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信朋友圈如何重构传统新闻生产模式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47KB
约7页
文档ID:263025265
微信朋友圈如何重构传统新闻生产模式_第1页
1/7

朋友圈如何重构传统新闻生产模式   摘 要 2011年,腾讯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横空出世,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在全球范围内积累将近7亿用户凭借着如此巨大的受众基数,所带有的多种功能和应用,尤其是朋友圈功能,对于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的采集、加工、发布、反馈过程当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一定意义上重构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及其朋友圈功能将会使传统媒体打造一个独立于传统媒体传播介质之外,却又与媒体有机相连的全新营销产品成为可能这也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朋友圈;新闻生产;网络舆论;谣言;摇电视;媒体融合    腾讯公司的应用程序及其附属的朋友圈功能自从2011年1月投入市场、正式商用以来,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投入使用不到1年,注册用户超过5?000万,13个月用户过亿截至2016年3月腾讯发布的《数据化报告》显示,每月活跃用户有6.97亿尤其是朋友圈功能以其信息发布便捷、交互性强、成本低廉、病毒式传播等特性,逐渐取代微博成为应用最广、影响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新媒体介质罗杰·菲德勒说:“每当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转移到市场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加速发展的模式发生作用[1]正如微博兴盛时期,传统新闻业调整生产模式,以适应微博及时性、自主性、交互性的传播特性一样,如今的传统新闻业也在因循着及其朋友圈功能的传播特性作出改变。

本文试图分析这种改变,并努力展望科技飞速发展、媒介加速融合大背景下,未来传统媒体可能发生的改变    1 、朋友圈及其传播特性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使用者通过该软件可以传输文字、语音、图片、视频还自带有基于LBS定位的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等功能的一大特点是免费下载软件无需付费,使用仅仅需要支付流量费如果是在无线WiFi状态下,可以实现完全免费使用跨越了运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2]加之背靠腾讯这棵大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短短5年时间,每月活跃用户将近7亿也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第一款世界级的IT产品,用户遍布、美国、东南亚、港澳台等地有人更是预言,将成长为继Google、Facebook、Twitter、Yahoo、YouTube之后的第六大世界级互联网平台[3]    在的众多功能当中,朋友圈功能越来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作用通过朋友圈功能,使用者可以接收到好友的实时动态,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发布使用者自己的最新动态与微博发布一则内容之后,所有拥有微博帐号的使用者都能查看到并在下方留言有所不同,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只有互为好友的使用者才能查看到。

因此,朋友圈真正营造了“朋友圈”的私密空间这样一种特殊属性虽然不利于像微博一样形成大规模的大众传播,但却可以实现更有黏度、更可信、更个性化的人际传播    无论是,抑或是朋友圈,在传播特性上大致有以下4种特性首先,成本低廉,发布便捷伴随着智能的广泛普及、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使用的成本越来越低通过与好友交流,通过朋友圈发布自我动态、“点赞”好友动态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便捷其次,技术领先,形式多变作为一家崇尚技术的公司,腾讯一直在不断从技术上、功能上完善的用户体验自从诞生至今,经历过不下40次的版本更新每一次更新,都会有新的功能加入其中2011年1月第一版本仅支持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到了5月份,加入了语音对讲功能又过了5个月,加入了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到了2012年3月,朋友圈功能正式面市如今,已经成为集文字短信、语音信息、可视、摄影摄像、甚至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应用程序,并且它还在不断更新,这使得传播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第三,实名制“互粉”,私密性交流互粉”也就是添加好友,这是一切传播的前提添加好友基本上通过号码、号码或号等方式,而且添加任何人成为好友都必须经过对方确认。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实名制的信息传递工具而且,不同于微博的是,这种传递信息的过程是极具私密性的第四,病毒式“刷屏”,人际化黏连这是朋友圈的主要传播特性朋友圈通过发表自我动态(文章)、评论或转发好友动态(文章)来实现传播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实现杠杆化、几何级的传播数量递增,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正是因为这些传播特性,及其朋友圈功能正在逐渐重构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    2 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模式    那么,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逐渐被当作一种产品在生产在新媒体诞生之前,传统媒体依循着一套固定的、之前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生产模式在生产新闻虽然媒体数量不计其数,但基本的新闻生产模式却大同小异以路透社为例,《路透社新闻手册》(Style?Book?in?Reuters)把新闻生产流程称为“News?Flow”就路透社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而言,其基本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发布——反馈[4]这个流程基本适用于每一个传统媒体先由新闻记者发掘有价值的新闻选题,或由编辑策划新闻选题,经过记者的新闻采访,对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取舍,然后由媒体把关人审看,在媒体上发布并获得受众反馈。

