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村规划产业用地控制标准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20页
文档ID:190613998
村规划产业用地控制标准_第1页
1/20

村规划产业用地控制标准 层数 总则以挖掘地方文化和特征,建设特色美丽乡村为主旨,依据村庄产业特征,打造特色空间和建筑群体改造景观环境、传统民居以实用、便捷、乡土性为理念;新建建筑以简洁、统 一、地域性为理念,确保形成村庄整体特色风貌 建筑风貌:主要服务用房如餐厅、度假宾馆、会所等以坡屋顶和平坡结合,建筑立面、门窗、檐口等采用简化装饰纹样图案,多利用当地木材、石材,突出乡村休闲气息建筑色彩:以白色、灰色、木色为主,暖色不超过30%建筑材料:禁止过多使用市场化的外墙产品,尽量沿用天然材料及烧结砖瓦或当地石材等质地纯朴的材料 环境小品控制水泥路面的面积,尽量以石砖为主;增加草地,增加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结合建筑墙面、窗户、入口种植当地树木或特色树种,临水岸线半硬化或自然化处理,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打造亲切、宜人的临水空间 配套设施: 1.机动车配建停车位按0.15个停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其中中型或大型车占50% 2.用地内所需宾馆、招待所等用地面积不得超过用地总面积的15% 3.应当配建有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 旅游用地:容积率:0.6-1.0建筑密度:30%—40%绿地率:20%-30% 总则:新建建筑与旧建筑整治更新应能统 一、融合。

合理控制建筑体量、高度及楼栋长度,避免出现与传统民居建筑尺度反差过大的建筑形式和体量以自然生态、灵活动感的建筑外观展示地方文化和特色形象 屋顶形式住宅两坡屋顶,公建和商建坡屋顶或平坡结合,屋顶坡度参考当地传统建筑屋顶坡度 建筑风貌色彩、立面造型、细部设计等方面采用传统建筑元素墙身、檐口、门窗等处细部装饰可采用简化的传统装饰纹样图案局部地段建筑可采取现代建筑形式,丰富建筑群体造型,与自然融合 建筑色彩:以白色、灰色为主,浅黄色、木色、红色点缀,暖色不超过30%,明度和饱和度不宜过高建筑材料:禁止过多使用市场化的外墙产品,尽量沿用天然材料及烧结砖瓦或当地石材等质地纯朴的材料 环境小品控制水泥路面的面积,尽量以石砖为主;增加草地增加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结合建筑墙面、窗户、入口种植当地树木或特色树种,注重特色空间如景区出入洞口环境的打造 建筑高度:住宅2-3层,公建商建1-3层建筑檐口高度不宜超过10米,屋脊总高不宜超13米配套设施: 1.机动车配建停车位按0.02个停车位/100平方米游览面积设置地面停车率不宜低于50%可配置少量自行车停车位 2.用地内所需宾馆、招待所等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建设面积的30%。

3.应当配建有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 养老用地:容积率:0.6-0.8建筑密度:30%—35%绿地率:30%-45% 总则建筑改造以安全、适用为先导,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协调一致,确保整体特色风貌的统一以传统巴渝民居建筑风格为主,现代风格为辅 屋顶形式住宅两坡屋顶,公建和商建坡屋顶或平坡结合,屋顶坡度参考当地传统建筑屋顶坡度 建筑风貌色彩、立面造型、细部设计等方面采用传统建筑元素墙身、檐口、门窗等处细部装饰可采用简化的传统装饰纹样图案整体建筑外观简洁、纯朴 建筑色彩:以白色、灰色为主,浅黄色、木色、红色点缀,暖色不超过30%,明度和饱和度不宜过高建筑材料:禁止过多使用市场化的外墙产品,尽量沿用天然材料及烧结砖瓦或当地石材等质地纯朴的材料 环境小品控制水泥路面的面积,尽量以石砖为主;增加草地增加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着重打造庭院空间、人行道、临水空间的景观设计 建筑高度住宅2-3层,公建商建1-3层建筑檐口高度不宜超过10米,屋脊总高不宜超13米 配套设施: 1.停车位数量由建筑面积确定,配建数量应大于0.8个/100平方米 2.应当配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 3.应当配建有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

