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与和谐社会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安全与和谐社会探讨(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安全与和谐社会探讨 摘要: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目前,我们面临着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水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因此,保障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安全与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及其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水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水安全 和谐社会 探讨 水,生命之所系,它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极为重
2、要而活跃的因素。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水使人类生生不息,水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水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没有水,就没有社会;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现今全球人类缺乏安全的足够的水资源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水资源以及提供和支持水资源的相关的生态系统面临着来自污染、非可持续性使用、土地使用变换、气候变化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威胁。中国更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水资源短缺与用
3、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形势堪忧,我们面临着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水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应正视现实,直面水危机,从全局的、战略的、政治的高度,审视对待水安全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节约保护、科学利用水资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饮水安全、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水 11水资源的特性
4、 水资源是一种特性明显的资源。水是生命之源,目前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科学地、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水资源特性,才可能制定正确的水资源政策,确定合理的水价。 111水资源是母体资源 水资源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水、森林、草原、矿产、能源、海洋、气候、物种和旅游等十大资源中的母体资源(其中矿产与能源有较大的交叉,但遵从国际惯例分列;旅游资源中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部分人文景观不属于自然资源。) 112水资源有固、液、汽三相 水资源是十大资源中较少见的有固液气三相的资源。其中气相,即在大气中的水蒸气,人类目前还无法自由利用,即俗称“靠天吃饭”。水资源中有69.5% (该比例不包括目前
5、难以统计的大气水) 以冰川和永久性积雪存在,其中绝大部分还难以利用。 113水是部分不可再生的资源 水资源总量有30.1以上是地下水,其中大部分是浅层地下水,可以和地表水互相转换,但超采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等生态蜕变,而且有的需较长的时间才能补给。深层地下水则是“子孙水”,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周期相比较是不能补给的。与其它资源相比,地下水的权属界定和管理十分困难。 114水是一种流动性的资源 仅占淡水总量不到0.4%的江河湖库水资源又具有流动性,给按地域的权属界定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15随时间变化明显 由于水资源的再生主要依靠降雨,因此水资源在人类经济活动的短周期内不是恒定的资源,依
6、不同地区在年内和年际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时甚至十分剧烈。 11 6水资源状态脆弱且难以恢复 水生态十分容易受到取水过度、超量污染等人类活动的破坏,而且自恢复能力很弱。 117水资源是难以跨区域和国际交换的资源 由于对水资源使用量大,并以液相使用,再加上使用的经常性,使之难以跨区域交换和国际交换。 11 8水资源是稀缺资源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水的总量约为1.41013m3,其中97%在海洋中,约覆盖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上、大气和生物体中的水只占很少一部分。真正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就更为稀少。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
7、,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
8、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其中地表水2.7万亿m3,地下水0.83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9、。 中国水资源主要特点是:一是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二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北方水少(占全国16.7)耕地多(占全国60.5),南方水多(占84)耕地少(占39.5),特别是华北平原和辽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才300立方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三是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10、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12水循环 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一般包括降水、径流、蒸发三个阶段。降水包括雨、雪、雾、雹等形式;径流是指沿地面和地下动着的水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蒸发包括水面蒸发、植物蒸腾、土壤蒸发等。 水的循环按其循环过程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
11、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汇入江河,流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迁移与交换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而从海洋表面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海洋上,或者从陆地上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的水的迁移与交换现象称为小循环。水的大循环与小循环实际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是互相联系的,小循环往往包含在大循环内部。水的循环的总的趋势是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而陆地又将一部分径流流回至大海。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通过蒸发、降水、下渗也进行着水的交换。 水循环的形成既有内因
12、又有外因,其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贮量巨大,是水循环的物质基础。由于地球上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水循环的情况也就不相同。如在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降水量一般比中纬地区多,尤其比高纬地区多。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很多。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
13、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通过降水等过程返回地面。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水有一定的自净作用,水在循环过程中,
14、沿途挟带的各种有害物质,可由于水的稀释扩散,降低浓度而无害化。但也可能由于水的流动交换而迁移,造成其他地区或更大范围的污染。环境中许多物质的交换和运动依靠水循环来实现,陆地上每年有361012m3的水流入海洋,这些水把约3.6109t的可溶解物质带入海洋。 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大体上是平衡的,即全球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总蒸发量等于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总降水量。但是,这种自然状态的水分循环,有时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大面积砍伐森林,大气污染等等。水是可再生的循环性自然资源,水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为全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共同的生命血液,维持着地球的稳定和周而复
15、始的运动。要使水资源永续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减少水的社会小循环对自然大循环的干扰的度,或者使“干扰度”处于水的自然大循环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可以说,没有水分循环,就没有自然界里的一切。因此,积极保护良好的水循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平衡,才能保证水安全。转贴于 2、水安全 水安全是指水的存在方式(量与质、物理与化学特性等)及水事活动(政府行政管理、卫生、供水、减灾、环境保护等)对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无威胁的,或者说存在某种程度的威胁,但是可以将其后果控制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使水能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需求、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确保淡水、沿海和相关的生态系
16、统得到保护和改善;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得到加强;确保每个人能够以可承受的开支获得足够安全的淡水来保持健康和丰富的生活;确保人们不受与水有关的灾难的侵袭。水安全主要包括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与水相关的饮水安全、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 水安全是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人都有获得安全用水的设施和经济条件,所获得的水满足清洁和健康的要求,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同时可使自然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显然,水安全是涉及从家庭到全社会的水问题,涉及水资源统一管理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安全与健康、教育、能源、粮食安全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提高水安全水平是使人类摆脱贫困、保持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手段,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水安全包括自然型水安全和人为型水安全。不仅涉及水资源短缺和洪水灾害的水量问题、而且涉及水体污染导致的水质问题等,涵盖了资源、环境、生态、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主要是干旱、洪水和河流改道等自然型的水安全问题。而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