在新媒体诞生之后,这个生产模式遭到极大的挑战正如麦克卢汉说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而作为一项新技术的及其朋友圈,也正在向传媒媒体新闻生产模式引进一种新的创新标尺    3 朋友圈重构新闻生产模式    首先,从发现采集新闻线索来看,朋友圈正不断成为引爆热点、扩散舆论的公共平台笔者粗略回顾了一下2015年几件引爆网络热点的营销事件,发现无一例外都是主要通过朋友圈这个平台而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热点话题2015年2月,一张蓝黑(白金)颜色条纹裙子的照片在朋友圈被“刷屏”,引发网友激烈站队2015年6月,“反手摸肚脐”红遍国内网络这一发端于微博又在朋友圈中火爆传播的实验,让众网友纷纷亲身试验参与其中2015年7月15日凌晨1点左右,一段拍摄于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的短视频开始引爆朋友圈在众多“优衣库视频”的索取声中,“试衣间”事件在2个小时内迅速完成了过亿的转发量2015年8月,被称为卖萌神器的小草发夹,走红朋友圈,引发年轻人的疯狂追捧到了2015年11月,某位知名歌手在个人微博中留下一句评论“主要看气质”,经过朋友圈中无数网友的模仿、恶搞、调侃之后,竟然莫名其妙地走红网络,更是让这句“金句”登上了3个月后央视春晚的舞台……一条裙子、一个发夹、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如果按照传统新闻价值考量,这些热点事件初始的所谓新闻线索,几乎都不会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对象。

然而,经过朋友圈的炒作和病毒式传播,这些原本不入媒体法眼的事件却被媒体投以大篇幅的报道力度    相较于以上这些引爆网络热点的营销事件,对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朋友圈形成舆论、扩散舆论的速度和力度也是传统媒体始料未及的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到柴静《穹顶之下》雾霾调查,从毕福剑视频事件到天津港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这一件件事件本身就会成为传统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然而,朋友圈却并不总是依循着传统媒体希望引导的舆论去发展,而是总能形成并迅速扩散出另一种舆论声音这种声音往往还会盖过传统媒体的声音2016年3月底,几张关于浙江杭州西湖边一幢民国建筑“秋水山庄”门楼翻修、刷漆的照片在杭州本地网民的朋友圈中刷屏主要的声音是在质疑,突兀的油漆颜色破坏了老建筑美感质疑的由来是对于近段时间杭州市政施工较多的集中吐槽这些质疑的声音,在传统媒体上并不多见的,然而经过朋友圈的广泛传播后,却并没有被视而不见就在几天之后,杭州市委市政府给全市人民写了一封感谢信,就市政施工较多等问题感谢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作出承诺尽最大努力缩短“阵痛期”不难发现,虽然及其朋友圈功能更多的是一种人际传播,但也正是由于其人际传播的特性,在形成舆论、扩散舆论方面有着更强的能力,因而也在改变着传统媒体挖掘新闻线索的方向。

    其次,从对新闻线索的采制加工来看,朋友圈正在逐渐转变记者的角色定位由于朋友圈发现热点、制造舆论的功能已然十分强大,传统媒体记者作为“新闻挖掘者”的角色定位势必略显淡化,而作为“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却不断增强这也主要是与朋友圈中泥沙俱下、真相谣言共存有分不开的联系和其他新媒体一样,朋友圈同样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谣言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仅2015年一年,平台受理的朋友圈谣言总数多达21?695?437条就不同谣言的比例而言,失实报道、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这三类占据了近60%的份额,其他的则为:科学常识11%、财产安全10%、儿童走失9%、迷信9%官方还列举了2015年朋友圈中传播最广的十大谣言,其中包括“打隐翅虫会致命”“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等此外,还有一些朋友圈谣言借重大突发事件搭车传播,更有甚者演变为诈骗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诸如“有毒气体已向北京方向扩散”“方圆一公里无活口”“商场超市被抢”等谣言迅速在朋友圈扩散还有人谎称亲属在爆炸中身亡,以“救灾求助”为名在朋友圈传播诈骗信息,谋取钱财。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15年的《新媒体蓝皮书》就专门对此类谣言进行过研究蓝皮书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研究者认为,微博平台开放性高,像一个公开的信息交流广场,人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因而成为众多新媒体假新闻的信息源,首发于的假新闻只有7%然而蓝皮书还指出,虽然首发的假新闻数量不多,但因其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不像微博“广场”易形成不同信息之间的对冲,且“强关系链”之间存在“人情”“面子”等纠错障碍,辟谣难度大[5]正是因为辟谣难度大,才愈发需要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调整自身定位,更好地发挥把关人的重要作用在天津港爆炸事故后谣言漫天的情况下,第一个出现错误的传统媒体就是郑州晚报的号,在未核实新闻来源的情况下,以公众号预览的形式发布中央撤换天津市委书记的新闻在没有多方核实新闻事实、没有权威新闻信源、没有科学研究论证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应该秉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态度对待朋友圈中的新闻线索除此之外,在新闻采制加工过程中,朋友圈还以其特有的网言网语和互联网思维方式,改变着传统媒体记者的文风和语态    第三,从新闻的发布渠道来看,及其朋友圈功能促使传统新闻媒体破除体制藩篱,整合采编资源,打造中央厨房式的集采编发布于一体的全媒体运作流程。

《新媒体蓝皮书》认为,腾讯公司的强大技术和资金支持成就了的“富媒体”特性作为一种自媒体社交工具,随着各种社交功能的添加,的传播属性更加复杂,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在中都有所体现,传播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富媒体”后期版本通过支付、游戏,以及对商家的服务平台开放,让看起来不仅仅只是一个自媒体,而是形成了一个“超媒体”生态系统[5]    面对这样一个跨界的庞然大物,传统媒体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作出应对,需要打造一种“一次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式的采编发布机制在这方面,人民日报的全媒体平台走在了前列在这个平台上,一个指挥员统领着5个不同工种,分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