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灭蟑螂药物效果评价报告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27KB
约14页
文档ID:60196746
灭蟑螂药物效果评价报告_第1页
1/14

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灭蟑螂药物效果评价报告  蟑螂药的主要成份  蟑螂药的主要成分  1、有机磷类:抑制蟑螂体内神经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或“胆碱酯酶”的活性,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复合体,失去催化乙酰胆碱的作用使乙酰脂碱积累,影响神经兴奋传导而使害虫发生痉挛、麻痹、死亡  2、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分子整体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形成氨基甲酰化酶,抑制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3、拟除虫菊酯类:通过对蟑螂体内的神经系统产生中毒作用,首先是诱发昆虫兴奋,然后神经传导阻塞,昆虫进而痉挛、麻痹、死亡  4、有机氟类杀虫剂:(氟虫胺、氟蚁腙、氟磺酰胺等)此类杀虫剂其杀虫机制为抑制蟑螂的能量代谢,阻止能量转化,使蟑螂心律减慢,呼吸运动受阻,氧的消耗量减少,最终产生瘫软麻痹而死亡  5.、新烟碱类:(烟酰亚胺类、类烟碱类)如吡虫啉(咪蚜胺)、吡虫清此类杀虫剂其作用机制是对蟑螂神经元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发生作用,干扰蟑螂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胆碱的积累,导致蟑螂的麻痹而死亡。

  6、生物类:生物类灭蟑螂药采用特效引诱剂,蟑螂适口性好,传染性强,可以有效杀灭蟑螂  文章  链接地址:/zhanglangzenmexiaomie/XX/1031/  职工食堂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评估报告  今年五月,公司对职工食堂的消杀工作进行了新的招标,通过招标,初步与成都□□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形成合作意向,并试用一月有余,现对该公司的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估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成都□□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创办于1980年,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经过多年努力,已发展成为新一代具备有害生物防治资质的大型专业灭鼠杀虫公司  职工食堂的消杀工作实行外包,聘请专业的公司对整个食堂的操作及经营场所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今年4月,原有合同到期,公司通过性价比的筛选,初步与成都□□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该公司负责我部门的卫生消杀工作,先试用,后依据效果签订合同,现已试用一月有余,双方的磨合也日趋成熟  由于我职工食堂的特殊性,我们要求该公司在进行消杀时使用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生物制剂,或用物理方法诱杀、捕杀,以确保职工食堂的食品安全不受影响  二、防治区域、项目及效果  职工食堂卫生消杀区域包括□□职工食堂、□□□□及□□食堂所有的操作及经营场所,也包括食堂外围的部分区域,如外围下水、阴沟、潲水存放处等。

  消杀项目包含各区域内的灭蝇、灭鼠、灭蟑螂及蚊虫等,另外,  职工食堂的白蚁防治工作,根据需要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该公司灭鼠根据我部门要求,不能投放鼠药,采取的是物理方法进行诱捕,通过近一个月的捕杀,三个食堂的老鼠数量下降,效果明显  灭蟑采用的是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拜乐生物杀蟑饵剂”,饵剂是膏状的,施于墙角、柜体等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通过几次灭蟑,三个食堂的内部及周边蟑螂数量明显减少,效果显著  灭蝇采用的是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拜乐生物杀蚊蝇剂”,施药方法是喷洒,施药区域是食堂外围及地沟、就餐大厅地面及墙角、操作间地沟、卫生间、过道、办公室、更衣室等,操作间其余地方及库房禁止喷洒通过每周一到两次的灭蝇,三个食堂操作间、就餐大厅及周边环境的蚊蝇数量明显减少,效果显著  三、存在的问题  1、该公司与我部门之间的沟通缺乏主动性,导致某些时候的配合失误  2、该公司在安排消杀的时间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可能影响消杀效果  3、缺乏与我部门之间建立联合检测的机制,检测消杀效果无数据提供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与我部门之间的沟通,使我们及时了解该公司的工作情况及灭杀效果。

建议该公司以书面形式呈报我方  2、尽量调整消杀时间,提升消杀效果  3、该公司的消杀工作必须按照我部门要求来进行,也不能违反合同之规定  五、评估结论  该公司对我部门进行的消杀工作总体上是有效的,建议通过试用,签订正式合同  评估人:  我院XX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卫生部于XX年5月1  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药师应当对处方适宜性进行审核,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XX年2月10日,卫生部颁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处方点评工作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处方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总结分析,也是促进药师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提高药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本院从XX年开始进行不合理处方点评工作,每年进行总结评价,使得该项工作越来越规范为更好促进此项工作,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XX年处方调配过程中记录的334张门/急诊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析,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院门诊药房依照《办法》要求,电子处方经前台药师审核通过后与医师打印纸质处方供后台调配,审方中发现问题由专职药师及时与医师沟通解决,尽量避免不合理处方生成。

