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城关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1224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城关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城关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城关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城关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城关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完成后面五个小题。(20分)炉火臧克家金风换成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妖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气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

2、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

3、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

4、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

5、此。1984年11月24日14、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5、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予以概括。(3分)16、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5分)17、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5分)18、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7、答:这样写可以丰富 “炉火”的意蕴。(2分)“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2分)也使行文富于变化。(1分)18、答:不是。文章有怀旧情绪,但并非

6、全文主旨。(1分)文章主旨是揭示“炉火”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起床为什么那么难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来。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

7、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来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

8、是进食的时间来调整生物钟的时刻。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己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爬起床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

9、,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来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

10、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摘自百科新说2011年第5期)6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用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11、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生物钟。7下列各项不属于人早上起床人体按生物钟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是(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要想让生物钟与自然节律相符,每天都要校准。B.如果每天睡到自然醒,人们每天比前一天晚起一会儿。C.想要起床不那么痛苦,最好不要放纵自己,尽量每天按时起床。D.只要每天定时起床,我们就能控制生物钟。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工具生产到器皿制作,实用与鉴赏、物质

12、与精神,其间的融通与升华往往妙不可言。诗经中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那种精雕细琢、醉心忘我的情态跃然于诗句之间。器物制造崇尚“工匠精神”,艺术创作亦然。曾侯乙编钟高超绝伦的铸造技术和近乎完美的演奏性能,记载于世界音乐史;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那种至高至上的追求将中国瓷艺推向一个历史巅峰。这些都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艺术呈现。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

13、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工匠做出来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要可“饰”,要既满足实用需求,还具备赏鉴品性,这就需要工匠用心、用脑、用情;另外工匠的劳动有规矩,有法度,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言及中国现代艺术的“工匠精神”,齐白石先生是一个生动的典型。美国纽约时报一篇艺术评论曾这样描述:“他(齐白石)出身于农民家庭,曾是一个乡村木匠,因为痴迷而爱上艺术。在他的画笔之下,花、鸟、鱼、虾都有了生命。”艺术家徐冰指出,白石先生善于观察各种动物、植物,勤于实践,潜心钻研,他的画作融会了不少生物学知识。做工匠易,做有精神的工匠,需要不断求索的心性

14、,长期践行不辍。齐白石先生堪称有“工匠精神”的艺术巨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工匠”群体。太行山区的王俊川14岁拜师学唱襄垣鼓书,一唱就是60多年。平遥推光漆艺有2000多年历史,以手掌推出光泽及描金彩绘而出名,为了不让这项工艺失传、变味儿,传承人薛生金六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传统,用天然大漆制作工艺品,还手把手培养出200多名学生和十多名徒弟。王星记扇厂创建于清光绪元年,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檀香扇的核心技术是“拉花”技艺,传承人孙亚青当年进厂一学就是13年。他说,学这门手艺很辛苦,每天就像拉锯一样反复用钢丝锯着木片,但这是掌握技艺的必由之路。这些传承人经历各异,但对文化技艺

15、的理解却惊人的类似:首先是热爱,再就是苦练,还有就是责任,因为他们肩负着让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技艺继续流传的使命。在当前的艺术环境下,“工匠精神”的倡议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响,也在于这一精神诉求承受着现实的压抑和冲击。“不在美术馆,就在去美术馆的路上”这句话此前在艺术圈刷屏,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一些艺术创作者忙于艺术社交,疏于潜心创作的现象。对照“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追逐功利、无法静心、潜心,就难言创作,更谈不上追求那种物我相融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即便冠以艺术之名,也难副其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注坚持等等,艺术精品的打造不能舍弃这些要求。“工匠精神”的树立,还需要全

16、社会对工匠的敬重,只有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艺术创作者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赞赏和敬佩,“艺术工匠”才会人才辈出。“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需要传统,要有文化习俗,另外还需要机制和政策。在艺术领域,对创作者和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朝向真才与精品,艺术工作者就会潜心于艺术的精进。自古而今,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从来不乏“工匠精神”。所谓“工匠”是为生存而求精,所谓“精神”,即为质量而执着。中国艺术繁荣需要涌现大批踏踏实实的“艺术工匠”。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专于道、精于技,才会造就出一批批真正的艺术家,诞生真正的时代艺术精品。(摘编自定舟艺术创作的工匠之思,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内容上不属于表现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