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76486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设计精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摘要】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 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严重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历 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其中一种从“毒”论述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该 病的发生发展与热、瘀、痰、湿毒密切相关,四者既可单独为病,又可兼挟为病, 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牛发展起着极为重耍的作用。【关键词】 糖尿病病因病机毒胰岛索消渴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 病之后第3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属

2、于祖国医学“消渴”范 畴,消渴是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味甜、形体消瘦为主 症的一种疾病。消渴的病因主要归于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过食肥甘、情志 失调等因素。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 热为标。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学说:阴虚燥 热论,肾虚论,火热论,气虚论,脾胃论,瘀血论,情志致病论。本文试从“毒” 的角度论述糖尿病的病因病机01 毒的定义及特性毒的本义指毒草,说文解字载:“毒,厚也,害人之草。”在古代,毒 被广泛地引申运用,指苦痛、或危害、或毒物等。毒在中医学中主要包括4方面 内容:一是泛指约物或约物的毒性、偏

3、性和峻烈之性,如素问脏气法时论 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二指病证,如疔毒、丹毒等;三指治 法,如拨毒、解毒等;四指发病之因,即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各种致病因素, 即毒邪,如金匮要略心典载:“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古书医言载: “邪气者,毒也。”现代毒物学认为,凡是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 某些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的病理状态,就称该物质为 毒物2。毒邪分为外毒和内毒夕卜毒是指由外而来侵袭机体并造成损害的一类病邪, 主要指邪化为毒或邪蕴为毒,前者指六淫过甚转化为毒邪,后者指外邪内侵,久 而不除,蕴积成毒 一些特殊的致病物质亦属外毒的范畴,如气毒、水毒、药

4、毒、 食毒、虫兽毒、漆毒等。内毒是指由内而生之毒,系由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紊乱, 使机体内生理和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于体内而化生。内毒多是在疾病过 程中产生的,既是原有疾病的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既能加重原冇病情, 又能产生新的病证3。毒邪具有骤发性、广泛性、酷烈性、从化性、火热性、善变性、趋内性、趋 本性、兼挟性、顽固性等病理特性,其致病具有虚、郁、瘀、痰、湿、燥热等特 点,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这些致病因素可在病变的一定阶段同吋并存或相继出 现,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错综复杂3。毒邪为病其性暴戾,伤人较甚,顽固而缠绵,且易兼挟为病,这与糖尿病病势深重,缠绵难愈,变证复杂,有遗传性等

5、临床特点相吻合。毒邪导致消渴可 分为4种:热毒致病瘀毒致病,痰毒致病,湿毒致病。然而消渴的发生发展较 为复杂,在临床上多为内外合毒,热、瘀、痰、湿毒常常兼挟而为病,现分述如 下。2.1 热毒致病在内经就提及热毒可致消渴,后世也有论述。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消 渴认为消渴乃嗜酒之人“饮啖无度,积年长夜,遂使三焦猛热,五脏 干燥”所致。千金方载方众多,黄连丸、猪肚丸治消渴沿用至今,并明确指 出:“内有热气者则喜渴也,除其热则止,渴兼虚者,须除热而兼宜补虚,则病 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载方74首以治消渴,用药100多种, 主要为清热养阴生津,其次为补气益肾。其代表方黄连丸由黄连、生地两味约物 组成

6、,一味清热解毒,一味清热养阴,奠定了热毒致病说的理论及临床基础。热毒致消渴之源有三:一是过食肥甘致胃肠积热为毒,内耗津液女口素问奇 病论谓:“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 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二是七情不畅,肝郁气滞血瘀转为热 毒;如灵枢五变谓:“怒则气上逆,胸中蒂积,血气逆流,月宽皮充肌, 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痺”。三是外感六淫入里化为热毒。 如灵枢五变谓:“余闻百病之始期,必生于风雨寒暑,外循毫毛而入簇理 或为消痺”。“热毒”在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是热毒消灼津液。消渴初起阴精亏 虚,郁久化热为毒,热毒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

