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问题演讲稿 生心理健 中国人的“面子” 论文作者:邢华来 学生学号:021120217 专业班级:12级工商管理四班 系别年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大学康 中国人的“面子” 摘要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以对方给不给自己‘面子’,给自己‘面子’的多少来判断对方对自己接纳程度,并对彼此关系进行认知和评价;同时,面子也是中国人的内在心理特征,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 “讲面子”的心理既有利于维护中国人人际互动的和谐进行,是中国人自尊和自我意识得以实现和满足及荣誉感获得的较佳途径,是维系中国人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同时,‘面子’心理也影响着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理性’发展,有时会成为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沉重的心理负担 关键词:面子中国式人文主义维护正文: “面子”是中国人际关系最基本的‘调节器’爱面子是中国人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我们心理需求人际互动双方爱‘面子’的程度,给不给‘面子’或‘面子’是否给足,往往是人际和谐与否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到人际关系的方向和程度。
从“给面子”、“留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到“打狗还看主人面”,“不看僧面看佛面”,有关面子的种种说法在人们的言语对话里更是随处可闻 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曾在书中写到“中国人的生理上的面孔固然很有意思,而心理上的面孔则更为迷人,值得研究这个面孔不能洗也不能刮,但可以“得到”,可以“丢掉”,可以“争取”,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这里我们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它抽象,不可捉摸,但却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举个例子很容易,给它下定义却很难 那么,中国人看重“面子”的心理问题到底是什么概念,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如此看重“面子”的心理,我们又如何对待这一心理呢 一、面子的既有定义剖析 面子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最早对“面子”进行论述的著作是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所著的《中国人的素质》明恩溥虽然发现了面子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他无法给出面子的定义以研究中国国民性著称的鲁迅对面子论述颇多,但他也规避了面子的定义问题由此,给“面子”下定义的困难性可见一斑 第一个给面子下定义的人是胡先缙她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脸”和“面子”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她搜集并分析了25条有关脸和面子的短语后,把脸定义为“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的信心”,把面子定义为“人从社会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的成就的承认”。
胡氏定义为了体现“脸”和“面子”的区别,突显“脸”的道德性而片面强调了“面子”中的成就因素这个定义忽视了面子的其它方面,显得过于狭窄面子”中有道德的成分,长时间恪守礼俗或者在特定情况下仍能秉承礼的精神是能给个人带来面子的比如:封建时代朝廷对长期守寡妇女的表彰面子还可以通过社会关系获得如:某人的亲属取得了成就,占据了高位,此人也跟着有面子;又如:通过与有面子的人建立社会关系,个体也能获得面子从胡先缙的著作可以看出,她对这些问题隐约有了些认识,但是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作为在大陆为数不多的研究心理的学者之一,翟学伟对面子下的定义可谓匠心独运他效法胡先缙的研究方法,从语义分析入手,对“脸”和“面子”的内涵进行了区分,并逐一下了定义:“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的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而面子是这一业已形成的心理及行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脸集中体现人的自身形象或表现”;“面子偏向互动双方所处关系状况”,是一种“心理地位”由此,翟学伟结合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指出:西方人在社会互动中,自身形象的塑造(脸)和在他人心目中产生的心理地位(面子)是一体的。
而中国社会在重情轻理、等差主义、形式主义的文化因素影响下,导致了“脸”和”面子”的分裂,从一个统一连续体变成两个维度即:面子的建立不一定要以脸为起点,而脸的获得也并不一定导致面子的拥有 二、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意义 脸面涉及的是个人的资源要让他人来分享,如争脸和争面子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获得了受人羡慕的学识、人品、才华、德性、情操、职务之类,或有了当地人认同的行为和事迹,结果那些没有这些个人特征的人通过特定的关系可以分享到这些特征,比如给面子就含有可以让那些相关的他人分享自己的荣誉、名声以及由此而来的物品、财富、地位、权势等意义脸面作为一种资源扩散方式,是以他人的正面评价作为回报的,比如他人对施予资源者的接受、感谢、感激、颂扬等会让有脸者感到自己有了面子可见,有脸者愿意与谁共享脸产生的资源,就是在赏脸给他,而他所要的最好的回报,不是物质帮助,而是多多的恭维、抬举和捧场给他人面子就是对他人重要性的承认,也就是对他人成功、德性或善举的肯定、羡慕、欣赏、尊重、敬佩等 面子是由脸出现后而获得的他人的评价,它从理想上讲承担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脸是否被某一群体或社会圈承认的检验和考验的作用。
