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595480504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学校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以及参考答案详细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驱,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性至孝,闺门整肃,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然性奢豪,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节选自晋书何曾传)材料二:帝尝禁诸司官非时会合,以其

2、族谈不修职业故也。李安国为郎官,一日,有荐术士至,部中同省,因会集言命。翼日,御批问故,同省窘甚,咸欲饰辞自解。安国独曰:“以实告,其过小;为欺,其罪大。”因援鲁肃简市饮故事,引咎以闻,同省从之。既而事寝不行,越三日,李遂除吏部侍郎。(节选自齐东野语孝宗圣政)材料三: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

3、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曰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摘编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注】注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弦、韦代指有益的规劝。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出来。己南A向B妻C北面D再拜E上酒F酬酢G既毕H便出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4、项是( )A.文学,指官职名,与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意思不同。B.过,指拜访,与过故人庄题目中的“过”意思一样。C.危,指危险,与赤壁赋中的“正襟危坐”的“危”意思不一样。D.桑榆,指好的效果。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的“桑榆”意思一样。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模恃宠作威,非法获利,朝廷内外都畏惧他,无人敢言。何曾冒死弹劾他,被朝廷称赞。B.武帝拜访何劭,何曾事先提醒何劭要端正仪容,结果何劭没有戴冠束带被武帝严厉责备。C.何曾虽然家风严肃庄重,但因奢侈无度被刘毅等人多次弹劾,皇帝顾虑他是重臣而没有过问。D.有人趁方术之士前来的机会聚集起来谈论命

5、数,皇帝虽批示询问,但最终事情平息没被追究。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驱,莫不醉饱。(2)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5.请结合材料概括唐太宗眼中的“忠臣”应具有的品质。【答案】1.BDF2.B3.B4.何曾隆重地款待他们,准备了牛、羊、猪这样丰盛的宴席。侍从的官吏役卒,没有不喝醉吃饱的。到了何曾的孙子何绥为官时,果然被滥施酷刑的司马越所杀。以前的史书称赞何曾有先见之明。 5.唐太宗认为忠臣应该“进思尽忠”,臣子应该在朝堂之上直接、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君主的不当行为或政策进行纠正;忠臣还应 “退思补过”,在退朝之后,臣子要

6、反思君主或者朝政的不足之处,并且思考如何去弥补这些过失;忠臣需要“将顺其美”,当君主有正确的决策或者良好的行为时,臣子应该顺势引导,使这些美善之处得以发扬。【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几个古代故事来揭示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第一则材料讲述了何曾敢于弹劾贪官尹模,表现出他的勇气和忠诚,但同时也因奢侈被批评。第二则材料展示了李安国诚实面对过失,最终得到升迁,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引述了唐太宗对晋武帝时代何曾的批评,认为忠臣应敢于进谏。整体文章以不同的故事与评论指出忠臣应具有勇于进谏、诚实与正直的品质。【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两次拜礼献上酒,应酬

7、完毕就退出来。“己南向,妻北面”,这里 “己” 即何曾自己,“南向”“北面”是方位词作动词,表示面向南方、面向北方,形成对称的句式结构,说明何曾和妻子的位置朝向,其都是主谓宾结构,可在B处断开。“再拜”修饰“上酒”,中间不断开,在F处断开。故选BDF。【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的理解的能力。A.正确。古义:文学,指官职名。/今义: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B.错误。过,拜访。/经过。句意:又去拜访他的儿子何劭。/经过老朋友的田庄。C.正确。危,危险。/端正。句意:(国家)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整一整衣服,端

8、正地坐着。D.正确。桑榆,都指好效果。句意:期望在年底时收到好的效果。/在早晨失去了机会(或损失了东西),在傍晚的时候得到了补偿(或收获)。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概括的能力。B.“被武帝严厉责备”错误,依据原文“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句可知,责备何劭的不是武帝而是何曾。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的能力。(1)“盛”,隆重地、盛大;“备”,准备;“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 “太牢”,这里指丰盛的宴席;“馔”,食物、菜肴。(2)“及”,等到;“为所”,被;“美”,赞美;“以为”,认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信息的筛

