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参考答案是非题1. 2. 3. 4. 5. 6.x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选择题1.A 2.A 3.B 4.B 5.A 6.B 7.B 8.B 9.B 10.C 11.C 12.A 13.B 14.B 15.C 16.C 17.C 18.A 19.A 20.A 21.C 22.A 23.B 24.A 25.A 26.D 27.A 28.A 29.B 30.B 31.D 填空题1自由水、束缚水 2扩散作用、集流和渗透作用3蒸腾作用、吐水 4水分子内聚力 5CO2浓度和湿度 6变慢 7越旺盛、越强 8+p ,g9渗透作用 10 吸涨吸水 11渗透势、压力势、重力势 12气孔蒸腾、角质蒸腾 13呈扇形辐射状,呈径向辐射状140.5 2.5g dm-2h-1 ,小于 0.1g dm-2h-1 15蒸腾比率 165% 10% 17 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18蒸腾速率、蒸腾比率、蒸腾系数 19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20光照、温度、二氧化碳21淀粉 - 糖转化学说、 k+离子吸收学说、苹果酸生成学说 22吐水作用问答题1(1) 水是细胞质的主要组成分。
2) 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3) 细胞分裂和伸长都需要水分4)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溶剂5) 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6) 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温度、湿度等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和降低体温也有重要作用2植物从环境中不断地吸收水分,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植物不可避免的要丢失大量水分到环境中去具体而言,植物水分代谢可包括三个过程:(1) 水分的吸收; (2)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 水分的排出3水分跨过细胞膜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扩散到细胞内;二是水分通过水孔蛋白进入细胞内4(1) 说明细胞膜和细胞质层是半透膜2) 判断细胞死活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层才是半透膜,才有质壁分离现象如果细胞死亡,则不能产生质壁分离现象3) 测定细胞液的渗透势和水势5由 A细胞流向 B 细胞因为 A 细胞的 w=-0.4MPa B 细胞 w=-0.6MPa60.5mol L-1 蔗糖溶液的 w是-1.24MPa;0.5mol L-1 NaCl 溶液的 w为-1.98MPa因为高温加强根的老化过程,使根的木质化部位几乎到达尖端,吸收面积减少,吸收速率下降;同时,温度过高,使酶钝化;细胞质流动缓慢甚至停止。
8有 3 条途径: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部分的移动方式跨膜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经过质膜的方式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的方式9(1) 该论点不正确因为除了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之外,当细胞液浓度与外溶液浓度相等时,由于细胞p 的存在,因而细胞液的水势会高于外液水势而发生失水,体积就会变小2) 该论点不正确因为该细胞w=0,把该细胞放入任一溶液时,都会失水,体积变小3) 该论点不正确因为当细胞的w= 时,该细胞 p=0,而 w 为负值,即其 w低于 0,将其放入纯水(w=0)中,故细胞吸水,体积会变大10(1) 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 促进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3) 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以免灼伤11气孔运动机理假说有以下几种:(1) 淀粉 - 糖变化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另外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O2使保卫细胞pH值升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细胞中淀粉形成可溶性糖,细胞水势下降,当保卫细胞水势低于周围的细胞水势时,便吸水膨胀使气2 孔张开2)K+ 离子吸收学说。
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光活化的H+ 泵 ATP酶,H+泵 ATP酶分解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ATP ,并将 H+分泌到细胞壁,结果产生跨膜的H+浓度梯度和膜电位差,引起保卫细胞质膜上的K+通道打开,外面的 K+进入到保卫细胞中来,Cl- 也伴随着 k+进入,以保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k+和 Cl- ,水势降低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就张开3) 苹果酸生成学说,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O2被利用, pH值上升,剩余的CO2就转变成重碳酸盐,淀粉通过糖酵解作用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在 PEP羧化酶作用下与HCO3 作用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还原成苹果酸,保卫细胞苹果酸含量升高,降低水势,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12叶片气孔在暗条件下会关闭,这是因为在暗的情况下:(1)保卫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且由于pH值降低,原有的可溶性糖向淀粉合成方向转化;(2)原有的苹果酸可能向外运出或向淀粉的合成方向进行;(3)K+和 Cl- 外流最终使保卫细胞中的可溶性糖、苹果酸K+和 Cl- 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外渗,气孔关闭13内部因素:内部阻力是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在因素,凡是能减少内部阻力的因素,都会促进蒸腾速率,如气孔频度、气孔大小等。
