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脏康复运动辅以情绪管理在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9.83KB
约4页
文档ID:261578518
心脏康复运动辅以情绪管理在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_第1页
1/4

心脏康复运动辅以情绪管理在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指各种心脏病症发展到终末期阶段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复杂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单纯用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其难以修复受损的心功能,且复发率较高[1,2]近年来,心脏康复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但大多患者康复期都会出现明显的情绪障碍问题,导致其心脏康复运动积极性并不高,严重降低康复效果[3]因此,重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康复运动管理及情绪管理,减少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脏康复运动辅以情绪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4];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临床症状稳定;意识清楚,问答自如;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肢骨折、关节不稳定;其他心脏康复运动禁忌证。

将78例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4.58±2.1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54±0.27)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0例;冠心病17例,心肌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87±2.54)岁;病程11个月~6年,平均病程(2.47±0.34)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1例;冠心病16例,心肌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干预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结合病情给予利尿剂、强心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进行适当心脏康复运动锻炼,对运动形式及时间不作具体要求研究组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系统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及情绪管理,具体如下:(1)心脏康复运动管理:a.制定心脏康复运动计划:康复锻炼前,康复医师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病情恢复情况、体质量指数及运动耐力,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运动计划,告诉患者心脏康复运动对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提高其康复依从性;b.落实心脏康复运动计划:心脏康复运动内容需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第1阶段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四肢运动,第2阶段进行床上坐起训练,第3阶段借助辅具缓慢步行训练30m,第4阶段将步行距离增至50m,第5阶段将步行距离增至100m,第6阶段将步行距离增至150m,并进行爬楼梯训练,第7阶段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c.运动频率:以上运动计划每个阶段分1~2d完成,若患者运动耐力较差,可适当延长时间,直至所有阶段均完成,嘱咐患者运动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变化,若心率加快至160次/min,收缩压增加至180mmHg,需暂停运动2)情绪管理:a.个体情绪管理:由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谈,全面收集患者个人资料,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询问患者对医院环境、医务人员及治疗方案是否满意,了解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有无缓解,协助患者共同寻找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心理暗示诱导患者心理放松,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方式分散对疾病的关注度,并鼓励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减轻其住院孤独感b.集体情绪管理:每周组织1次病友交谈会,由主任医师向患者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治疗进展及预后转归等,耐心为患者解惑,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鼓励病友们相互分享战胜疾病的快乐,提高同伴支持作用1.3观察指标(1)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各测评1次2)生活质量:通过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对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价,满分105分,生活质量与分值呈负性相关。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LVEDD、LVESD、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F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MLHFQ评分为(36.34±8.67)分,低于对照组的(41.60±7.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3、讨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逐渐成熟,但在规范治疗同时,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出,在美国,心脏康复运动的普及率已从上世纪的20%上升至目前的70%,在日本及香港心脏康复普及率也提高了20%~30%[5,6]此外,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感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同时辅助于有效的心理治疗同样至关重要[7,8]情绪管理是心理学上重要的干预手段,主要从患者的情绪状态入手,在确保患者情感舒适的前提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9]。

本研究对研究组给予运动康复联合情绪管理后,LVEF、LVFS、LVESD、LVEDD水平及MLHFQ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本课题组全面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病情情况,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有效确保康复计划的规范性,运动康复内容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避免运动期间不良事件发生安排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谈,并给予个体情绪管理,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运动康复治疗,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交流会,有效提高患者的同伴支持作用,改善其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又给予心脏康复运动辅以情绪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刘盛君.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43-45.[2]刘玥,楚平.音乐运动疗法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功能、心功能及心理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8):1239-1243.[3]高硕.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5):653-655.[4]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6-169.[5]黄胜强,徐建欧.益气活血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5):438-440.[6]霍向红,周迎春.情志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10):149-151.[7]周德俊,王苏兰,宋林霞,等.Ⅰ期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3):114-116.[8]张焘.循证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4):633-636.[9]雷震,林荣,孙传忠,等.肺康复治疗辅以情绪管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状态、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769-1772.邢程,马萧存,李冬灵.心脏康复运动辅以情绪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01):42-43+4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