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85KB
约19页
文档ID:613952831
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1页
1/19

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三、四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关于万物的起源,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无”,“天地”是从“无”中诞生的,“天地”及万物又是从“有”中显现的,然后才有天下万物的衍生老子的“道”主要是探讨天地万物的本原性存在的问题在宇宙演化问题上,老子给后人呈现了一个“道生万物”的宇宙演化过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无形无名的“道”是通过一系列运动逐步产生宇宙万物的在这个宇宙演化的过程中,“一”指元气,指浑然一体状态;“二”指元气剖判为阴与阳;“三”指阴阳和合生成冲气,冲气是和合阴阳二气的阴阳二气交融成一体,也可称为和气万物的正面(抱)是阳,背面(负)是阴,阴阳二气需要冲气作为中间的衔接阶段来产生具体事物,所以是三生万物这就是老子的“道生万物”的观点老子的“道”为宇宙本原的本体论思想和“道”经过分化到三生万物的演化论思想为先秦两汉时期宇宙论研究方面开了先河,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淮南子》也认为“道”是宇宙的终极本原道”是如何演化成宇宙的呢?《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精彩的论述:“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漏潺,故曰大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淮南子》认为,在天地未形成时,宇宙处于混沌状态,名曰“大昭”即“虚廓”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为宇宙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腴的科学土壤王充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主张盖天说他在《论衡》中说:“天之与地,皆体也地无下,则天无上矣他强调天和地都是物质实体王充揭开“天”的神秘面纱,把“气”作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的统一的物质根源,从而否定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由此,王充的“气一元论”就成为两汉时期宇宙结构理论的重要的哲学基础浑天说”在两汉时期已经比较完善,已成为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宇宙结构学说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系统地研究了“浑天说”思想,并在《浑天仪注》中阐述了“浑天说”的基本观点:“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认为天是一个包裹着地球在内的圆球,犹如一个裹着蛋黄的鸡蛋他把整个天球内壳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并规定了南、北两极,南极在水下,北极在地平线上大约三十六度的位置浑天说”在我国宇宙结构学说中占优势地位,这是宇宙理论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东汉“宣夜说”认为,宇宙空间是无限的,除了地和天体,宇宙无形无质;空间是虚空无限的,天体不附着于任何物体之上,只浮于“元气”之上自由运动可见,“宣夜说”已经涉及宇宙无限的观念宣夜说”对天球的描写是比较接近现代宇宙空间的观念的摘编自吴瑞环《先秦汉代的宇宙演化与结构探析》)材料二:中西天文学都产生于各自的奴隶社会之中,并随着奴隶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地发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在奴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经过魏、晋、隋唐时期的长足发展,到了宋、辽、金、元时期最终进入极盛时期在西方,特别是在16世纪以前,基督教成为西方人的主要意识形态然而,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在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在明清思想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的背景之下,天文学开始处于停滞的状态西方在进入封建社会晚期以后逐渐赶超中国,特别是在16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实现了古代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和西方古代天文学在近代以前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就两地天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特点比较而言,均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天文学领域中,成就最突出和代表中国天文学特色的是历法从秦汉到太平天国,中国天文学家们修订的历法包括颁布和未颁布的共有94种,数量占世界第一,其精确程度也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佳境地与中国古代注重天文学的实际效用不同,西方天文学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是关于天文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西方古代天文学理论主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宇宙结构理论,即宇宙的中心是地球还是太阳,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着的西方天文学史上著名的宇宙结构理论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摘编自陈刚《简论中西古代天文学及其特点》)材料三:李约瑟是西方人中将耶稣会传教士在华的科学活动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批人,这是一种中性态度下得出的结论而以往的西方人往往称之为对华单方面的文化灌输,或者称之为文化启蒙,带有明显的偏见李约瑟的研究结论:中国古代天文学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是在相对隔绝状态下发展起来的与欧洲的古代天文学完全不同的体系,它的许多内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摘编自邓可卉《李约瑟眼中的中国古代天文学》)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道生一”中的“一”指浑然一体的元气,元气通过分化形成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融成为一体。

B. “宣夜说”主张天体依附于“元气”进行有限范围内的运动,宇宙空间以地球为中心,具有明确的边界与结构C.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辉煌,从秦至太平天国,在古代历法数量上居世界第一,因此是古代世界上精度最佳的历法D. 西方天文学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落后于中国,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才彻底地超越了中国天文学2. 材料二认为,中西方天文学“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差异明显,下列事例最能体现这种差异的一项是( )A. 汉代张衡发明浑天仪观测天体运行,修正理论误差;亚里士多德通过逻辑推演构建地球中心宇宙模型,未实证B. 唐代僧一行组织全国天文测量,绘制星图指导历法;伽利略借助望远镜观测木星的卫星;直接验证“日心说”理论C. 元代郭守敬通过实地测量修订《授时历》,服务于农耕;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基于观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支疫苗D. 明代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融合了中西天文学;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体运动与地面物理规律3. 下列对三则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老子的“道生万物”和《淮南子》的“虚廓生宇宙”,论证了中国古代宇宙论的哲学基础,强调从无到有的生成逻辑。