7、则三消俱现,阴精亏损 愈甚,则消渴之症愈甚,易牛变证。22瘀毒致病消渴的发牛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病理过程,其瘀毒的形成勻气血阴阳亏损等密 切相关。素体阴虚者,阴津亏少,血脉失于充养,阴虚内热,煎灼津液阴血,血 液凝滞,运行不畅;且阴虚则气无所附致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血行,故气阴两虚, 瘀血阻滞,积聚于脉络,郁而为瘀毒。“久病多瘀”,糖尿病无论是本病,还是并发症,瘀血均贯穿始终。消渴初 期阴虚燥热,耗津灼液,血涩而滞行,易形成瘀毒;而瘀毒又可致渴,致病情进 一步加深、加重。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发渴中曰:“瘀血发渴者,水津之 生,其根于肾有瘀血者,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是 以发渴瘀毒”

8、在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是瘀毒阻滞脉络。消渴初起阴虚内热, 耗伤津液,气虚血瘀,郁而成毒;瘀毒既成,则脉络受阻,气滞血瘀,运行不畅, 津液失布,致消渴之症更甚,继而诸症悉重,变证丛生。2.3 痰毒致病“百病多由痰作祟”、“痰为百病之母”、“肥人多痰”,糖尿病患者多 肥胖,多有气虚痰湿;此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均可直接或间接 地形成痰邪。阴虚内热,阴虚则气无所附,运血无力,津液滞行,炼津为痰;或 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聚而为痰;R脾虚不能散精,精微蒂积而为痰浊,郁久而 成痰毒。痰毒形成,既可直接耗伤阴液,使津气亏损;又可痰郁化火,火盛伤阴,使 阴津更亏;口痰毒能闭阻经络,彳吏气血津液不得输

9、布,导致脏腑组织失于濡养而 现消渴之证。阴津亏损,必欲饮水以自救,故多饮,虽多饮而化生失常致痰毒日 甚,津液更亏。“痰毒”在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是痰毒郁阻脉络。消渴初起,阴 虚内热,炼津为痰,或脾虚失运,痰毒内蕴;痰毒郁积,阻滞脉络,气血津液失 布,脏腑组织失养,导致消渴渐甚,乃生变证。24 湿毒致病湿邪作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与脾关系尤为密 切。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水湿,升清降浊,脾胃虚弱,运化不利,水湿停聚, 则湿浊内生;然脾属阴土,喜燥恶湿,湿浊中阻,常先困脾,且湿属阴邪,性重 浊黏滞,腻而难除;两者互为因果,脾虚则湿愈盛,湿盛则脾愈虚。消渴与脾廿密切相关,灵木区本

10、脏曰:“脾脆,善病消痺”。湿毒之形 成多由于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虚运化失职,虽在早期有阴虚 内热、阴津亏少的一面,但久之则脾虚湿蕴,积而不去,郁而为毒。湿毒内蕴, 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气机升降勻水液输布失常,致使消渴加重、 加深。“湿毒”在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是湿毒困阻脾阳。消渴初起,脾虚失运, 水湿内停,蕴结成毒;湿毒困脾,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气机津液失布,故饮水 虽多,不能化津,精血生化之源日竭,消渴愈重,则生变证。3 结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其 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 紊乱

11、4。综上所述,热、瘀、痰、湿既是消渴病的重要病因,又是消渴病日后发展变化的病理基础,可加重病情并导致变证丛生。而口四者既能单独致病,又可相 影响,相兼为患。热毒炽盛,则可消灼津液,炼津为痰使血液凝滞,而致瘀痰湿 毒,则津液更难敷布,热势更深,气机更难以疏通;同样,瘀痰湿毒阻滞脉络, 困阻脾阳,郁而化热毒,热毒郁积,则病势更重;痰湿之毒,均与脾虚失运相关, 常常相挟为病,脾虚则痰湿内蕴而成毒;瘀毒亦可阻滞气机,致津液停聚,而成 痰湿之毒,反过来,痰湿之毒亦可阻滞气血,彳吏瘀離加深。总之,糖尿病的病因 病机与热、瘀、痰、湿毒密切相关,特别是糖尿病后期,脏腑功能衰退,热瘀痰 湿裹挟一处,可导致全身各种合并症产生。【参考文献】1卫生部疾控司1996-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J中国慢性 病预防与控制杂志,1996,4 (2) : 492李怡,姜良铎.从“毒”而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 2004,19 (2) : 199-120.3李运伦.毒邪的源流及其分类诠释J中医药学刊,2001,18(1) :44454陈澈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