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亚洲货币合作的回顾和进展

笛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KB
约4页
文档ID:35726072
亚洲货币合作的回顾和进展_第1页
1/4

1亚洲货币合作:最新进展、问题和前景亚洲货币合作:最新进展、问题和前景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Retrospect, Obstacles and Prospect张 明摘要摘要 亚洲货币合作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起步的, “清迈协议”是迄今为止 所达成的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亚洲货币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国之间在经济结构 和发展水平上差异显著、在政治、文化和历史方面存在分歧和冲突;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 共识的“亚洲传统” ;区域内的大国没有承担起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责任尽管如此,亚洲 货币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亚洲各国具有货币合作的内在动力,而且相应的问题可以 通过由易到难的分阶段合作进行克服亚元的产生是亚洲货币合作的终极目标,而人民币 和日元很可能共同承担起核心货币的责任 关键词关键词 亚洲货币合作 金融危机 人民币 日元 Abstract: The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starts only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 is the most important agreement which has been reached. The main obstacles of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a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development levels; the conflict in politics, cultures, and histories; the Asian Tradition, and the lack of responsibility of major countries. However,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Single currency will be the destination of currency cooperation. Before that, RMB and Japanese Yen will function as the anchor currencies in Asia. Key words: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financial crisis, RMB, Yen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张明(1977—) ,四川南充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研究生。

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学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 1 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2004 级博 5 班邮编:100102联系:13911013546电子邮件:zhangyuxuan@一、亚洲货币合作的回顾和最新进展一、亚洲货币合作的回顾和最新进展亚洲区域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67 年东盟的成立,其初始目的是基于政治和地区安 全的考虑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随着东亚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亚洲区域合作朝着 经济贸易方面发展1992 年东盟倡议建立区域内自由贸易协议1989 年亚太经合组织应运 而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东亚各国在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在 货币和金融合作方面却是一片空白 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两个层次上提出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必要性首先是全球国际货币体 系存在严重缺陷(IMF 没有向危机国家提供及时的援助,而且援助条件相当苛刻) ,这促使 人们转而寻求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其次是亚洲缺乏像欧盟那样有效的区域货币制度安 排以防止危机的蔓延因此,建立区域货币合作组织,进而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成为危 机带给东亚国家的最大启示 1997 年 9 月,日本政府在 IMF 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 (AMF)的构想,倡议组建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资 10002亿美元的资金,为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

但由于遭到美国政府与 IMF 的反对,以 及其他亚洲国家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特别是中国)而被搁置 1998 年 10 月,日本以大藏大臣宫泽喜一的名义提出“新宫泽构想” ,倡议建立总额为 300 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其中 150 亿美元用于满足遭受危机国家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150 亿美元用于满足其短期资金需求危机国家对此表示欢迎,美国政府和 IMF 也表示支持 日本根据“新宫泽构想”向危机国家(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提供了总 额约 240 亿美元的短长期贷款以及贷款担保 1999 年 10 月,东盟 10+3 峰会(东盟十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在马尼拉通过了 《东亚合作共同声明》 ,同意加强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对话、协调和合作 2000 年 5 月 6 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东盟 10+3 的财政部长通 过了日本提出的东亚“货币互换协定” (也有人称为“亚洲储备基金计划”或“货币调换融 通网络” ) 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一笔备用贷款基金,预计将达到 200 亿至 300 亿美元,各国 出资额将按照其外汇储备额比例分摊,在亚洲地区发生短期资本急剧流动等情况下相互提 供干预资金,以应付紧急之需;同时相互交换经济和外汇方面的信息,建立一个预防新的 货币危机的监督机构。

“清迈协议”是一个以双边货币互换为核心的紧急融资框架,在融资 时,这一框架允许以(随时可以增印的)本国货币代替美国国债作为担保,在这一点上, 它与危机爆发以前缔结的回购协定相比,对借款人而言,条件变得更为宽松 按照清迈协议框架,亚洲地区已经缔结了多个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其中,2002 年 3 月 28 日,日本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缔结的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协定意义最大这一 协定允许在紧急情况下相互融通相当于 30 亿美元的日元和人民币迄今中国与日本和其他 亚洲各国之间缔结的互换协定都是单向协定,即当对方提出要求时,将美元和对方国家货 币进行交换此次中日两国间协定不使用美元,而且是一种相互援助协定,在这一点上, 更符合亚洲货币合作的精神 2000 年下半年,韩国经济学家(Tae-Jun Kim、Jai-Won Ryon 和 Yunjong Wang,2000)提出建立亚洲借款安排(Asian Arrangements to Borrow,AAB)来对流动性 不足的国家提供紧急贷款,这一安排把清迈协议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根据这个安排,每个 成员国可以在所签订的信贷协议的上限之内获得贷款这实际上是一个区域内的多边借款 协议。

