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战城南》赏析及同步练习

gege****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97KB
约6页
文档ID:361960233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战城南》赏析及同步练习_第1页
1/6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战城南》赏析及同步练习战 城 南唐•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词句注释】1.战城南:乐府《铙歌·鼓吹曲辞》旧题,多写战争的残酷,军旅生活的艰辛2.塞北:北方边疆之地,一般指长城外为塞北3.城南:泛指边塞城堡的附近,非确指城的南边4.幡(fān):垂直悬挂的一种窄长形旗子5.甲胄(zhòu):甲是用皮革绳索串联铁叶而成的战衣,即铁甲胄是战争中戴的防护帽子6.冻水:即冰冷的水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据传说,古代长城之南有溪坂,上有土窟,中有泉水流出,舀之不竭汉时将士远征塞北,常饮马于此这里的冻水泛指河水7.悲风:秋风8.寸心:即心中9.黄尘:飞扬的黄沙白话译文】塞北的征途十分遥远,城南的战斗多么苦辛旌旗飘舞如鸟的彩翼,甲胄映日似鱼的银鳞冽冽寒水冻伤了骏马,凛凛悲风愁杀了征人方寸心里充满了阳光,千里边塞滚动着黄尘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杨炯早年在渴求功业的心态支配下所作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作品赏析】《战城南》是初唐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战城南》以征人的口吻叙述了远征边塞的生活,但已不像汉乐府《战城南》那样写得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了。

诗的主人公在对战争的叙述中,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满了胜利的希望诗的格调雄浑高昂,洋溢着爱国热情首联起以对句,出句直接了当点出战争的地点,如同画家的笔先挥毫涂抹出一个塞外寥阔的背景对句切题,正面叙写战争,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壮烈场面,这如叹如诉的叙述,饱含艰辛,语言朴实感人苦辛”二字统罩全篇,是此诗主旨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颔联写战斗的艰苦,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借助景物描写,烘托战斗的艰辛旌旗迎风猎猎,如飞鸟展翼;盔甲映日闪闪,似大鱼曝鳞二是以“幡旗”“甲胄”代指军队,写其布阵变化,出句写军队如鹤翼之阵,对句写军队似鱼鳞之阵此二句全用比喻,形象鲜明、生动,尤为精妙这是以象征军队的“幡旗”“甲胄”,表现唐军将士与敌人顽强搏斗的精神和艰苦作战的场面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颈联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颈联避开直接描写战争,而从气候严寒落笔,极力渲染,更烘托出战斗的严酷与艰辛。

天寒地冻,北风呼啸,诗人连用“冻”“寒”“伤”“悲”“愁杀”等字眼,就令人心寒血凝,魂惊魄散此联言,冻水寒风就能伤害军队,何况还要艰苦作战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尾联上句“明白日”言将士心中充满阳光此句较为精妙,内涵丰富:将士心系君王,报效社稷,驰骋疆场,视死如归,揭示了他们光明的内心世界下句“暗黄尘”以景结情,“含有余不尽之意”其描绘千里碛沙、黄尘蔽日的景象,实为渲染战争的激烈,使诗意更为丰厚深刻此诗合律,四联全用对偶,首联描绘寥廓的塞外战争背景,颔联和颈联用景物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战斗的艰苦,尾联写主人公从内心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满了胜利的希望虽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 战城南 》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是刚健清新之作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作者简介】杨炯(650年-约693年),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上元三年(676年),参加制举,补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垂拱二年(686年),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如意元年(692年),迁盈川县令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同步练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B.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C.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对句与题目照应,侧面描述战争场景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景象,而且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C.颈联由物及人,不但反映了塞外将士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感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3.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4.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写战争景象用了什么手法?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5.这首诗尾联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诗歌尾联以景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试加以赏析7.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中,B项,“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错误,“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这是说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是用近似白描的手法,而非“工笔”“细腻描绘”故选B项解析:本题中,A项,“侧面描述战争场景”错误,应是正面描述战争场景。

3.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4.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我们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征战者脉搏激剧的跳动看到征战者在东闯西突的搏杀的身影5.尾联使用了对仗、比喻、对比、烘托、借景抒情(任选两种)等艺术手法诗人把将士们的“忠心”比作“白日”,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战士们一心征战、保家卫国的坚贞纯正之心;而这样的内心又与漫天黄沙、弥漫千里的灰暗的战争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忠贞6.①以景作结,描绘了大漠黄沙乱飞的自然景象,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表现出征程千里,遮天蔽日的景象②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歌颂了将士们报效君王,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及厌恶的情感7.①尾联以景作结,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②战士的心中充满了明亮的阳光,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继续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与初唐边塞诗昂扬奋发的格调一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