B. 材料一中的“浑天说”通过具象的模型解释宇宙的结构,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C. 材料二以历法数量与精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色,同时指出西方天文学通过“地心说”和“日心说”推动理论突破D. 材料三引用李约瑟的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因文化封闭性导致后期发展停滞,直接反驳了材料二关于西方赶超的历史解释的观点4. 请结合《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宇宙演化过程”的描述以及《淮南子·天文训》宇宙演化示意图,简要概述万物生成的四个阶段5. 材料三中,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给予了积极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对李约瑟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答案】1. A 2. B 3. D 4. ①本初阶段宇宙处于无形混沌状态,名曰“大昭”“虚廓”②演化阶段虚廓生成宇宙,宇宙分化出具有边际的“气”③分化阶段清阳之气上升形成天,重浊之气下沉形成地④生成阶段天地精气结合为阴阳,阴阳凝聚为四时,四时散逸精气最终生成万物 5. ①贡献巨大中国天文学在16世纪以前发展迅速,形成自己的宇宙本原、宇宙演化、宇宙结构理论中国历法成就卓越,为农业社会提供精准时间框架,推动文明发展。

②体系独特与注重天文学理论的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天文学注重实际效用,提出与西方“地心说”完全不同的自然哲学体系与欧洲天文学少有交集,具有原创性③世界领先中国历法数量与精度领先全球,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方面的科学优势宇宙演化理论早于西方,具有引领意义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展现了中西天文学发展的多元视角材料一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宇宙论思想脉络,从老子的“道生万物”到《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再到“浑天说”等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人由哲学思辨到实证研究的演进;材料二通过对比中西天文学的差异性特征,揭示了中国重实用历法与西方重理论建构的不同发展路径;材料三则借助李约瑟的第三方视角,肯定了中国天文学的独立价值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主张天体依附于‘元气’进行有限范围内的运动,宇宙空间以地球为中心,具有明确的边界与结构”错宣夜说”主张宇宙空间无限且天体自由悬浮于“元气”中,不依附任何中心或边界C.“在古代历法数量上居世界第一,因此是古代世界上精度最佳的历法”错,原文是“从秦汉到太平天国,中国天文学家们修订的历法包括颁布和未颁布的共有94种,数量占世界第一,其精确程度也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佳境地”,强加因果,数量与精度不存在因果关系。

D.“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才彻底地超越了中国天文学”错,于文无据原文是“西方在进入封建社会晚期以后逐渐赶超中国,特别是在16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实现了古代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的历史性转变”,文中未明确提及西方天文学超越中国天文学的标志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二提到中国古代天文学“注重实际效用”,而西方天文学“侧重理论”,这是中西科学传统中“实用导向”与“理论突破”的差异选项则提供了具体事例A.中西方事例均侧重理论,未体现“实用”与“理论”的对立B.僧一行通过大规模测量解决历法问题,具有实用导向;伽利略用工具验证理论,体现理论突破C.事例均侧重实效D.徐光启事例未体现实效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D.“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因文化封闭性导致后期发展停滞,直接反驳了材料二关于西方赶超的历史解释的观点”曲解文意材料三仅强调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独立性与贡献,并未提及“因文化封闭性导致后期发展停滞”,也未直接反驳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分析明清发展停滞原因为“思想文化专制”,材料三则未对此进行评价,二者不存在逻辑冲突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淮南子》认为,在天地未形成时,宇宙处于混沌状态,名曰‘大昭’即‘虚廓’”“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漏潺,故曰大昭道始于虚廓”可知,本初阶段,宇宙处于无形混沌状态,名曰“大昭”“虚廓”②由“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可知,演化阶段,虚廓生成宇宙,宇宙分化出具有边际的“气”③由“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可知分化阶段,清阳之气上升形成天,重浊之气下沉形成地④由“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可知,生成阶段,天地精气结合为阴阳,阴阳凝聚为四时,四时散逸精气最终生成万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结论可从三方面解析:①贡献巨大材料一详细展现了中国在宇宙本原(老子的“道”)、宇宙演化(“道生万物”理论)和宇宙结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方面的系统性成就如东汉张衡的浑天说以“鸡蛋模型”描述天地关系,实现了宇宙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材料二“在中国古代天文学领域中,成就最突出和代表中国天文学特色的是历法从秦汉到太平天国,中国天文学家们修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