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护理床旁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Janicik等将床旁教学定义为在患者面前进行的所有教学活动,护理床不管地点是在门诊、病房还是会议室 床旁教学被公认为是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许多优秀临床教育家均描述过床旁教学的优点,如能增加护士沟通交流技巧,提高人文修养和职业素养,提供更好的患者照护等 床旁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应用很广,形成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程序 护理教育中临床见习和带教也很普遍,但将床旁教学纳入课程计划,从课程设计的角度系统开展床旁教学的院校并不多 本文通过对床旁教学常见模式和策略的归纳,旨在为护理床旁教学的开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1 床旁教学的模式 1.1 Ramani的床旁教学三部曲波士顿大学的医学教育专家Ramani S教授将床旁教学分为教学前、中、后3个阶段,共12步 教学前包括准备、计划和简介;教学中包括彼此介绍、互动、观察、教学和总结;教学后包括汇报、反馈、反思和再准备 这12步代表了床旁教学中的关键策略 1.2 Cox的床旁教学周期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Cox教授将床旁教学分为两个周期:经历周期和解释周期经历周期包括4个方面:①床旁教学前的准备:除了让学生做好准备之外, 还要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进行评估。
②接触患者之前的简单介绍: 这时学生要形成一定的期望,知道在床旁教学中去发现什么;简单介绍还包括了学生以往的参与经历,好的组织者能形成框架,把学习内容有序地嵌于其中③跟患者接触的临床经历,包括病史、体检等各个方面 ④再次做简单的介绍,包括看到、听到、感受到和学习到的内容解释周期也包括4个方面: ①对前面的经历和发现进行反思 讨论自己的看法及不确定的问题,同时与先前的知识或经历相XXX ②对前面经历的解释说明,包括把其他同学观察或学习到的东西整合起来;把临床经历的客观证据同主观的审视和理解结合起来;另外结合书本知识、当前的理论和研究,可以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等很多层面,以拓展床旁教学的宽度和深度 ③从“考试经历”中得来的工作性知识,考虑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面对这个患者的下一步怎么做 ④为接触后面的患者做准备 1.3 Janicik和Fletcher的床旁教学模式 Janicik和Fletcher在2003年提出的床旁教学模式中把床旁教学分为3个方面:①建立规则,提前取得患者同意,介绍所有的人,简要汇报 ②把重点放在教学上,根据不同患者和学生的需要,集中力量,开展有效的教学 针对教学目标,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③推动小组活动,让整个小组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活跃 如设定目标、分配角色、设定时间期限等 该模式的具体流程见图1 1.4 床旁教学5步“微观技能法” Neber等认为,床旁教学在工作繁忙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只有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5步“微观技能法”包括:①达成共识,即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予积极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患者信息进行解释 ②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时,让其进一步用证据来证实为什么持有该观点, 以此探求潜在的推理过程 ③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规则或处理方法 ④告诉学生他们做得正确的地方, 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哪里做得很好,需要老师通过明确告知这一正性反馈来强化 ⑤纠正错误之处,即在合适的时候讨论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首先要给学生机会对自我表现进行评判 1.5 “B-E-D-S-I-D-E”法美国新泽西州大学卓越教学中心将床旁教学的策略归纳为“B-E-D-S-I-D-E”法 ①Briefing:简述,包括做好学生和患者两方面的准备, 如见患者之前了解学生先前的学习经验,有哪些学习问题,老师要提供哪些帮助,向患者做好解释②Expectations:期望,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哪些,为什么今天要具体学习这些问题等。
③Demonstration:演示,如果目标是可观测、可反馈的,则重点观察学生同患者的互动,尽可能不去干涉;如果目标是规范临床技能,则让学生在床旁观看教师与患者的互动,组织演示内容,促进学习 ④Specific feedback:具体的反馈,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反馈,尤其是积极的反馈 ⑤In-clusion of microskills:涵盖微观技能 ⑥Debriefing:汇报,以患者和学生的结果为起点,问患者和学生是否有问题;单独同学生交谈,尤其在需要反馈的问题比较多时 ⑦Education:教育,如思考学生可以利用哪些资源来促进进一步的学习 2 各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2.1 各种模式的共同点 以上提到的几种床旁教学模式虽然形式各异,但都自成体系,有共同的关注点:①从床旁教学的组织来看,注重教学前、中、后的衔接和呼应,保证教学程序的完整性 ②从教学的关键步骤来看,强调准备、互动、反馈,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学生、患者及教师的准备;师生互动、师生与患者及医护团队成员互动等;以及教师、学生、患者三者之间的反馈③从教学的理念来看,强调探究的气氛,重视启发、引导,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④从教学的模式来看,注重榜样和角色示范的作用,通过演示让学生尝试、观察、纠正错误、正性强化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教学目标。
2.2 对我国护理床旁教学的启示 我国目前的护理床旁教学还相对不够规范和完善,上述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①转变观念:注重“学”而不是“教”,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营造床旁教学的探究气氛 ②完善床旁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不同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不同的床旁教学规范步骤,但都要注意教学前、中、后的衔接和呼应,重视反馈和评价环节 ③对床旁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在床旁教学中起到示范、引导、观察、评价作用,有必要针对教师如何沟通、协调和管理小组进行专门培训 作为床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3 提高我国护理床旁教学效果的策略 2.3.1 建立床旁教学教师团队 我国目前的护理床旁教学以临床教师为主,其优势在于熟悉临床环境, 能为学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和丰富的案例,但由于临床教师同时担任繁重的临床工作,其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教学准备、反思、同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教学技巧的提高上 相比之下,学院教师更擅长教学的组织,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临床环境和临床前沿不够熟悉 针对这一问题,可专门组建由临床教师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
每所医院每学期派出1-2名临床骨干教师,脱产参与床旁教学,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床旁教学团队,共同备课和制订教学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 2.3.2 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虽然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习惯各异,但遵循一定的流程能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疏漏 床旁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①准备工作: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教学任务的准备,设定合适的目标或计划;教师自身的准备,包括熟悉教学流程和熟悉教学内容,能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好的榜样 ②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与学生积极沟通,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反馈等 ③尊重患者:让患者在教学过程中有知情权、参与权,要考虑患者的反应 这也是床旁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3 小结 临床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教育的质量,而有效的临床教学行为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组织管理完善才能产生有效的临床教学行为 国外较为成熟的床旁教学模式和策略为开展护理床旁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便于制订科学的方法和采取良好的组织形式, 使床旁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沟通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