2001 年 5 月在夏威夷举行的东盟 10+3 财长会议公告中提到了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亚洲开发银行将帮助东盟 10+3 各国在现有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开发早期预警系统模型,并 且确定和建立与此系统相关的宏观谨慎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国家宏观经济和 资本、货币市场的脆弱性,进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在 2002 年 7 月召开的亚欧财长会议(ASEM)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出一项 提案,为未来以单一货币为目标的亚洲货币体系描绘出大体的轮廓该提案为 ASEM 在 2001 年提出的神户研究计划(Kobe Research Project)的一部份,它预测在 2030 年前后将 出现单一亚元、亚洲央行和货币同盟计划中的第一阶段整合应在 2010 年前完成,第二阶 段的过渡和准备期将在 2030 年前完成,第三阶段也是最终阶段则从 2030 年开始,其中包 括推出亚洲单一货币,建立亚洲经济和货币同盟以及亚洲央行 最近出现的一个趋势是,建立亚洲债券基金的呼声日益高涨,并且有经济学家表示, 完全可能在成熟的时候将亚洲债券基金转变为亚洲货币基金二、亚洲货币合作面临的问题二、亚洲货币合作面临的问题亚洲货币合作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各国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差3异显著;在政治、文化和历史方面存在着分歧和利益冲突。

欧盟之所以能成功地实施欧元, 主要是因为欧盟成员国在政治方面已形成了高度统一,并在这之前成功地建成了自由贸易 区在欧元区各国,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已经非常频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已经得到最 大程度的降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已经高度一体化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执行使得欧 盟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率不断趋同,而经济周期的趋同为使用统一的 货币以及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在东亚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 程度参差不齐,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性较差,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并且在经济政策方面存 在着明显不同的偏好亚洲货币合作需要各国主动放弃一部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但除日 本外,其他东亚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结构很不相同,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对于他们的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很难作到牺牲内部增长来适应外 部均衡的要求一些在出口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国家甚至还彼此实施“以邻为壑”的贬值政 策,这严重恶化了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二个问题在于,过去 30 多年来松散的、非制度化的区域合作,使亚洲逐渐形成了 一种独特的“亚洲传统”这种亚洲传统有两个特征,一是强调非正式性,二是强调达成共 识(Lewis,1999) 。

在这种传统下,缺乏制度化的监督机制和谈判机制,每个亚洲国家都 想分享合作的好处,但绝不想付出合作的代价这种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共识的“亚洲传统” 并不适合区域货币合作,因为任何有效的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确保利益 的妥协和合作的实现区域货币合作意味着各国需要部分让渡制定货币政策和其他国内经 济政策的自主权,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公众相信一国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之间没有矛盾 而即使在亚洲最接近制度化的组织——东盟内部,成员国之间也奉行互不干预原则,仅强 调自愿而不强调义务这使得亚洲各国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战, 从而被各个击破 (余永定、何帆、李婧,2001)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区域里的大国没有承担起自己应该起到的责任,亚洲没有一种中 心货币,例如欧元区里的德国马克从亚洲货币合作的进展来看,日本政府在其中的确扮 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日本贸易金融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 发展,日本在对外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地位急剧提高,正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东亚经济贸易 和金融活动的核心和主导根据日本学者关志雄(2000)的研究,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 期以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也随提高,这时往往还伴 随着泡沫经济的扩张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扬;日元相对疲软,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也 随之减速,并且伴随着资产泡沫的崩溃。

因此日元完全有理由成为亚洲的中心货币但是, 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动荡不定,日本银行系统的巨额坏账呆账,日本经济的积弱不振,再加 上亚洲地缘政治和历史问题等多种因素,使日元作为亚洲中心货币存在太多障碍人民币 也理应成为亚洲中心货币的重要一极,但是因为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加上中国货币市 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和不成熟,人民币还不具备成为亚洲中心货币的基本条件三、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三、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我们对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第一,亚洲各国具有进行 货币合作的内在动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亚洲各国意识到,不参加货币合作的成 本是极其高昂的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各国如果不能在金融货币领域达成制度化的 协调机制,那么各国货币政策很可能通过溢出效应对邻国甚至整个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缺 乏协调机制和谈判机制的、各自为战的货币政策必将削弱区域内金融监管的总体效能;第 二,尽管亚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