另外叶片内部体积大小也影响蒸腾作用外部因素: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等14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分蘖末期到抽穗期( 孕穗期 ) ,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开始灌浆到乳熟末期15答:有两种技术: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喷灌技术:指利用喷灌设备将水喷到作物的上空成雾状,再降落到作物或土壤中滴灌技术:是指在地下或土表装上管道网络,让水分定时定量地流出到作物根系的附近上述 2 种方法都可以更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水分,同时使作物能及时地得到水16施肥过量,会使土壤溶液的水势变低,若植物的根部水势高于土壤溶液的水势时,根部不但吸不了水,反而根部会向外排水,时间一长,植物就会产生缺水,表现出萎蔫3 第二章参考答案是非题1、 2 、 3 、 4 、 5、 6 、 7 、 8、 9 、 10 、 11 、 12、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23 、 24 、 25、26、 27 、 28 、 29 、 30 、选择题1、B 2 、B 3 、C 4 、B 5 、A 6 、A 7 、B 8 、A 9 、C 10 、A 11 、B 12 、A 13 、A 14 、B 15 、A 16 、C 17 、C 18 、A 19 、C 20 、A 21 、B 22 、C 23 、C 24 、D 25 、A 填空题1、19,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硅、铁、锰、硼、锌、铜、钼、钠、镍、氯2、10 3、9 4、离子通道运输,载体运输,离子泵运输,胞饮作用5、溶液培养6、化学分析诊断法、病症诊断法,加入诊断法7、质子浓度梯度、膜电位梯度8、中、碱、酸9、离子拮抗作用10、嫩11、根毛区12、温度、通气状况、溶液浓度、氢离子溶液13、细胞质14、GS GOGA 15、非共生微生物、共生微生16、FAD、Cytb557、MoCo 17、氨基酸、酰胺18、硝酸还原19、导管20、相貌、叶色;营养元素、酰胺、酶活性。
问答题1、答: (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 不能完成生活史 (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 (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间接的2、答:(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部分2)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3)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有些大量元素不同时具备上述二三个作用,大多数微量元素只具有酶促功能3、答: (1)把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这是通过离子吸附交换过程完成的,这一过程不需要消耗代谢能吸附速度很快2)离子进入根的内部离子由根部表面进入根部内部可通过质外体,也可通过共质体质外体运输只限于根的内皮层以外;离子与水分只有转入共质体才可进入维管束共质体运输是离子通过膜系统(内质网等)和胞间连丝,从根表皮细胞经过内皮层进入木质部,这一过程是主动吸收3)离子进入导管可能是主动地有选择性地从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向导管排入,也可能是离子被动地随水分的流动而进入导管4、答:温度低时,代谢弱,能量不足,主动吸收慢;细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其中以对钾和硅酸的吸收影响最大5、答: (1)植物根系吸收盐分与吸收水分之间不成比例。
盐分和水分两者被植物吸收是相对的,既相关,又有相对独立性2)植物从营养环境中吸收离子时还具有选择性,即根部吸收的离子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比例3)植物根系在任何单一盐分溶液中都会发生单盐毒害,在单盐溶液中,如再加入其他金属离子,则能消除单盐毒害即离子对抗6、答:植物吸收NO3-后,可从在根中或枝叶内还原在根内及枝叶内还原所占的比值,因不同植物及环境条件而异,如苍耳根内无硝酸盐还原,根吸收的NO3-就可通过共质体中径向运输,即根的表皮皮层内皮层中柱薄壁细胞导管,然后再转运到枝叶内被还原为氨,再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在光合细胞内,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是在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细胞内完成的;亚硝酸还原为氨是由亚硝酸还原酶催化下在叶绿体内完成的硝酸盐在根内还原的量依下列顺序递减:大麦向日葵 玉米 燕麦同一作物在枝叶与根内硝酸盐还原的比值,随着NO3-供应量增加而明显升高7、答:固氮酶复合物特性: (1)由 Fe- 蛋白固氮酶还原酶和Mo-Fe蛋白固氮酶组成,两部分同时存在时才有活性2)对氧很敏感,氧分压稍高就会抑制固氮酶复合物复合物的固氮作用,只有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才能实现固氮过程。
3)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氨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产物,NH3的积累会抑制固氮酶复合物的活性4 生物固氮的原理: (1)固氮是一个还原过程,要有还原剂提供电子,还原一分子N2为两分子NH3,需要6 个电子和6个 H+主要电子供体有丙酮酸,NADH ,NADPH,H2等,电子载体有铁氧还蛋白(Fd) ,黄素氧还蛋白(FId )等2)固氮过程需要能量由于N2具有了三价键,打开它需很多能量,大约每传递两个电子需4 个5 个 ATP ,整个过程至少要有 12 个 15 个 ATP (3)在固氮酶复合物作用下把氮还原成氨8、答:因为合理施肥能改善光合性能,即增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能力,延长光合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分配利用等,通过光合过程形成更多的有机物,获得高产9、答:(1)适当灌溉(2)适当深耕(3)改善施肥方式如根外施肥,深层施肥等结合起来10、答:细胞质膜上有内在蛋白构成的圆形孔道,横跨膜的两侧,离子通道可由化学方式及电化学方式激活,控制离子顺着浓度梯度和膜电位差,即电化学势梯度,被动地或单方向地跨质膜运输例如:当细胞外的某一离子浓度比细胞内的该离子浓度高时,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被激活,通道门打开,离子将顺着跨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内。
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运输是一种简单扩散的方式,是一种被动运输11、答:载体运输: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一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过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载体运输有3 种方式:(1)由单向转运载体的运输;指载体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跨质膜运输;(2)由同向运输器的运输;指运输器同时与H+和分子结合,同一方向运输3)由反向运输器的运输,指运输器将H+带出的同时将分子或离子带入12、答: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运输是由膜上的生电质子泵推动的生电质子泵亦称H+泵 ATP酶或 H+-ATP酶ATP驱动质膜上的 H+-ATP酶将细胞内侧的H+向细胞外侧泵出,细胞外侧的H+浓度增加,结果使质膜两侧产生了质子浓度梯度和膜电位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