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25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重点难点1.朗读诗句,背诵诗句,了解诗句的大意2.体会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知识点详解☜古诗两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①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①在欢快热烈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迎着和煦的春风,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赏析:这两句选取了两样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爆竹、屠苏酒,昭示春节的来临和喜庆祥和的气氛除”和“入”二字用得好,体现了除旧迎新、春暖人间的气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②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②千家万户都沐浴在旭日的光芒中,家家户户都用新春联换下了旧春联赏析:这两句紧承上文,描写新年初始的明媚春光和人们的活动新桃符换旧桃符的习俗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寓意——社会应该更新,陈旧的东西应该除掉,国家应该推行新政③层层群山中的鸟儿都已经飞尽,看不到一点儿影子;所有的路上都看不到行人的一丝踪迹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③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赏析:这两句诗以夸张之笔描写飞鸟远遁、行人绝迹,表现外部世界(“千山鸟飞绝”写自然界,“万径人踪灭”写人世间)极端寒冷、空寂,毫无生气诗人笔下描写的寒冷凄绝的自然环境,是其身处的严酷的政治局面和现实环境的写照诗人勾勒的空旷凄寒的背景,营造出清幽寒冷的氛围,为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蓄势、铺垫,作陪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④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④江面上的一只孤舟上,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独自在大雪纷飞中持竿垂钓赏析:“孤”“独”二字,突出渔翁内心的寂寞孤独和坚毅孤傲因为有前两句的蓄势和衬托,后两句蓑笠翁的形象极为突出、鲜明,更加显示出他的孤独情怀和不屈傲骨1.导读《元日》,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元日》的挂图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一定很盼望过年吧?春节一到,我们就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吃上各种各样的美食大年初一,也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大家在这一天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看得出,各家各户总会以各种方式来欢度新年的第一天,那么,古人在这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带着好奇心,我们一起读读《元日》这首古诗。
板书:元日)2.解题:元日,一年的第一天(旧指农历正月初一)3.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任宰相时,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后来,受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随即被废,不久他忧愤离世《元日》正是他推行新政时所作,诗中他借新年的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心壮志二初读诗文,掌握字词1.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并提问图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说话)2.老师范读,学生齐读3.出示2个生字,同桌练读爆屠4.出示生词,开火车读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5.理解诗歌中的词语及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古代的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句意:在阵阵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岁,迎来新年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句意: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大家都按照民间的风俗,忙着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三合作探究1.全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描绘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张灯结彩欢度佳节的情景,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老师提问:作者在推行新政时,写下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千家万户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吗?作者通过这首诗还要传达出怎样的情感?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蕴含除旧布新的意思作者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四赏读背诵1.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过年的画面,带着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气氛诵读这首诗,读出诗的情感2.学生根据诗中描写的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背诵3.分组接背诗句4.指定学生背诵5.小组比赛背6.同桌互相背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提到春节,大家眼前总是会浮现许多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怎样的情景?”学生们畅所欲言,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诗句,而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反过来又加深扩大了学生对新年的感受,相得益彰2.教师讲解了“年”的来历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很快掌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及拜年的来历在学习古诗后两句时,很多字义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很好地讲解课外资料,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1.填空《元日》是诗人王安石描写春节热闹欢乐景象的一首诗,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题中的“元日”指的就是春节2.解释加点的词语和诗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古代的一种酒名句意:在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一年,又迎来新的一年迎着送来温暖的春风,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太阳初生光亮耀眼的样子句意:千家万户都沐浴在旭日的光芒中,家家户户都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3.读古诗《望天门山》,借助注释,解释诗句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①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长江两岸,为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②中断:从中间断裂③楚江:指长江这首诗的意思: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www-2-1-cnjy-com1.导读《江雪》,了解诗人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体会作者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与孤傲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江雪》的挂图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渔翁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2.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做官时,同情人民疾苦,政绩卓著,后来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的诗大都是抒写被贬官后的生活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与寄托,时时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3.指名朗读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和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可以画一画2.学生交流说:(1)播放音乐,指名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鹅毛大雪一连下了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天上看不见一只鸟在飞,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就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3)你有什么补充的?画:(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读:(1)指名读2)集体评议老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3)练读4)全班齐背1.《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图,诗人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为了通过雪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雪”的精神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出诗中能体现诗人痛苦、愤恨的字眼,即“绝、灭、孤、独、寒”来体会诗人的心情;通过联系诗人的背景来体会诗人的心情;通过善于发现的眼睛,来找出这首诗所要表达的诗人的心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建构不应是道德说教,而应是一种陶冶教师改造儿童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积极的价值观念,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熔铸每个人的意志品格,强化主体的心理精神2.在教学时,一位学生提出:“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没有照搬教参中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读诗歌来寻找答案。
朗读有助于理解古诗内容,领悟到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境和韵味通过朗读、思考,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有的说:“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有的说:“老人不只是在钓鱼,还为了欣赏美丽的雪景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诗人柳宗元在遭受生活的重击之后没有气馁,仍然满怀希望地期待‘春天’的到来,这种乐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由此我们看到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受到语言美、意境美的熏陶,对诗歌的诠释精彩纷呈,良好意识得到了培养1.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成语1)形容胆量非常大,无所畏惧浑身是胆)(2)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自作自受)(3)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身临其境)(4)占据高处,面对低处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或地位居高临下)(5)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居乐业)(6)神奇的智谋,巧妙的策划形容预见性强,计谋十分高明神机妙算)2.把诗句补充完整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把诗句补充完整,并与相应的诗题连接起来《凉州词》《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1.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2.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夏历,中国始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这样,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现在则大多将元旦和新年作为公历的一年之首使用,而旧历的元旦则专门称之为春节,或者以大年初一区别之,而不再说别称元旦了3.《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