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综述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1.29KB
约12页
文档ID:261592859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综述_第1页
1/12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综述人类世代更替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所以不管在什么时代哪个国家,人们都承认青年是人类的未来,代表着希望,在青年身上寄托了憧憬这是青年地位和作用永恒的“必然性”,是“一般”意义上的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研究的是“特殊”意义上的青年地位和作用这就是说,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特别是进入现代,青年的地位作用发生了质的飞跃,与以加速度发展的现代生产力一起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是我们需要特别研究、与时俱进地研究的问题今天,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出发,研究我国生产力发展与青年地位作用的变迁轨迹及规律,探讨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趋势与当代青年地位作用的辩证关系,既能为青年学在新阶段上的重建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也能为新时代我国党政部门尤其是青年工作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在我们党大力推进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理论指导意义因为如何认识青年、评价青年、看待青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事青年工作的前提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学界对青年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对该主题做出了研究展望。

总的说来,国内学界对此问题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既有应然研究,也有实然研究;既研究现实中的青年,也研究历史中的青年;既有纵向的变迁研究,也有横向的比较研究研究方法既有思辨研究也有实证研究,思辨研究主要包括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论述提炼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实证研究的代表包括周晓虹通过访谈论证文化反哺现象的实际存在和社会意义,吴鲁平通过量化指标探讨青年的实际地位等总体而言,国内有关青年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研究视角多元、研究方法多样,本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一、对马克思主义有关青年地位和作用的观点的思辨研究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青年学导论部分的基本问题1988年,黄志坚在其主编出版的《青年学》教材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青年看作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项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最活跃的力量,特别强调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革命斗争中的先锋队作用;2.建设事业中的突击队作用;3.发展科学技术中的创新作用;4.共产主义事业中的承前启后作用[1]后续青年学教材编写者、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者主要强调的也是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推进,学者们根据党的领导人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后,以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年发展,站在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领导和部署了包括共青团改革在内的群团组织改革,指导制定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发展规划,就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给学界提出了新的重大研究命题,也为学界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国内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成果陆续发表如2017年,王义军抓住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两大要义——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首先发展理念,并对之做出了深入的解读王义军指出,党管青年原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新的发展阶段最鲜明的理论创新和对现实最鲜明的制度回应,党管青年原则更加强化党与青年关系,更加凸显青年对党的重要性,表明党在新的发展阶段对包括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在内的青年群体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对青年内在规律的把握更加科学准确青年首先发展理念则是党对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都积极发挥的生力军作用的理论概括,也是对联合国提倡的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的借鉴、提升和中国化表达[2]。