由此面子是一个为脸活着为脸奋斗的人最想得到的东西,当然比金钱和财富更为重要,因为是它赋予了金钱和财富以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使奋斗者感受到了为之奋斗的幸福感这样,翟学伟给面子下的定义是:面子是个体对做出的脸的行为后的自我评价判定及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因此面子在根本上是一种由于个人表现出来的形象类型而导致的能不能被他人看得起的心理和行为费正清对此有相当的认识他说:中国式的人文主义包括关心个人尊严的问题,但那是从社会的观点来关心的面子”是个社会性的问题个人的尊严来自行为端正,以及他所获得的社会赞许丢面子”来自行为失检,使别人瞧不起自己人的价值,并不像西方所认为的那样是每个人固有的品质,而是需要从外界获得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也影响了中国人的面子观,如地理特征、小农文化、乡土情结、血缘地缘关系的复杂性在社会中支配地位,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等等如孔子以“仁”为至德,孟子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五常,韩非的“三纲”,中庸文化反映在社会中的趋同从众心理这都对面子观的形成和根植大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中国的家族制度也是“脸面”形成的重要动力我国有着深厚的“崇祖”观念,顺着家族延续的脉络向上追溯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家庭都是由祖先向下延伸的链条上的一个单位,个体也是每个单位中的一个分子。
因此个人的行为及成就就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包含了家族中其他成员的期待和脸面,包含了荣耀祖先的责任这使得个人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而努力,争取至少是维护面子,最好能够取得成就,以光宗耀祖 三、面子也有他的负作用面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都极其的看重自己的面子正是因为这些,有些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走上错误的,甚至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生因为面子打死人的事不时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尚某在学校操场和几名男女同学一起打篮球同学苏某嫌尚某有犯规动作,几次说他不会打球,尚某感觉在女同学面前丢了脸,心中很不舒服当苏某又一次说尚某打手犯规时,二人发生了争吵,尚某挥手打了苏某一个耳光,猝不及防的苏某倒在地上死亡 一妇女一天上午忙完了家务活,便到邻居家与人搓起了麻将,可打了两圈不到,其丈夫就怒气冲冲地找了过来,进屋后,二话没说,上前就将牌桌掀了个“底朝天”,并当着众邻的面不停地训斥该妇女回家后,感到丈夫不给自己面子,越想越生气,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乘家中无人之机,从床下找出一瓶农药,偷偷喝了下去,等邻居和其家人发现时已气绝身亡 四、培养正确的面子观 面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或许代表着尊严道德,或许是个人的能力价值体现,或许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面子一方面对于中国人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同时由于我们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不合理的面子观,直接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正确的面子观,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中国人应该树立正确的面子观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完善人格,修炼内功讲究自尊不能仅仅依赖于面子,而应该依赖于自身人格的修养,只有塑造高尚的人格,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中国人过分爱面子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没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自省的方式正视自己,反思自己,认识自我 3.以知识来装扮面子正确的面子观是需要广博的知识来维护的当你能继承前人的知识遗产,创新前人的知识成果,发明创造出新的事物那将会是很有面子的事 总之,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是和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面子问题,每个人心理又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面子观,让中国的这一特色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中国人的脸面观》,翟学伟,1995,桂冠图书公司 3.《人际交往中的名与实———论“面子工夫”中的断裂》沈毅4.《中国人的性格》,李亦园、杨国枢5.《“面子”定义探新》刘继富 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