对于审方过程中遗漏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及时解决的不合理处方,全部予以留存并记录,每月进行点评分析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于我科XX年筛选出的门/急诊不合理处方334张  一、处方书写规范性  本院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参考药品说明书、《办法》、《新编药物学》16版、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按照卫生部XX年2月最新颁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点评标准,》从处方书写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角度,对门/急诊留存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本院XX年门/急诊处方共81996张,不合理处方334张,占总处方的  %,处方合格率为%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用药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归纳成表,详见表1  表1:书写不规范处方统计  检查内容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  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  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  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  物处方  *处方前记与患者信息不符a非患者本人  b年龄不符处方数/占书写不规范张处方比例/%  22  占不合理处方比%    如表1所示:  1、书写不规范处方共145张。

其中,普通处方用量超7日、急诊  处方用量超3日且未加说明的处方  和内容缺项处方是构成书写不规范处方的最主要类型处方用量  超“急3慢7”规定未加说明表现为医师未遵守“急3慢7”规  定开具处方,随意延长用药疗程此类处方在书写不规范处方中  所占比例最大,医师对此类差错也不够重视对诊断明确的疾病,7日用药后需观察治疗效果,根据病情继续给药、停药或调整用  药,用药时间过长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对于急诊用药,往往  以对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为主,不宜多给药,否则不利于确诊为此,本院根据自身临床诊疗特点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了数种可延长疗程的特殊病种及特殊情况在此  范围内医师可延长处方疗程至1个月,但需在处方说明栏中注明  延长理由,以此规范医师开具处方行为  2、处方前记与患者信息不符此类差错多为患者建卡时信息录  入错误或患者使用他人临时医疗卡就诊如妇科疾病的性别栏中  出现“男”新生儿疾病的年龄栏中出现成人的年龄处方前记包  含患者姓名、年龄、就诊科室等相关信息其中,性别、年龄是  药物使用和剂量的重要参数,年龄与剂量相一致是医师尤其是儿  科医师用药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药师判断用药合理性的重要依  据。

该类差错干扰了药师的正常审方工作,也给患者造成用药安  全隐患医务人员如发现此种情况可以告知患者及时修改医疗卡  信息,避免此类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3、抗菌药物的越级使用主要表现为初级医师越权开具抗菌药  物,较常见的情况为针对上呼吸道感染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根  据《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及分级管理规定》,初级医师可开具非限  制类抗菌药物,因患者病情需要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但仅限使  用1d;如病情需要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应转诊至上级医师核发药师需熟知本院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熟记本院各级别抗菌药物品种,审方时严格把关  二、用药不适宜处方  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本  院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成表,详见表2  表2:用药不适宜处方统计  处方数  /张  适应症不适宜a诊断与用药不符73  b诊断不规范36  c诊断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28  d诊断不完整20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5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2  用法、用量不适宜a用法用量录入错误5  b用法不合理5  c用量不合理5  联合用药不适宜2  重复用药不适宜5  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3检查内容占用药不适宜比例%  占不合理处方比%    如表2所示,用药不适宜处方共189张,不适宜类型以用法用量不适宜和适应证不适宜为主。

  1、用法用量不适宜用法用量录入错误,为医师在开具电子处方时误操作造成非诊疗本意方面的差错,其在不合理处方中占有一定比例此类差错可通过药师审方及时发现并更正;对于已形成的不合理处方,药师通过核对病历或联系医师进行修改确认,再按正确用法用量对患者进行用药交待  用法不合理方面,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缓释剂型每次半  片口服,为特殊剂型使用方法不合理缓释剂型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大部分缓释剂型掰开服用会破坏剂型造成药物突释,无法有效发挥缓释作用,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又如个别医师开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β-内酰胺类药物每天1次的用法,两者均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每天1次无法达到有效抑菌浓度,要在给药间隔期内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给药次数必须调整为每天2~3次才能达到因此每天1次的给药方式与其药动学特征不符,不  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用量不适宜方面,多出现在儿童抗菌药物使用上儿童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用药时需严格按照千克体重计算剂量抗菌药物用量偏大易引起不良事件,用量偏小不但不能保证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还易导致耐药  2、适应证不适宜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为适应证方面最主要不合理类型,所占比为不合理处方比例的%,如诊断“妊娠中止”处方用药为“聚甲酚磺醛栓”,其中多数处方诊断与病历诊断不一致。

  诊断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而选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也较严重如诊断“月经稀少”“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霉唑阴道选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明确规定:治疗性使用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临床诊断不完整,如诊断“消化不良”开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素片”、“多糖铁复合物”,诊断,“新生儿黄疸”同时开具“茵栀黄颗粒”和“糠酸莫米松乳膏”  《办法》“患者一般情况、规定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清晰的诊断是临床选择治疗药物的基础,更是药师审核处方工作的前提处方临床诊断的不合理,使得门诊药师无法根据诊断判断患者用药是否合理,也无法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药学服务,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  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如对于人工流产的预防用药,有医师选用甲硝唑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