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列著作选篇》有感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曾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只有通过学原著、悟原理,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新时代的实际问题,才能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近期,我认真研读了《马列著作选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系统的认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更坚定的理论自信,充分感受了马克思主义伟大光辉的真理力量 一、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认知 去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尊敬,马克思主义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对于这样一个伟人,很难用一个词全面地评价,而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具传奇友谊的革命同志恩格斯,他对马克思的评价可算是最客观中肯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概括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提炼总结出几个关键词: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 (一)马克思是无畏的革命家 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毕生进行各项理论研究的真正目的,都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唤起无产阶级的觉醒,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而且,马克思从来都不是坐而论道者,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一生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去,虽然屡遭专制政府和反动阶级驱逐和迫害,马克思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从《莱茵报》、《前进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纽约每日论坛报》,到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满腔热情、百折不挠地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开创者。
(二)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 从历史上看,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逝世后,对他的学说进行新的探讨并引起争论,不乏先例无论是西方的亚里斯多德、黑格尔,还是中国的孔子、孟子、王阳明,都引发了很多争论但是,像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持久、深入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却是罕见的英国bbc公司曾在1999年和2021年分别组织了“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网上调查,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列第一,位列其后的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尼采、柏拉图等人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什么马克思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卡尔.马克思》等著作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伟大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和内在动力,并提供了考察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剩余价值学说则说明了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从而论证了工人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夺回劳动果实的必然性和正义性正是这两大发现,摒弃了从前空想社会主义的改良性质,赋予了工人阶级以彻底革命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其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赢得了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理力量,才有列宁主义、布尔什维克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才有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因此习总书记说,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三)马克思是杰出的科学家 马克思不仅是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一个人在其一生当中,如果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马克思在其所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根据研究统计,马克思一生撰写的著述有1974部(篇),其中马克思单独写的著述1660部(篇),与他人合著314部(篇),所写书信3099封,随着人们的不断发现,这一统计结果仍有可能被刷新其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为人们科学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南。
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学习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传奇而伟大的友谊 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必须提到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朋友,更是战友,两个伟大的人走在了一起,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谱写了人类的伟大友谊,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中胜赞“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马克思主义以其命名,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理论研究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在写作过程中,凡遇到重大问题,总是首先与恩格斯商量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耗费十几年的时间,整理马克思的草稿,出版了《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可以说,《资本论》这本伟大巨著,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密切合作,并肩战斗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担任欧洲社会党人的顾问和领导者,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
在生活上,为了帮助马克思战胜贫困,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理论创作,恩格斯不计较名利得失,放弃了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自己非常厌恶的商业活动中达20年,竭尽所能地在经济上资助马克思恩格斯作出牺牲,是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天才要超过自己,马克思比任何人都站得高、看得远在共同工作的40年里,恩格式甘当“第二提琴手”,并将此视为一生最大的幸福对此,恩格斯有过非常谦虚又中肯的评价:“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对是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马克思为了追求真理,放弃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恩格斯甘愿作出牺牲,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就是人类的解放事业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真正伟大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的人格之间,也总是出现在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身上。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重要论断的认知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相关著作浩如烟海,从《马列著作选篇》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论断,我们可以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和真理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和最高价值追求就是为人类求解放 由于马克思主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深刻阐述,很多人将马克思主义归结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通过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可以发现这是一种误读和曲解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提到,阶级和阶级斗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阶级的存在是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和最高价值追求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明确了这一思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共产主义社会本质最为准确和精练的概括,鲜明表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方向恩格斯在《致朱.卡内帕》中说到,除了上述这句话,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述未来新纪元的精神。
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又多次重申了这一思想,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概括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恩格斯也强调,“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因此,我们可以明确认识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争取人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和最高价值追求,其基本理论和所提出的基本原则都是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展开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六个字: 为人类求解放其实早在17岁时,青年马克思就坚定了这样的理想:“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根植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二)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1844年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缺乏实践性的缺点,建立了新唯物主义(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新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序言》中,马克思则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最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此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