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探析基于12所省属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湖北省12所省属普通高校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对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和定量分析,结果呈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自主创业率较低、就业去向分布多元化等特点高校应对接需求、整合资源,发展优势、彰显特色,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实施重点帮扶、精准指导,旨在为我国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关键词:湖北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毕业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千百万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1],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为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较高水平,2016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00号)2017年3月,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大力促进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的意见》,5年内力争大学生在鄂实习实训人数超过20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超过180万人。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综观目前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覆盖各种类型学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2019年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主要反映201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情况2018年12月,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18高校本科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2],以2018年进入职场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围绕应届生薪资水平、行业和地区选择等维度展开分析和解读二是研究对象聚焦部属高校的毕业生群体高振强、王志军基于32所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分析认为高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就业方式偏好、就业地域偏好、就业单位性质偏好和就业单位行业偏好[3]2019年2月21日,《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刊登一篇题为“揭秘2018年武汉部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文章,基于在汉部属高校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三是相关研究着重基于各省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文正建,郑晓玲的《2015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解读,通过第三方调查反馈情况,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省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4]。
杨佳乐等基于陕西省15所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对民办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从就业去向、签约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就业行业四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5]因研究者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呈现出的就业情况略有差异目前,针对湖北省属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不丰富湖北省属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如何?在哪些就业指标上存在优势或不足?如何有效提升湖北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基于12所省属普通高校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对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和定量分析,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湖北省属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二、样本选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湖北共有高校129所,其中本科层次的71所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为12所湖北省主管的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具体高校名称见表1),数据来源是这12所高校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三、数据比较和分析虽然目前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仍存在不足,数据统计不太规范、内容缺乏细化标准、就业状况呈现多,就业质量分析少、缺乏共性与个性的差异化体现等,但是总体来看,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于就业基本情况,如规模与结构、初次就业率、就业流向分布;就业相关分析,如就业满意度、薪资水平、专业吻合度;就业发展趋势,如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就业行业、就业地区变化趋势;就业反馈,如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评价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数据统计更加科学、内容覆盖更加全面、结构格式更加统一,就业质量报告整体情况呈现逐年完善的趋势。
一)就业基本情况1.总体毕业去向表2显示,第一,12所省属普通院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94.36%,其中最高96.42%,最低91.77%,表明此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较为理想,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第二,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有协议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升学和出国(境)等5种形式其中通过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等形式就业的占比最多,平均值达64.92%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体现在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相互匹配,协议就业率的数据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第三,2018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和出国(境)”就业方式的,平均值高达20.27%,其中比例最高的武汉科技大学达到了29.96%,说明毕业生深造的积极性很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还体现在高校培养、输送硕博人才的比例和升学的学校层次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12所省属普通院校的就业报告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不统一,截止毕业年份8月31日的有5所、9月1日的有3所、11月30日、12月1日、12月15日、12月30日各有1所因为截止时间的差异,导致信息可比性不强,难免造成社会及媒体的片面解读或误读2.全部实现就业的专业。
12所省属普通院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的专业有70个,频数共为93其中52个专业频数为1,14个专业频数为2,频数为3的专业为材料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频数为4的专业为工业设计(见表3)这些毕业生能够实现全部就业的专业大多数为各学校的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如湖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生物学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长江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三峡大学的生态学入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体现高校教育质量3.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除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数据中包含研究生(42人)、湖北工程学院的数据中包含专科生(47人)以外,其余10所学校均只涉及2018届本科毕业生考虑到这两所学校研究生和专科毕业生人数不足百人,对于数千人的本科毕业生的统计结果不会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忽略在计算占比问题时,部分学校将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之和作为本科就业人数,有的则加上升学和出国(境)的人数出于尊重学校原始数据,升学和出国(境)的人数不多,不会干扰到研究结论的情况下,也忽略不计。
12所省属普通院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有七成以上选择到企业就业,各级各类企业单位成为吸纳该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最重要的主体由图1可知,其中进入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平均超过60%;武汉轻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文理学院、长江大学、江汉大学毕业生则高达70%以上,最低的三峡大学也接近50%而该校毕业生到大型国企(主要为央企、且主要是水利电力行业)就业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34.99%,高于其他院校,进一步凸显了学校在水利电力行业的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注:因湖北工业大学单位性质分类方式参考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与其他学校不尽相同,故未列入图中该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为企业单位的269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就业人数的89.52%;其中,大型企业1368人,占比45.52%,中型企业1010人,占比33.61%表4显示,11所省属普通院校中,有10所(90.91%)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居前3位的单位”属制造业;有9所(81.82%)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居前3位的单位”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5所(45.4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居前3位的单位”属建筑业;有4所(36.36%)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数量居前3位的单位”属教育。
统计结果显示,一是12所省属普通院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湖北省内就业人数占比在50%上下波动,平均值为52.09%其中江汉大学生源主要来自湖北,超过70%的毕业生选择留鄂就业(见图2)充分体现该类学校“立足湖北,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也表明学校大力宣传“我选湖北”,促进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学生留鄂发展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就业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全部12所(100%)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排前4位的地域”中包括广东和浙江两省,上海市和江苏省的比例也分别占到58.33%和41.67%(见表5)注:因湖北工业大学根据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湖北省新兴战略性产业,该校“135”学科发展战略对该校来校企业进行行业分类,与其他学校不尽相同,故未列入图中该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制造业”“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业”“循环经济与绿色管理业(区域产业生态发展)”等三大行业,分别占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15.77%、15.34%、14.91%(二)工作与专业的吻合度图3显示,9所省属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82.39%,最低64%,平均74.46%,比全国非“211”本科2017届(70%)高4.46%。
毕业生专业与岗位相关度较高,反映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现了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注:1.以2018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为依据的学校有:武汉轻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程学院、长江大学、湖北文理学院;以2017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为依据的学校有:武汉纺织大学、三峡大学、江汉大学2.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3.49分(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使用五点量表测量,分为:①非常不相关;②比较不相关;③一般;④比较相关;⑤非常相关)湖北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关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数据不详,故此3所学校的数据未列入图3(三)就业薪资分析图4显示,10所省属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薪酬最高5927元,最低3561元,平均5131.53元,比全国非“211”本科2017届毕业生(4590元)高出541.53元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大学生工作能力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程度,反映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就业质量注:1.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文理学院为2018届本科毕业生薪酬平均水平;江汉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为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大学为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月收入。
2.武汉工程大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未显示该校毕业生薪酬平均水平,而是列出毕业生薪资区间分布及占比情况(2018届毕业生中91.04%的毕业生薪酬在3000元以上,79.56%的毕业生起薪在3001—6000区间,11.48%的毕业生起薪在6000元以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关于毕业生就业薪资的数据不详,故此2所学校的数据未列入图4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