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

上传人:火****天 文档编号:200398638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选用变换句式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名师对话】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8-2 选用、变换句式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板块一选用句式1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效果,人们常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的就是这种效果。A.是一般疑问句中的是非问,用的是询

2、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B.是反问句,加“难道”,反问语气很强。C.是加“无疑是”的肯定陈述句,肯定语气强。D.是加“恐怕”的双重否定句,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按照语气从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B、C、D、A。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站上峰顶,向远处眺望,山石如虹,_,正是“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_,她们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山间的清风轻轻吹过,_,桃花似的笑脸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点染胭脂的樱桃花,不由得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林木葱郁葱郁的林木引人注目的还

3、有那些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还有那些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尤其引人注目带走了缭绕的雾气缭绕的雾气被带走了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通过分析,句与“山石如虹”都是主谓结构,故应选;又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分析后可知,应选句和句。答案:C3下列空缺处填上哪一句更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_。(A.但世界人民终将会战胜它B但终将会被世界人民战胜)解析:所选的两个句子内容一致,不同的是说话的落脚点不同,前一句以“世界人民”为叙述主体,后一句以“金融危机”为叙述主体。从题干看,句子的话题是“金融危机”,从话题统一角度看,应选B项。答案:B针对这一现象,请你分别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

4、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须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语言准确,观点鲜明。赞成者说:_ (30个字左右)质疑者说:_ (30个字左右)解析:本题从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角度来考查选用句式。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双方所持的观点;其次,要注意题目对句式的要求,即赞成者用陈述句,反对者用反问句。答案:板块二变换句式5下列按要求变换句式中有误的一项是()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A变换成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B变换成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C变换成否定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小李。D变换

5、成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小李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对于客观选择题,考生可用排除法快速解题。答案:C6将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改为否定句式,主要意思不变。游览玩赏山水,不一定非要奇秀无比,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就必须追求雅致了。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考生在变换句式时,要注意不得改变原句意思。答案: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就不能不追求雅致了。7将下面的一句话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百年来,是在等谁呢?答:_解析:原句有两个特点:一是用了疑问语气,二是用了排比句式。改写成陈述语气的单句时应合并修饰成分,

6、消除疑问语气。答案:这千百年来迎着漠风晕染出一片苍凉的陕北的柳,不知在等待谁。8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答:_解析:本题考查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变换。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关键在于能清楚地区别两种句式的不同特点。反问句的特点就是借反问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它常在句首或句中用“难道”、“怎么”,句末用“吗”、“呢”等语气词,而陈述句则不用。因此反问句语气重,感情强。另外还要注意变换句式后,原句的意思不能变。答案:示例:你能否认自己是一根蜡烛

7、吗?你不想点燃自己,而后点燃更多的人吗?难道你认为自己将燃烧得更快吗?难道你不想让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9联系语境,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为一组排比句。我们相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亿万人民的鼎力支持和全体官兵的奋勇拼搏,中国构筑强大海防、建设和谐海洋的美好理想一定会变成现实。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答题时一要注意题干要求将画线部分改成一组排比句,二要注意千万不能改变原有句子的意思。答案:有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有亿万人民的鼎力支持,有全体官兵的奋勇拼搏。10将下面一个长句改换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秉持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社会问题的

8、解决”的信念的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不久之前公开提倡有伦理的市场经济。答:_解析:本题属于变换句式中的长句变短句,首先应筛选出三层主要意思,即赵晓的身份,他提出了什么,他秉持什么,然后合理安排语序,注意前后衔接,第三句也可作首句。答案:赵晓是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他秉持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的信念,不久之前公开提倡有伦理的市场经济。1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低碳经济”下定义。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能耗、低排放是低碳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经济特征。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是实行低碳经济的基础。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出的要求

9、。低碳经济是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考生在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根据材料的表述确定4个分句的主干;其次,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把提取的主要信息合理地嵌入句子的主干中;最后,通过逻辑与语法进行验证,使得整合后的句子表意明确、自然流畅。答案:示例:一种借助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以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12请把下面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的形式。要求变换句式后内容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部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答:_解析:此题考

10、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是相互关联的两种不同句式,它们可以相互变换。此题要求变换后意思不变,因此须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答案: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不说是一部个性解放的爱情呐喊,一部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不能不说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反方辩辞:_解析:本题考查肯否定句式变换。考生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不得模棱两可。答案:14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句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要求字数不得增减,不改变原来的意思。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

11、泉,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整散句变换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得改变原来的意思,不得随意增减字数。答案: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15请以“谦让”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意思)孔融让梨的故事,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它使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受益无穷。答:_解析:解答此题,考生必须先找到一套句子成分。通读原句,考生可以确定句子主

12、干为“谦让使我们受益无穷”,而对“谦让”的解释则应放在后面。答案:谦让这一在古代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受益无穷。16用“因为”一词把下列各句话组成一个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环保需要创意。没有现实基础,便得不到大众认可,再“构思巧妙”的创意,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所有创意都要建立在现实与民意的基础上。答:_解析: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根据语段的表述明确主要表述对象,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其次,要理清几个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将它们组成一个长句;最后,要对组成的句子进行逻辑与语法的检验,以确保句子表意明确、自然流畅。 答案:示例:环保固然需要创意,但是所有创意都要建立在现实与民意的基础上,因为,没有现实基础,更得不到大众认可,再“构思巧妙”的创意,也只能是纸上谈兵。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