著改编古装片《三言二拍系列》(巩向东、王培公、何俊编剧,黄祖权、冯淬帆、蓝志伟导演)在2003、2004年拍出了20部;十集抗日枪战惊险片《远东特遣队系列》(闻窿、郑振环编剧,杨军、赵继烈、滕有为、乔和平导演,张甲田、杜振清、褚栓忠、姬晨牧、朗战利、王卓主演)在2004年全部完成.除了系列片做主打外,一批单片也极大地丰富了此阶段的类型片景象,如家庭喜剧《丈母娘来了》(2002,郝过编剧,方子哥、梦继导演,韩影、方子哥主演)、爱情喜剧《警花燕子》(2005,王磊编剧,张菁导演,汤唯、田雨主演)、农村幽默喜剧《飞》(2005,宋方金编剧、乔梁导演、赵毅主演)、刑侦片《U57次谜案》(2002,李康平编剧、潘峰导演,孙松主演)、言情片《当爱情失去记忆》(2002,刘仪伟编导,邓超主演)、黑色幽默涉案片《翻身》(2002,徐兵编剧,高希希导演,胡亚捷、周晓斌主演)等等.2002年出品,由广春兰编导,穆合塔尔、阿依努尔主演的音乐歌舞轻喜剧《情醉吐鲁番》,以绚丽欢快轻松幽默的形态为电视电影增添了音乐歌舞片类型.此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场景发生在山林的抗日枪战片《狩猎者》(2005,赵冬苓编剧,孔笙导演,王文杰主演).影片故事场景简单,故事单纯,以复仇和出神入化的枪法为要素,惊险生动.此片自诞生五年来,播出24次,黄金时段收视均超过3%,最高达到3.76%;曾经在晚间两点播出,占有率达到31.04%,即当时收看电视节目的人群,有31.04%的人在观看这部作品.《狩猎者》是对2000年山林抗日枪战片《战争角落》的发扬提高,为小成本短周期条件下的战争片创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战争片模式,之后出现的也同样取得成功的《山林喋血》《、围剿》《、快枪手》等,都是这一思路的延续.可以说,此阶段的类型化作品创造了电视电影的收视奇迹,收视率基本都超过2%,像《狩猎者》一样创下收视奇迹的不在少数,如《战争角落》3.37%、《情不自禁》3.56%、《大沙暴》3.13%、《血浴羊山》3.64%、《U57次谜案》3.97%、《绝密行动》4.39%.《杨门女将系列》收视率都在3%以上,最高达到4.58%,收视人数近5000万.这个收视成绩在当年电视电影中居第一,所有电影中排第四,至今没有电视电影超越,而且在电影频道播出的所有电影、电视电影中,只有《举起手来》、《冲出亚马逊》、《中华英雄》、《平原枪声》、《十面埋伏》、《太极张三丰》、《狂龙逞英豪》、《千机变II花都大战》、《少林寺》、《血性山谷》、《宝贝计划》、《功夫》、《烈火金钢》、《通天长老》等14部大电影的收视率超过这个成绩.电视电影类型片的收视表现,表明着电视电影已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3.电视电影类型片的成熟期第二阶段的类型片创作和播出,为电视电影的生产运作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运作思路,也为类型片创作积累了诸多正反经验.自2006年后,电视电影类型片创作进入成熟期,打造类型片进一步增强电视电影的市场竞争力,成为电视电影创作的重要目标.自2006年开始,类型片在全年作品中的数量比有了进一步提高,2006年总产112部,类型片50多部;2007年总产122部,类型片50多部;2008年总产124部,类型片近60部;2009年总产110部,类型片60多部;2010年总产107部,类型片60多部.比例占一半以上,且保持稳定微升状态;类型种类继续扩展,每年均保持在十种以上,出现反特片类型和多元杂糅的多类型“混搭”风格的创作尝试;具备鲜明类型特征的类型片比例大幅提高,高质量作品成批出现,成为绝对靠得住的市场竞争产品.此期的类型片创作,以系列片唱主角.大批系列片的出现,是2006年后类型片创作的重要现象.2006年以后相继出现的《陆小凤传奇系列》(2006,吴峥、马帅、巩向东等编剧,邓衍成等导演,张智霖、张智尧、何润东等主演)、《女神捕系列》(2007,黄鉴、耿忠民、李宝辉、王晴川等编剧,司小冬导演,尚蓉主演)、《镖行天下系列》(2007,朱可欣、吴峥等编剧,邓衍成导演,周群达、吴晓敏主演),标志着电视电影类型系列片走向成熟.自2001年开发的《共和国名将系列》、《法官老张系列》此间不断有新作品出现,截止到2010年,前者已有二十多部,后者积累了七部.从2003年开始的《三言二拍系列》,在2006年又做了四部,累积24部.自2007年开发的《水浒人物系列》完成了《扈三娘与矮脚虎王英》(2007)、《母夜叉孙二娘》(2007)、《青面兽杨志》(2007)、《雷横与朱仝》(2008)《、小李广花荣》(2008)《、母大虫顾大嫂》(2009)、《拼命三郎石秀》(2009)、《杨雄与石秀》(2010)、《入云龙公孙胜》(2010)、《鼓上蚤时迁》(2010)等十多个人物,且质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一批新的系列片也在这个时期陆续出台,如《聊斋系列》(2006,王延松、周葵、李静等编剧,陈权、范冬雨、游飞等导演)、民国探案片《父子神探系列》(2007,刘毅、李嘉音、凌绍艺编剧,胡明凯导演,马跃、李子雄主演)、民国枪战悬疑探案片《火线追凶系列》(2009,吴峥、朱可欣编剧,邓衍成、胡明凯导演,钟汉良、释小龙、齐芳、涂黎曼主演)、古装人物传奇《大国手系列》(2010,李宪、刘墉、钱道远、武志刚编剧,萧锋导演,程皓枫、章贺主演),以及抗日惊险片《虎头要塞系列》(2010)、消防兵题材《烈火男儿系列》(2008)、现实刑侦片《西南警事系列》(2010)等等.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