9、选和内容的概括的能力。依据“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句可知,“忠臣”应该忧国情深,竭诚忠告并晓以大义,弥补皇帝的不足;依据“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句可知,“忠臣”应该在朝堂上时为国家建言献策以尽忠义的本分,不在朝堂上时修身以弥补过失。国君有好的政令时要顺势助成,国君有缺失时要纠正补救,这样才能共同治理好国家。参考译文:材料一:何曾字颖考,是陈国阳夏人。魏明帝当初为平原侯时,何曾担任文学官职。抚军校事尹模凭借恩宠作威作福,非法获利很多,朝廷上下都畏惧他,没有人敢说话。何曾上奏弹劾他,朝廷称赞何曾。正元年间,何曾担任镇北将军,将要

10、去镇守之地,文帝派武帝、齐王司马攸送行数十里。何曾隆重地款待他们,准备了牛、羊、猪这样丰盛的宴席。侍从的官吏役卒,没有不喝醉吃饱的。皇帝离开后,又去拜访他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告诫何劭说:“客人一定会路过你那里,你应当预先准备好。”何劭不戴帽子不束衣带,让皇帝停留了很久,何曾深深地责备何劭。何曾生性极为孝顺,家门治理得严肃整齐。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都端正衣冠,像对待宾客一样相互行礼。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两次拜礼献上酒,应酬完毕就退出来。然而何曾生性奢侈豪华,帷幕床帐车舆服饰,极其华丽,饮食的味道,超过了君王。刘毅等人多次弹劾何曾奢侈过度,皇帝因为他是重臣,没有过问。材料二:皇帝曾经禁止各部门

11、官员在不恰当的时候聚会,因为他们聚在一起闲谈而不致力于本职工作。李安国担任郎官,一天,有人推荐一个术士到来,部里的同事,于是相聚谈论命理。第二天,皇帝批示询问原因,同事们都很窘迫,都想编造理由为自己辩解。只有李安国说:“如实禀告,罪过小;如果欺骗,罪过就大。”于是援引鲁肃简公在酒馆饮酒的典例,主动承认错误上报,同事们都听从了他。不久这件事搁置不再追究,过了三天,李安国就被任命为吏部侍郎。材料三:阅读了你的多次奏章,感觉到你的态度非常诚恳。你的意见言无不尽,恳切备至。我常常读到深夜而忘了疲倦。如果不是你忧国情深,竭诚忠告并晓以大义,又怎能把这些治国良策写出来,弥补我的不足之处呢。我听说晋武帝平定

12、东吴之后,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不再关心朝政。司徒何曾退朝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次上朝看到皇上不谈论治理国家的宏图大略,只谈论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这不是贻害子孙的事情吗?只是你还可以免除杀身之祸。”而何曾指着他的那些孙子说:“你们将会死于非命。”到了何曾的孙子何绥为官时,果然被滥施酷刑的司马越所杀。以前的史书称赞何曾有先见之明。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说何曾不忠的罪太大了,作为一名朝廷的官员,上朝时当为国家建言献策以尽忠义的本分,退朝时应当修身以弥补过失。国君有好的政令时要顺势助成,国君有缺失时要纠正补救,这样才能共同治理好国家。何曾官居三公之位,地位高而名望重,(既然发觉君主有缺点)应该当面直说和劝诫,讨论治国的正道来辅佐时政。而如今他是退朝后才发表议论,上朝时却不直言劝谏,还认为自己很明智,这不是很荒谬吗!(国家)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要这种人做什么?你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过失。我将把你的奏章放在桌子上,把它当成柔皮和弓弦,经常提醒自己,期望在年底时收到好的效果,把国家治理的更好,不让“康哉良哉”这样的歌曲只在尧舜的时代才流行。也让我们君臣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更明显地出现在当今。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