市政设施提升给水:基于张关社区地下水水站,保证未来用水量的同时完善给水管道,为全村村民聚居点提供生活用水污水:规划在三个村民聚居点新建小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线送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用作农业灌溉,散居村民采用自建小型化粪池处理 第二篇:论文2:新型城镇化形势下产业园规划用地控制的思考新型城镇化形势下产业园规划用地控制的思考 摘要:本文提出产业园用地在规划体系各层次各阶段进行规划控制的问题和建议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园理论支撑体系规划控制控制指标效率 产业园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换届以来,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热烈的探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1年)》成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控制的战略指引,要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控作用来保障实施 同时,未来产业园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也已形成广泛共识产业园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城镇化,城镇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工业化 产业园是集生产、研发、物流、金融、生活配套等于一体的集聚区,是工业集中、产业集群的集中表现,是传统单一工业园区的升级再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地和平台。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为依存、互为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带动城镇化及其持续发展,城镇化的推进能够反哺并促进工业化 产业园特征对规划用地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用地功能集聚就是变单一功能的土地开发为较有弹性、功能混合的土地开发单一功能的土地功能,不利于充分发挥产业园优越的土地价值和核心的技术引领作用,容易导致区域“空心化”、交通“钟摆化”、缺乏人气与活力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功能混合,才可有效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和交流互动的便利性,并为园区整体高效运作提供可能 产业园的建设一般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多元实体的建设模式 为紧跟发展步伐,规划用地的控制对产业园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已是形势所需本文从实际工作层面出发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规划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具备可操作性的思路 产业园规划用地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总体规划、各专业规划及产业园规划的理论支撑研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1年)》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人往哪里去”“城在哪里建”“地从哪里来”等总体规划要求,是内涵发展、存量为主、集约高效的城镇化,遵循“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和“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的方针,既有利于发挥城市集聚人口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又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与过去以土地为主的城镇化有本质区别。

现状下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一定程度上受gdp挂帅激励招商引资的功利行为影响,粗放型的规划造成分布不均衡、不经济等问题实际上,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特别是总平面规划布置的编制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影响到权威性 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借助日益完善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包括空间经济、交通运输、人口迁移、土地使用、城市发展、环境生态、资源管理、城市区域政策分析的区域科学,建立具体的选址理论模型,最终形成总体规划在总平面规划布置的用地上的理论支撑也就是说,选址问题完全可以也应该成为新型城镇化用地规划研究的必要组成部 分 另外,还包括进行科学的城镇土地利用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获得相应总体规划的理论支撑 二、确立用地平衡表的法定地位 用地平衡即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得出各项各类用地面积数,以供分析和比较 实际上,各地在少数类别用地的控制上有所不平衡,走了很多弯路例如:2021年前后,教育产业化政策左右下,得益于彼时征地门槛的低下,科研教育院所的圈地热潮和全面外迁,开发强度和容积率明显偏低,甚至可以发现,打着分期实施幌子圈下的土地至今仍在晒太阳。

又如,其后城市广场建设热潮,造成道路广场用地的不平衡,等等 而当前,以经济的高度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渴求,用地的平衡必须进行精准的分析研究和控制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粗放浪费的现象不遏制,利用上不集约,发展就不可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必须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新型城镇化首先是农民市民化的人口城镇化,其次是土地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为人口城镇化提供相应的服务 规划应切实参照《城乡用地分类标准》指标进行,编制用地平衡表不能仅仅作为总体规划内容格式需要,应上升到作为下阶段法定图则的继承内容及编制依据,并建立用地平衡审计制度只有明确了用地平衡表的法定地位,才能提升用地平衡的准确科学性,从而不至于流于形式,受个人喜好左右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控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1年)》指出:当前形势下,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规划用地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无疑是为了管好土地,打击非法囤地,促进实体经济投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往往成为规划用地控制的关键环节 除了地方相关政策比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外,规划用地控制的标准主要参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21)》(下称《指标》),该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

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21)》重点描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指标,逐条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逐条具体分析如下: (一)表1是《投资强度指标控制表》,产业园区是跨多行业的工业项目集聚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21)》按行业分类的指标分档弹性较大根据市县土地等别(十五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3-43类)控制用地(单位:万元/公顷),日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规划发展状况,其作用已被地方相关文件替代 (二)各地方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难以适应工业项目实际上,建筑容积率对于工厂的规划用地控制来讲意义不大,工业项目上采用建筑系数和利用系数两个概念,清楚表明用地使用强度。

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构筑物占地面积+露天堆场占地面积)厂区占地 面积100%,利用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构筑物占地面积+露天堆场+铁路+道路+管线占地面积)厂区占地面积100% 另外,厂区占地面积指围墙内实际能够设计支配的用地面积,不同于规划控制的净用地面积,即规划控制和设计层面计算口径不统一 (三)规划管理部门往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与《指标》是矛盾的,比如产业园规划设计条件要求建筑密度小于30%,但《指标》前者控制上限,后者控制下限,管理必然容易混乱 (四)本条比较难以控制,设计往往假报生产设施替代办公、生活设施,宜由施工图审查阶段负责与规划批复文件对接来进行控制 (五)本条无异议,按规范要求,设计一般15~20%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规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