此外,王义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青年是决胜“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力军青年的社会地位和青年工作的历史方位决定了青年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点明了今天研究青年地位作用的重要意义2018年,倪邦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读[3]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战略地位的强调突出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度评价、定位青年作用方面的创新发展体现在:第一,认为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奋斗,不仅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活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明确将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提升到国家发展活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加以强调第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青年对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战略意义,指出我们党重视青年及青年工作不仅因为青年发展关乎国家民族未来,还关乎党的未来此外,倪邦文还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来源,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深刻影响了他对青年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由上可见,国内学者都侧重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阐发,并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思想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此外,《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心下制定的青年政策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张良驯指出《规划》中有关青年社会地位有两个新提法:一是两个“生力军”的提法以前通常讲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现在还讲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这强化了青年的生力军角色,突出了青年的社会作用;二是第一次在国家青年政策中认定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突破了以往讲得最多的“青年是未来”的说法,是对青年社会角色的一种新的现实定位,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更为准确的社会定位[4]青年是生力军和中坚力量的社会定位决定了青年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可见,学者们普遍认为党管青年原则的确定以及《规划》的出台都反映了党对青年地位及作用的高度重视可以确定的是,系统研究、深刻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青少年研究学者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运用生产力发展理论研究青年地位及作用的变迁轨迹和未来趋势,全面总结当代青年的社会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充分发挥青年的作用将是学界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青年工作部门破除阻碍青年作用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梗阻”或出台激发青年积极作用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对青年地位和作用的分领域研究如果说从历史、当下、未来的角度研究青年的地位及作用遵循的是时间维度,那么空间维度的研究则是讨论青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的作用二者经纬交织构成对青年地位及作用的立体式描述一)经济领域的作用探讨先进生产力与青年的关系是学者开展青年研究的重要视角学者们认为,青年所具有的优势使其与先进生产力有着天然的联系,或者说青年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先锋作用蕴含着某种必然性例如,田杰[5]、陆士桢[6]等指出,与传统社会的青年和同时代的其他人群相比,现代社会的青年人具有观念、知识、创新三大优势,使其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生力军,注定要在经济快速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充当主要角色除了观念、知识两大优势外,田杰[5]和杨雄[7]还强调了青年的体能或说体魄优势田杰指出,青年人力资源最能将人的体能、技能、智能高度统一[5]IT业的“少帅现象”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青年群体已经构成中国新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一道新景观金国华[8]也指出,年轻一代吸取掌握了最新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社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几乎主要依靠青年人的力量相较于以上从生产、产业发展角度对青年作用的关注,杨雄从消费、财富创造角度提醒我们注意,青年创造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青年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消费主体的事实[7]。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呈现加速度状态,其特点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变迁、人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青年地位作用的影响也随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新热点学者们发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青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现实力量,青年不仅仅代表将来,更代表现实杨雄指出,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青年实际上在起主导作用和领潮作用的社会,无论是创造还是消费都已成了青年人的世界[7]他认为21世纪将是青年人完全崛起,成为整个社会中坚力量的世界还有学者注意到青年事务逐渐被纳入各国国家事务管理层面并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二)文化领域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对青年的文化作用的研究成果集中于三个主题:一是青年的价值观研究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表现,学者们认为青年领风气之先,青年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学者通过实证调查描述青年价值观(包括婚恋观、消费观等)特点,评价其对社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二是青年的亚文化研究,关注青年摇滚、动漫等流行文化现象,运用伯明翰学派等理论讨论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三是青年的文化反哺现象的研究1988年,周晓虹在《青年研究》上发表《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首先提出了文化反哺概念,用以指代在急速变迁时代所发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颠覆现象,具体指因为对变迁更为适应,传统的被教化者即年轻一代成为这个时代的教化者,而传统的教化者即年长一代因为对变迁感受相对迟缓则成了被教化者。

这一现象尤以器物文明领域最为鲜明,表现为新兴食品、移动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器物选择过程中代际倾斜、去中心化和数字鸿沟趋势[9]文化反哺”概念的提出精炼地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带给国人的全新的心理体验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引起学界的兴趣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学者们认为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证明了年轻一代无可争辩地充当了文化改革的先锋杨雄更是认为,随着青年文化显现出极大的文化反哺功能,当代青年已从“边缘”走向“主流”[7]今天,青年不仅是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更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坚,是最重要的新文化力量文化反哺”如今已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概念、学者经常使用的分析术语,青年的反向社会化、青年与社会的互构研究是这条学术延长线上的深化成果三)政治领域的作用学界对青年政治作用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历史学研究者为主,研究对象是历史中的青年,包括研究以往青年运动的历史影响,比如有关五四青年运动的丰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青年对党的建设的历史作用韩卿元讨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青年知识分子对党的建设的作用[10]他指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李大钊、鲁迅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传播新思想,提倡新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涌现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们是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通过研究证明了青年不仅是思想上的拓新者,也是活跃的行动派,换言之,青年往往是新思想的接受者和践行者联系马克思所说,理论要变为物质力量就需要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现历史告诉我们,理论在掌握群众的过程中首先掌握的是青年知识分子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将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结合在一起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为主,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出发,关注青年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争夺的对象随着青年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升,政治参与途径、政治发声渠道的拓宽,青年的政治影响力、作用力明显增强石国亮[11]指出青年掌控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不断去除了在社会结构中的弱势地位,青年社会地位的提升有三大表现:青年日益成为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青年问题、社会问题、网络问题的同构反证了青年地位的提升;青年日益成为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青年外交成为国家外交和政党外交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对青年的研究视角从问题视角转向发展视角、优势视角时,一些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放在青年的积极特点和正面价值上。

黄志坚[12]的分析体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